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2019-09-10 08:21甘园园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挑战

甘园园

摘要: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这一片领域里不断发展壮大,扎下根基。但同時也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面临着种种的挑战与挫折,本篇文章力求通过分析当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结合青年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探索新的发展方式,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挑战、青年的历史使命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状

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壮大必须认清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现状,辨别出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以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当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马克思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首要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际脱节严重。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想理论与国家的具体国情、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解决问题,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但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发展出现了严重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表现在大部分人不用甚至排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际行为;或者在当人们在实践中取得巨大成就时没有对实践中形成的正确认识和观点及时加以概括和总结,没有将认识到客观规律抽象成理论。

(二)资本主义的挑战和威胁

党和国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信仰,就意味着否定了其他意识形态在中国不具有指导地位。但是,由于思想本身的复杂性和人的认识水平的差异,想要马克思主义在短时间内为全部人民接受并用其来指导实践是难以完成的。国际上,尤其是近现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虎视眈眈,想方设法向中国注入资本主义思潮和宗教思想,企图让全中国青年放弃信仰马克思主义,转而接受他们的价值观念,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形成了自己的传统文化,这种传统文化已经深入人们的头脑,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想要一时之间完全从人们的头脑中中革除是不可能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些部分与马克思主义思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定程度上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比如儒家思想文化对中国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信奉儒家文化,遵从儒家道义。这些思想观念中有些是正确的,延续至今具有价值。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与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青年总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坚力量。正确分析我国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状况,继续发挥青年群体的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我们要大力宣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意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实现全人类解放和自由的真理,从而由衷地接受和信仰马克思主义,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具体而言,我们应该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重视这一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掌握的平台,要重视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课时量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我们也要巩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政治信仰。

2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下生存下来,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相同的地方,两者能够互补。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民族特点,充分学习和发挥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优势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同时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特质,能有效地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中国特色。事实上,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也是马克思主义学界当前的重大任务之一。

3利用资本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最终形态将是共产主义,资本主义最终会走向灭忙。但资本主义社会能具有历史上任何一个社会形态所不具有的巨大生产力,能够在西方挣得一席之地有其自身优势。资本主义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比如,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在其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已经有了很高的水平、自由言论、国家事务公开程度等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二)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青年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青年群体承担着国家的繁荣昌盛也承担着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青年要承担起历史使命必须做到:

1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社会在不断发展,中国的国情也在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回答时代问题,促进中国的发展,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掌握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尤其是担负历史使命的青年们,首先,我们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化对与马克思原理的学习和理解,要将原理的学习与原著的学习相结合。其次,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以及基本国情相结合,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历史内涵和时代意义,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2践行马克思主义

不管我们对理论掌握的有多么透彻都不能代替亲身经历实地的实践,我们要不断地实践,用深入的实践提升当代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就特别强调,“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这一论述其实就是要求我们不能只追求理论上的满分,而是拿起理论的武器,敢于直面社会中存在问题,然后正确分析问题、切实解决问题,从而做到知与行相统一、学与用相结合,使理论与实际有效的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在实践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既应昂首挺胸一路向前,时刻牢记习总书记说过的“青年时代,选择吃苦就是选择收获”,把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理解学习由理论转向实践,并通过实践深化之。

总之,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必须及时认清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要紧紧围绕广大青年这一群体,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纳.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与实践[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1.

[2]谢拢.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8.

[3]曾芙蓉,彭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论析[J].黑河学刊,2019.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挑战
HIP –HOP AGANDA?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问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第52Q 迈向新挑战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