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材料二:
从21日早上起,一篇题为“疫苗之王”的自媒体文章迅速传播,到当日晚间,无数人的朋友圈已经被这篇文章刷屏。随着疫苗事件的持续发酵,恐慌、愤怒情绪蔓延,不少山东的家长们炸开了锅,纷纷用刷屏表达着愤怒。
山东的家长之所以表现得格外恐慌和愤怒,原因在于几天前曝光的2017年11月的一起疫苗违法事件当中,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问题疫苗共计252600支,全部销往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家长的情绪反弹,有信息来源作为基础。
而问题疫苗究竟销往哪里,自己的孩子是否注射过问题疫苗,如果注射了又如何补救等,家长们眼前如同一个信息黑洞,难以及时获得足够值得依赖的信息,只能用猜想来增补信息真空,进而加剧了恐慌情绪。
因此,避免恐慌情绪蔓延的正确方法,不是简单呼吁民众保持足够的理性,而是相关信息必须及时、全面、准确地公开,既要跑在谣言前面,也要跑在猜想前面。
首先,对于一些模棱两可的网络信息,要有权威部门及时发声。比如,《疫苗之王》所说“问题疫苗打入25万儿童身体”是否属实,就是一个对公众情绪可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疑问,对于这类问题,不仅要迅速释疑,而且要用确保准确的数据来提高说服力。
其次,后续将如何应对这起事件,要给出一个清晰的处理思路,让民众吃上定心丸。民众的恐慌不仅可以理解,而且值得深入分析,应该将之当成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根据疫苗流通规则,同批次的疫苗销往哪里,大方向是记录在案的。然而,就个人而言,接种的疫苗是否属于问题批次,是否也有详细的记录,已接种问题批次的儿童能不能得到通知并及时复检,以及是否应补种等事宜,都是压在家长一心头的疑问,此类疑问不解,恐慌就难以消除。
(摘编自罗志华《“疫苗危机”:别让信息黑洞加剧恐慌》,《新京报》2018年7月22日)
材料三:
这个周末,问题疫苗引发全民焦虑,无数家长连夜翻看孩子的接种记录本,一项项对照是否使用过问题疫苗。疫苗造假,曝光必须无死角,监管切莫轻飘飘。面对问题疫苗,忍耐后的质疑和冷漠,追问后的维权和用脚投票,都值得监管部门认真反思,慎重对待。
近日,长生生物接连被曝出狂犬疫苗生产记录造假、百白破疫苗为“劣药”。国家药监局出手后,多家媒体跟进,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在对事件的追问中,公众对于疫苗安全的焦虑不断升级,唯有尽快公开真相,才能回应质疑。
疫苗乱象,非一日之寒。行业积弊已久,奈何每次处罚都轻飘飘。
我们看到,某些无法无天、丧尽天良的恶企,在被查出问题之后,虽也受到一定惩罚,但与获得的孽利相比微不足道,根本不足以让其痛改前非。人命关天的闹剧后,受害者维权无力,企业“自罚三杯”,监管者惯性失语,如此“宽松”也是变相纵容造假、售假的重要原因。
这背后有个政绩观的问题。如果对这些恶企处罚太重,动辄判处“死刑”,势必影响当地的GDP和税收的数据,因此,处罚多是些“软刀子”。
药监部门最主要的职责是防患于未然。具体地说,就是要对流向市场的药品负责。对消费者而言,其权益只能由政府职能部门代表和维护。假疫苗横行,那就是政府职能部门失职,就该有人对此负责。如果做不到,设立这个部门干嘛?
毋庸讳言,食品和药品的监管等,依然是人民群众普遍不满意和不放心的问题之一,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它不仅关系着人民健康,也关系着人心聚散。
(摘编自胡琴《面对疫苗乱象,监管部门应有所作为》,“人民网”2018年7月22日)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华网关于药监局对长春、武汉两家公司效价指标不合格的百白破疫苗要求立即停用的新闻,使这两家公司的疫苗问题呈现在公众面前。
B.山东家长表现出来的恐慌和愤怒是有根据的,很多问题疫苗流入山东,事关孩子的安全,而家长又没有获得足够值得依赖的信息。
C.对于民众个人而言,消除恐慌的方法在于要了解自己家庭儿童用药情况,要有及时的信息反馈,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D.问题企业之所以不痛改前非,原因在于监管者的惯性失语,对问题企业太宽容,使得其所获的孽利与其所受的惩罚相比微不足道。
【解题思路】
实用类文本考查包括傳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这里选用的是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指围绕一个事物或主题,提供阅读的材料是多维度,是相互独立的,文本材料大多是由文字、图标、漫画、数据、统计图表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事物或者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义,具有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通读材料时,要分以下几步走:
(1)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①通读材料,阅读文字材料或图表,概括每一则材料的主要内容;②通过分析、比较、综合,了解文本的阐述方向,找准文本所展示的话题,探究材料间的联系,明确不同点,找准每则材料和图表在内容和观点上的共同点,从而归纳出文本的主要内容及文本主题。
(2)整合文本重要信息:①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②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③归纳整合。④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本末倒置等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信息来自材料一;B、C项信息来自材料二;D项信息来自材料三。通过比对,D项与材料三原文不符。
【参考答案】D
(D项,“使得其所获的孽利与其所受的惩罚相比微不足道”表述意思与原文相反,本末倒置。原文是“虽也受到一定惩罚,但与获得的孽利相比微不足道”而非“使得其所获的孽利与其所受的惩罚相比微不足道”。)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疫苗事件的持续发酵,朋友圈无数人的刷屏,最直接的原因在于《疫苗之王》这篇文章在自媒体上的迅速传播。
B.新华网明确说百白破问题疫苗对人体安全性没有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们的担忧和愤怒没有太大的必要。
C.只是让民众保持理性是不够的,还要全面、及时、准确地公开信息,让人们不胡猜乱想,恐慌等情绪才能缓解。
D.“曝光必须无死角,监管切莫轻飘飘”体现了人们对问题疫苗事件发展的希望和担忧,食药监管涉及健康和人心。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對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仔细阅读各选项表述文字,然后在相应的文本中找到答题区间,再认真加以比较,明辨正误。
【参考答案】B
(B项,“家长们的担忧和愤怒没有太大的必要”曲解原文,通过材料二第三段以及文本中对如何消除大众恐慌情绪方法的论述可知。)
3.以上三则材料中,“新华网”《新京报》“人民网”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时,先要读准题干,抓住题干中的重点“报道的侧重点”“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明确答题要点,然后通读三则材料,明确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最后加以概括提炼,要体现出三者的差别。读材料时,要注意每则材料的标题,因为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其次要关注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等。组织答案时,直接选择文中关键词句或者重组句子,分条作答。
【参考答案】
(1)“新华网”侧重于介绍国家食药局的要求,客观说明问题企业、生产批号、疫苗数量、流向等具体问题。
(2)《新京报》侧重于“疫苗危机”所引发的民众恐慌,重点分析民众恐慌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3)“人民网”侧重于在这次疫苗危机中,监管部门应起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