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
位于河南省新乡县黄河岸边的刘庄,虽然只有1000多亩耕地和1800多口人,但全村每家每户都住着4层别墅,村里免费供暖;免费提供肉、奶、蔬菜、水果;孩子们免费上学;村里负责养老,村民们享受免费医疗、免费旅游等50多项福利;2017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万元。新中国成立前,刘庄穷得叮当响,当时流传着一句话:“方圆十里乡,最穷属刘庄”。卧在黄河故道旁,刘庄受尽了苦。全村的土地被4条深3米的大沟切成了750多块碎田,当地人管这些地叫“耷拉头”“盐碱洼”“蛤蟆窝”,完全靠天收。当时粮食亩产只有50来公斤,棉花亩产只有10来公斤。
1952年,年仅21岁的史来贺当选刘庄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件事就是带领群众改造土地。在他的带领下,刘庄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肩挑、车拉、人抬,起岗填沟、拉沙盖碱。
到上世纪60年代,刘庄就实现了粮棉的双高产,成为全国最早一批解决温饱的先进村。劉庄办起了奶牛场。70年代,刘庄开办了机械厂,制造新式农具和农用机械配件,到1978年,刘庄村集体收入已达到126万元,人均集体分配298元,成为“中原首富村”。1985年,刘庄看准肌苷市场前景,投资1500万元建设了华星药厂,一个小村庄开始做起了高科技的生物制药。仅仅5年时间,华星药厂发展了10个分厂,生产几十种原料药和成品药,产品一半以上出口。到2003年史来贺病逝时,刘庄的固定资产已经达到9.9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3478万美元,村民已经开始享有住房、入学、医疗、用水等30多项生活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