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课堂教学不能再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社会的发展,我们迎来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新课改中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获取知识。为了使新课改顺利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法已经成为了当今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怎样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做好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呢?
一、必须精选合作学习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虽能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内容都应采用合作学习。选准、选精学习内容是确保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因素。
(1)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内容。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可用多种策略解决,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充分的小组合作交流,可以改善学习效果。如体现“算法多样化”的内容,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法在小组中交流。“你的方法是──”“你是怎样想到这种方法的?与同学交流一下。”“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又如:“两个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相等吗?”每个学生比较、猜测的依据和思维的角度都可能不一样,问题一出必然会有多角度的思考,小组同学就能有效地实现互补和互助。选择这样的内容进行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享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2)个人无法独立操作的复杂内容。在学生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教师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地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同学间团结协作精神。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动物王国举行拍球比赛,小猴、小马、小熊、小狗、小白兔分在一组进行比赛。请小朋友们来作裁判,看看这些小动物在1分钟时间里各拍了多少个球。在个人无法准确地数出多少个球时会自觉想到采用小组合作的办法,每人负责数一种小动物的拍球情况,然后再汇总起来。可见,精心选择合作内容,是指导学生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二、必须选准合作学习时机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为了制造热闹的假象随意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合作,教师必须及时、恰当地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1)在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时组织合作学习。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并且该问题的答案又是丰富多彩的,这时学生热情高涨,举手如林,个别的回答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这时候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表达需要,而且能真正达到互通信息,共享成果的效果。
(2)在大部分学生思维受阻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在我们的课堂上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一个问题问出来以后,大部分学生都懵了,只有极个别学生能想出来。这时一方面需要教师引导,另一方面就需要小组合作交流。
(3)在学生生意见不统一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学生意见不一时,组织小组合作,让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判断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已经形成两种意见,有的举“√”,有的“×”。这时我没有裁决,而是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合作商量后再发表意见。“对”“错”两方同学各自聚在一起,讨论各自理由。一会儿,让他们在小小的辩论会中准确深入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课堂气氛紧张却又其乐融融。当然在人人都需要内化知识时;当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需要与人分享时,也是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三、必须明确合作学习步骤
学生有了明确的合作学习步骤,就可以避免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因此,每一次运用合作学习时,教师都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科学预设,制定出明确的合作学习步骤。
有了明确的合作学习步骤,就能够使学生明确 “我将怎样与同学合作”,才能通过生生之间相互的启发,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产生新的灵感,使问题迎刃而解,进而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只有教师课前充分预设,留足合作学习的时间,合作学习才会不流于形式。否则,由于教师给学生的合作时间不够,学生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状态便被叫停,就会使学生的合作热情冷却,让小组合作成为“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还会使学生养成敷衍了事的坏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學方式,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能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合作学习成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采取的最扎实、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