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庆市中考作文: 敢与不敢

2019-09-10 07:22
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 2019年23期
关键词:子路行文论据

《论语》中,子路问孔子:“谁比较适合带兵打仗?”孔子答:“我。”子路反问道“我不是很勇敢吗?”孔子说:“可我不仅勇敢,而且还勇于不敢呀!”

请以“敢与不敢”为题,写作一篇文章。

读完材料,学生不难发现关键词“敢”与“不敢”中,命题人是更加倾向“不敢”。“不敢”是比“敢”更難的一种选择,一种勇气。命题人在命题时有意设置障碍,将题目定为“敢与不敢”,而非“勇于不敢”,部分学生定会简单地在两个选项中选择其一,那就掉进陷阱,大错特错了。可以说,这篇文章不好写。那么,如何写好呢?

首先,我们需要品味孔子的话“可我不仅勇敢,而且勇于不敢呀!”

他勇于不敢的是什么?是带兵打仗。孔子没有否定勇敢,而是做出了另一选择,那就是勇于不敢。老子的《道德经》中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孔子的有所不为是对战争的拒绝,这种态度更有深度,更体现出长远眼光。他更强调谨慎地行动,有谋略地勇敢。

其次,联系生活,深入思考,生活中有什么是我们“勇于不敢”的?

生活中,我们总是褒奖“敢”,认为勇敢的拼搏就是好的,“不敢”是怯懦的、不好的,是应该摒弃的。可仔细思考:违反道德伤害他人的就是“敢”,是好的吗?显然不是。莽撞、肆无忌惮的就是“敢”,是好的吗?显然也不是。“敢与不敢”是“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智慧。

生活中,我们最不敢做的就是违法乱纪、违背道德准则、打破规则的事情。当然,违法乱纪的事情是坚决不能做的事,不是敢与不敢的事情。那么,生活中我们违背道德准则、打破规则做的事可能有“中国式过马路”“和父母声讨个人绝对自由”“和老师叫板真理”等,这些不敢如何写成“勇于不敢”,需要甄选的智慧。学生大多会写内心挣扎的历程,最终,理智选择不去做。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我们不敢做的原因是我们不屑于去做。比如:面对欺凌嘲笑,本敢去报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但是,思虑再三,放下更是一种勇敢。

最后,不论是哪一种情况,写成记叙文抑或议论文都可以。

若是记叙文,在行文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务必写清“敢”与“不敢”的矛盾,面对矛盾时自己的思考以及最后如何做出决定。写成议论文,务必论据充分,论证严密,具有支撑性、典型性的论据是十分必要的。比如:李逵、程咬金等典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事件,就可以作为反面例证。此外,论点的归纳和重申也应是行文的一大亮点。

当我们面对抉择的时候,“敢”与“不敢”是如何在我们内心中起作用,催我们走向积极的一面的,就是我们成长中的思考。

猜你喜欢
子路行文论据
孔子“教训”子路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如何征服一枚野生子路
作文指导教学尝试与思考
《锦衣少年行》周行文:没有能与不能,只有想与不想
强化指导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短文改错中行文的“一致性”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