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芸
摘 要: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老师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本文即是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目标达成的方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态度价值目标;达成策略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目标的达成进行深入的研究,总结了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
1.准确定位目标,创新教学设计
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塑造虽然贯穿于初中所有课程之中,但是其与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最为密切,也最为直接,许多在日常课程教育中不便于提及的问题均可在道德与法治中进行深入的交流。因此,道德与法治老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当准确定位目标,并进行科学设计,既要便于学生快速吸收和掌握知识,又要有利于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
例如,在教學《认识自己》一课时,老师先要根据课本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即让学生明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具体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哪些内容以及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老师要对目标进行深入的分析,比如如何才能让学生认识到“认识自己很重要”,平直性的理论语言不利于吸引学生,是否可以通过语言故事的方式进行讲述呢?比如通过老牛、大象以及青蛙比大小,最后青蛙鼓破肚皮的故事为例启发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领会寓言的意义效果是否会更好。其次老师要考虑认识自己的哪些内容教学设计。针对该部分老师可以先行设计好具体评价的内容,然后先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理想中的自己,然后根据学生的描绘进行分类、归纳和概括,进而让学生先自评自己与理想中自己的差距,然后再由其他学生对于学生的自评进行补充,对比学生的自评和同学的评价之间的差距,进而顺理成章的引出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教学内容。在老师对教学环节进行框架性的设计之后,老师还要以自己为例重新对教学目标进行深层次地审视,比如自己认识自己吗,曾经自己认识的自己和现在认识的自己一样吗等。通过自我审视,老师就会发现正确认识自己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其需要学生长时间的摸索,因此老师就可以将这一点融入于教学设计之中,便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2.角色互换比较,学会换位思考
角色互换是塑造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方法,因此老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而且还要应用换位思考。其次,由角色互换思考延伸开来,老师要让学生明白换位思考即是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一种方式,其本质归属于多角度考虑问题,循序渐进,让学生明白“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真谛。
例如,在教学“做更好的自己”一课时,老师可以设置“请攻击我”小游戏导入。所谓“请攻击我”即是先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然后再由其他通过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但是意见不能仅是感觉,而是要有真凭实据。比如某学生评价自己很诚实,不同意该观点的学生可以举出实例,说明该学生并不诚实。通过游戏,老师就可以挖掘出每个学生身边的一些实际案例,而每一个案例在不同人的心中所留下的印象又会有所不同。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充当“矛盾调解员”,让学生分别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感受自己心态的转变。同时,老师还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神奇图片”,这些图片可以很直观地让学生看到方位不同,图片所呈现的结果不同,从而让学生深入体会换位思考的意义,进而再引导出第三角度、第四角度等,教导学生学会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注重课外拓展,促进学生成长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初中道德与法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也是如此,纯理论性的教学仅能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明白道理并不等同于学会应用道理,二者之间的差距犹如读和写的差别。因此,初中道德与法制老师在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时,要注重实践锻炼,而不能仅是“纸上谈兵”。
例如,在教学“尊重他人”一课时,老师首先通过课程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和尊重他人的方法,然后让同学们分别说一说相互之间尊重与不尊重的行为,并且通过这些行为让同学们反躬自省,检查自己身上所存在的不足,并让每个学生说明自己的改进计划。而后,老师则要求同学们之间相互监督,并对违反自己“尊重他人”计划的学生进行记录。一周之后,老师再根据学生的分别记录进行汇总,并给每位同学进行评分和给予奖励,然后进行下一周评比计划,不断约束、纠正和完善学生们的思想和行为。
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未来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因此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应当引起老师格外的注意。然而要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并不容易,这需要老师不断地引导、纠正和训练以帮助学生不断地发现自己、改正自己、完善自己,同时又需要学生积极地配合,在道德与法制知识的学习中完成自己精神与灵魂的蜕变。
参考文献
[1] 尹苗苗.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研究[D].苏州大学,2014.
[2] 朱勇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课堂实现研究[D].扬州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