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榕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要用极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做好青年社会融入问题,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中学生能否顺利进行角色转换,完成社会位移,成为青年新一代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学生;社会位移;社会位移类型;社会位移影响因素。
一、社会位移的含义
根据发展心理学,我们知道社会化是一个人适应社会从出生延续生命的结束。社会化是学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存在,学生并不是不用承担任何社会义务的婴幼儿,也不是以职业劳动而与社会进行交换的成人,学生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半”社会成员。这么的一个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一个社会性未成熟者生活在一个多重社会之中。那么在这个多重的社会之中学生要实现角色的转换就必然谈论到社会位移问题。学生的社会位移即是学生从一种“社会环境”移入并适应另一种“社会环境”的现象,这一个过程既叫做“社会位移”,也叫做“越界”。 [1]
二、社会位移的类型
1.顺畅的越界
这一个类型的观点认为,学生在社会、家庭和同辈群体的角色转换是非常容易的,根本不存在太大的问题,尽管不是说学生在面对这些情景的转换用的是同一种方式,只是强调了“世界”之间的向同性大于它们之间的差异性。这种类型的观点太高估了学生的适应能力或者说太低估了这些社会情景的复杂性。
2.可设法实现的越界
同辈群体、家庭和社会对于学生而言是来自三个不同的世界,或者其中的两个世界和另一个相比是不同世界,是这一类型的主要观点。学生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调试和重新定向。
3.碰运气的越界
这一类型也同样认为同辈群体、家庭和社会对于学生而言是来自三个不同的世界,或者其中的两个世界和另一个相比是不同世界。但是这一类型更倾向于认为学生实现越界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
4.无望实现的越界
对于这类的学生而言,不同的世界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文化主体、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越界的难以成功。这在很大的程度上给了学生各种各样的理由为自己无法顺利越界找借口,甚至认为社会这一个大环境与他们没有存在丝毫的联系,他们只是一味的沉浸于同辈群体或者家庭的小角色里。
三、结合电影《小孩不笨2》浅析影响学生社会位移的因素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指出,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1.三重社会之间存在着矛盾。
首先是家庭,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对于儿童的性格和能力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家庭这个特殊的学习场地,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影响着孩子,而且孩子在这个特殊的学习环境里,没有严格的规则或者没有一系列统一的教学。孩子有时候是家长含在嘴里怕溶了,捧在手里怕化了的宝贝,不由自己的为孩子做好一切或者认为自己是“经验丰富”的过来人,把自己的想法大都强加到孩子的身上。在《小孩不笨2》这部片子里家长就是不懂孩子发展的心理变化特点,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的身上,从婴幼儿的理解和鼓励道青年期的漠视,用分数把孩子压倒,把家长认为的只有分数是最重要的强加到孩子身上,不顾学生的兴趣爱好。缺乏沟通交流,忙着工作。在很大的程度上给孩子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性设置了障碍。
其次是学校及教师,学校理应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应该是孩子们的天堂。老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然而由于教育理念出现偏差,很容易将教育简单地同管制画上等号。于是学校在青少年的心中变成了监狱。教师理论上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管理者,在传统教学上,教师实行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法,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灌输,不管学生对知识是否理解和融会贯通。教学改革的发展,无不要求学校和教师进行教学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单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也是生活的朋友。如果教师的教学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撑,没有研究来作为依托和深化,就必然会固守重复旧经验,不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最后是同辈群体,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米德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同辈群体的影响甚至大到改变传统的文化传递方式的地步。[2]同辈群体对青少年成长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好的同辈群体会有着积极的意义,如:满足青少年的情感交流的需求和促进情感的发展成熟;促进青少年的学习和兴趣爱好的发展;获得生活经验和社会信息的主要来源;对青少年生活目标和价值观的影响;对青少年培养社会角色、学习行为规范的影响;培养青少年环境适应能力和合作竞争的本领。但是,当遇到不好的同辈群体(社会流氓、小偷等),就会出现预期相反的效果。
2.青少年缺乏成熟的认知和能力。
青少年期自我意识增强。自我意识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个体对自我的认识,或者说是对自我及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个体进入青少年时期,随着对外界认识的不断提高,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方面进行关注和评价,并且凭借这些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言行。所以青少年是非辨别能力是不够的。而且青少年期求知欲强与识别力低的矛盾。青少年具有极强的求知欲,这有利于增长知识,但由于识别能力低,往往瑕瑜不分,糟粕不辨。这一矛盾在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果得不到适当的引导就会引发心理问题,更有甚者会走上不归路。
总而言之,學生是生活在多重社会角色当中的,要顺利实现学生的社会位移,家庭、学校和同辈群体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尽量给以学生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公平环境,促进学生早日实现社会化。
参考文献:
[1] 王林芝.中学生“ 社会位移”解读[D].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2002.
[2] 陈正良.同辈群体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J] .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4,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