摘要:禽蛋营养价值十分丰富,是日常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品。就整体发展情况分析,尽管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产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整体的养殖规模依然较小,散养家庭养殖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整体的养殖水平不高,养殖技术较差,蛋鸡的利用周期较短,生产效率不高,在进入产蛋期后很容易因为各项饲养管理不到位,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不利于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深入分析影响产蛋期蛋鸡生产效率的因素,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将其解决,以提高蛋鸡的生产效益。该文主要论述了加强产蛋期管理提高蛋鸡生产效率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产蛋鸡;生产效率;影响因素;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0.062
0 引言
近年,我国集约化规模化蛋鸡养殖产业得到明显的进步和发展,但从整体的生产情况分析,蛋鸡的生产效率普遍较低。由于养殖户一直坚持传统的养殖模式和养殖理念,不注重科学养殖,饲料配比不恰当,营养价值缺乏,难以满足蛋鸡在生产阶段的营养需求,使蛋鸡的生产能力逐渐下降,蛋鸡的淘汰率显著升高。在发展蛋鸡养殖产业中,蛋鸡的产蛋率直接影响到整个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深结合实际生产中,对蛋鸡生产产生的影响,不断加强技术改进,完善相应的养殖技术措施,保证蛋鸡健康生长。
1 产蛋前期饲养管理
1.1 及时转圈
蛋鸡进入产蛋前期后,需要及时进行转群处理,在转群前3~5d应对产蛋鸡舍进行严格的清理和卫生消毒,并在转型前做好后备母鸡的免疫接种和喙部修整工作。在转群中一定要选择科学的时间点,通常情况下,在鸡群生长到16周龄前进行比较适宜,但应该保障鸡群的体重达到相应的生产标准。
1.2 及时更换饲料
当蛋鸡生长到17~18周龄,经过严格的检测体重达到生产标准后,应陆续更换到产蛋阶段的饲料,以增强体内钙元素的储备,保证蛋鸡能储存充足的营养物质。大量实践经验表明,根据蛋鸡的体重和性发育成熟程度,尽早更换产蛋阶段的饲料,更有利于提高蛋鸡的生产能力,保证蛋鸡快速进入到产蛋高峰期,避免钙元素投入过晚,导致蛋鸡进人生产阶段后出现瘫痪,提高鸡蛋品质,降低畸形蛋率。
1.3 环境控制
蛋鸡进入开产阶段后是营养生长向着生殖生长转变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阶段是蛋鸡生产的重大转折,同时也是一个很大的应激刺激。在开产前期由于蛋鸡的生育系统逐渐发育成熟,而处于青春阶段的体重仍然不断增大,大致需要增加到400~500g,首次开产的鸡蛋重量相对较大,在生产中蛋鸡鸡体的营养物质消耗较大,因此在养殖中应该减少外界对蛋鸡的各种干扰,降低养殖场的各种应激刺激,为蛋鸡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环境,并保证饲料营养价值,满足蛋鸡生长发育所需。同时还应该严格控制养殖场内部的光照,做好光照管理工作,保证产蛋前期的光照和育成阶段的光照具有连贯性。对于采用开放性养殖的养殖场,在转群中由于处于自然光照逐渐增长的季节,因此在这个阶段不需要进行人工补光,转群中应该确保光照小时数达到10h以上,等到自然光照逐渐变短时候再进行人工照明补充。通常每周人工照明增加1h。而对于封闭化养殖的养殖场,或者在蛋鸡转群后处于自然光照逐渐缩短的季节,进入蛋鸡舍的鸡群应该增加光照时间,当鸡舍中的光照时间达到16h后,维持恒定[1]。
2 产蛋期饲养管理
2.1 科学饲喂
蛋鸡进入产蛋期后,应该严格控制饲喂次数,保证蛋鸡有旺盛的饲料采食欲望,通常情况下每天饲喂两次,要保证整个鸡群的饲料槽12:00-14:00之间有一定的空槽时间,防止饲料长期存放发霉变质影响到鸡群生长健康,避免鸡群挑食厌食。在饲料投喂中一定要均匀合理,保证饲料能均匀的分布在饲料槽中。饲料投喂30min后,应该对饲料槽的饲料进行一次处理,保证饲料混合均匀,避免蛋鸡挑食,提高饲料利用效率。每次饲料添加时,要保证不能超过饲料槽深度的1/3。
2.2 科学饮水
蛋鸡在整个生产阶段饮水量和体重温度有密切联系,蛋鸡的饮水量会随着鸡舍中的温度升高和产蛋率的升高而逐步增加。产蛋率在10%的标准下,鸡舍内的溫度分别为10、20、30℃,每只鸡每天饮水量分别为166、170、253mL。当产蛋率达到90%以上,10、20、30℃环境下,每只鸡每天饮水量达到228、235、383mL[2]。由此可以看出产蛋阶段,饮水对蛋鸡生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蛋鸡进入产蛋期后,应该保证饮水不间断,否则很容易会导致饮水量不足引起鸡群饲料采食不足,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甚至会影响蛋鸡的身体健康情况。在饮水管理中,一定要确保水源清洁无污染,保证冬暖夏凉。同时还应及时做好饮水槽的卫生清理工作,定期刷是饮水槽,保证水槽平时不漏水。在每天早晨开灯后,应将饮水槽中的隔夜水去除。
2.3 科学观察鸡群
在饲料投喂和鸡群采食饲料中,是观察鸡群精神状态的最佳时鸡。存在明显患病的鸡群,往往表现为采食欲望不强,或者采食速度不快,而健康鸡群表现为骚动不安,十分急切,投料之后能埋头迅速采食。当发现鸡舍内的某些鸡精神状态不好时,应该将其单独挑出进行进一步观察,观察其精神状态排便情况,如果存在发病情况,应进行隔离治疗或者淘汰处理。养殖场的饲养管理人员还应该密切观察鸡群的排便情况,如果黄曲霉素含量超标或者食盐过量,再或者是某些致病菌侵袭就会导致鸡醇出现严重的腹泻情况。
3 产蛋高峰期管理
进入产蛋高峰期后,应该尽量减少外界刺激,维持鸡舍内的温度,湿度恒定,尽可能减少外界多种应激因素干扰,同时还应该结合养殖场疫病流行特点养殖场鸡群生长情况,做好预防性投药工作,每间隔1月用药3~5d,选择使用广谱抗菌类药物,预防多种细菌性疾病。重点需要做好营养补充工作。蛋鸡进入产蛋高峰期后,由于鸡体营养物质消耗较大,需要提高饲料中的营养价值,满足蛋鸡生产和生产所需。通常应给予蛋鸡优质的高峰期的饲料,保证饲料中蛋白质、氨基酸投入充足。
4 产蛋后期饲养管理
蛋鸡进入产蛋后期后,生产性能逐渐下降,产蛋率逐渐降低,对多种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很容易感染多种传染性疾病,此时应该重点做好营养调控工作,延长蛋鸡的生产周期。该阶段应该逐渐调整能量饲料的营养水平,降低质量中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在饲料营养价值调控中,不能迅速降低质量营养水平,要结合鸡群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通常蛋鸡产蛋率每周下降0.5%~0.6%,可以在维持原有质量营养水平80%的标准下,持续3~4周[3],然后逐渐降低饲料中的营养价值,并增加热量中钙元素的投入量。
5 结束语
作为养殖场的饲养管理人员也需要充分认识的蛋鸡产蛋阶段的科学管理,对保证蛋鸡生产性能的重要性,要结合蛋鸡在不同生产阶段的生理特点,及时补充各种营养物质,为鸡群提供一个舒适整洁的生产环境满足鸡体生长发育所需,以提高蛋鸡的产蛋率。
参考文献
[1]谭艳.简述影响蛋鸡产蛋率疾病及其预防要点[J].中国畜禽种业,2018,14(7):153-154.
[2]谷宝仓.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技术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0(1):29.
[3]张惠美.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探析[J].畜禽业,2019,30(8):115.
作者简介:周玉双(1976-),女,山东临清人,大专,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养殖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