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晋
关键词:气息;收小腹;呼吸;气息控制
【中图分类号】G 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4-0183-01
1.歌唱中气息与声音的关系
歌唱中气息是声音的基础,是声乐学习中最关键的问题。世界歌王帕瓦罗帝在谈到气息问题时说:“有支点的呼吸对歌唱艺术来说,有80%的作用。”很多声乐初学者认为,吸气就是用口鼻把空气吸进肺里,这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但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喉部及胸腔,而造成气息浅,缺少支托和控制力。空气不是吸进去的,而是自动地充满到肺里的。”我们采取被动呼气的态度,像开门一样把整个腔体打开,让空气伴随着空间自然流进来,正如我的专业老师说:“歌唱是被动吸气,主动呼气。”这样说来,“打开”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吸气前多想想吸到哪里,想好了,打开它们就很自然的完成呼吸了。
2.气息如何转化为声音
呼吸正确了,应该如何把它转化成声音呢?《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一书中说,他摸着正在啼哭的婴儿的肚子高兴地说:“他哭的时候用的呼吸方法正确,所以哭上三天三夜也不会哑。”无独有偶,世界歌王帕瓦罗帝也明确地谈到了这一点:“婴儿啼哭一整夜,音量也不会受到影响,其原因是他们的哭声是来自于腹肌的力量,而不是来自喉部声带的力量。”我们可以看到婴儿啼哭时,腹肌强烈地起伏,这是我们发声的动力,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平时大哭、大笑、腹肌一样会有强烈反应。
在歌唱中,有些人主张小腹向外顶或向外挺,可是,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气息不能持久,音色空洞无光泽,声音僵硬。从外型上看:胸部塌陷不能挺拔,没有自然大方的仪,对于以上所述,我也曾有过体会。为了能解决这些问题,我请教过一些老师,其中有老师让我尝试用手捂着肚脐向远处呐喊来体会腹肌如何用力,结果发现,肚脐周围的肌肉用力收缩,声音洪亮,连续喊几声仍然嗓音正常,声音洪亮。这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是腹肌先收缩才发出声音的。
我国著名的声乐专家周小燕先生谈到:“凭自己的听觉和经验,从实际出发要敢于破除某些理论的束缚,强调收小腹的方法。”意大利声乐专家基列费拉先生曾讲到:“呼吸时应强迫收小腹,反对腹部僵化和硬性保持。”
我国戏曲界关于如何发声的问题有过很多谚语,比如:“头顶虚空,两肩放松,气走丹田,全凭腰转”、“唱要拎腰”等。“转”、“拎”都是动词,都强调在腰部做文章。这正说明发声与腰有着直接的关系。“转”指腰要有承载力;“拎”有用力上提的感觉。这与腹肌向里收,向上用力,有着完全相同的意义。
如果充分的重视和运用腹肌的力量,那么声乐中出现的很多难题也就找到了突破口。
3.歌唱中的换声问题
换声问题一直是声乐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项目,周小燕先生认为:建立良好的换声区,是一个歌唱家的重要工作,否则声音将会不统一,出现明显的换声和破声,如果可以顺利的度过换声区,就可以将人声有限的自然音域扩大,使集中明亮的美好音色在全音域中得到完美统一,而且又是歌唱在艺术生涯中保护嗓音最理想的手段。如果想要使高、中、低三音区衔接如一,首先要大胆依靠运动起来的全身和大笑肚子疼的力量,即腹肌力量。可见,腹肌力量与换声有着地基与楼房一样的密切关系。
4.关闭唱法
有关声乐专家对“关闭唱法”的感受是:上高音时声带旁边有一股力量把声带憋住,闭合得很牢,越向上唱憋得越紧,把声音都憋到头腔,出来的就是关闭声。
“憋氣”一词应该放在歌唱的整体状态中去理解。不注重整体就会发生为了憋气,喉咙首先紧张起来,搞得演唱者出现脸红脖子粗的现象,这样唱歌显然不舒服。我们所理解的应该是以运用腹肌力量为切入点从腹肌处开始高度控制住气、力的有效使用。这样憋气对呼吸力量反作用大,形成对抗,就会有助于歌唱。
观察生活我们还会发现,人们需要干重活时,首先会憋足劲,把气息最集中地控制在腹肌部分,集合意大利唱法中有关高音“关闭”或“掩盖”和我国京剧界“脑后栽筋”等理论,这正是让气息喘不上来、屏住呼吸,或者说“密封”在腹肌内,最大限度的调动气息,同时又是惜气如金,集中使用。
声乐是一门特殊而复杂的学科,它看不见,摸不找着,靠的是意念和感觉,而且这些感觉很难用一句准确的话来定论。同样拥有漂亮声音的歌唱家,对声音又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感受。所以无论作为教师还是我们正在学习的学生都应从实际感受出发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充分开拓思维,大胆尝试探索各种发方法,以达到解放声音的目的,使我们歌唱到达自由王国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张效中,李宗堂.声乐研究与实践[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6
[2]张前.音乐欣赏心理分析[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3]威廉.赖特.当代歌王帕瓦罗蒂[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4]马蜡奥迪.卡卢梭的发声方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5]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