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英
【关键词】 美的声音 歌唱方法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4-067-01
在音乐课上,太多的学生唱出的歌声是没有感情,没有技巧和美感的,主要表现在学生对音准的浅薄认知,一首歌的调,要么唱的太高或太低。由于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唱歌技巧和方法,高音唱不上去,低音下不来,就只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给歌曲定调子。有的同学甚至为了表现自己而刻意的唱高音,殊不知这违背了歌唱的原则和班级的和谐度。所以,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使孩子唱出美妙的声音。以下是一些策略和方法。
1.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首先从“视觉”角度,看到丑与美,其次再从“听觉”角度,通过听取大量的音乐作品,辨别音乐中的美,从而才能唱出美的声音。所以,听觉在音乐学习中很关键。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通过对比。老师可以用美与干瘪的声音演唱同一首歌,这会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声音的美丑,感受到哪段和弦与间奏是美妙的。
要想唱歌不跑调,离不开持久的听辨练习。在课堂的末尾,老师可以通过琴的不断的变调让学生们唱出相应的调,从低八度到高八度,每个音域都让学生反复练习,最后不借助琴的辅助,提高音准的把控性。
2.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
初中生往往在唱歌时扯着嗓子,没有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如果孩子们一味的用吼叫的方式去拼高音,不懂得科学合理的用嗓与护嗓,会造成其声带受到傷害和影响,不利于声带的发育。另外,喊唱也是没有温度和感情的,唱不出应有的层次,韵律和美感。所以正确的发声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2.1气息的正确使用。唱歌的动力是气息,唱歌的根基是呼吸。所以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学生在唱歌的时候出现气短,气力不够等现象,缺乏的气息会导致声音凌乱、干瘪,从而削弱了歌曲中的情感。但是,对孩子们进行气息的训练是有难度的,因为其有着较为枯燥的性质,这就需要老师通过幽默的授课方式去传授方法,让孩子们了解到合理的气息使用是歌唱的支撑和保障,正确的呼吸方法唱出的歌是饱满的,有厚度的,灵动的。
2.2轻声教学。有英国的歌唱教育权威人士表示,在青少年接受科学正规的歌唱训练前,一定要避免大声的喊唱和嘶吼,而是应该轻声地唱或者是哼唱。当学生的嗓子处于紧绷的状态,声带缺少弹性,胸腔不能完全开放时,吼出来的声音是干瘪不饱满的。所以在学生唱歌前,一定要做相应部位的热身,如颈部和喉部的放松和开放,再去考虑声音响度的问题。
2.3头部发声法。音乐中讲究声音的共鸣。而产生共鸣的部位是由头腔、鼻腔和口腔共同协作的。在教学时,老师应该将语言通俗化,使学生更好地找到合适的发声位置,一般由“轻哼”的方式,将头部的发生位置固定到一个较高的点,并代入到歌曲中。一些教学常用的专业词汇是必备的,如:嘴巴呈饱满状态,声音向上走,面目放松,咬字要清晰,要将歌词的韵脚、韵味尽情的展现出来。将科学的头部发声方法灌输给学生是十分重要的。
3.让学生学会有情感地歌唱
唱歌最重要的一项因素之一就是情感。不同层次的情感都是通过演唱来表现的,没有感情的歌声是没有灵魂的,是空洞的,那么怎样能够通过歌声传达丰富的情感呢?
3.1歌曲本身就是由优美旋律和文学语言组成的。想让歌曲更加有感情的唱出,演唱者应该先从品味歌词入手,再代入合适的旋律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歌词中蕴藏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情绪,我们应该不断咀嚼和朗读歌词,深刻地理解其中的韵味。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提取歌词中的关键字句,总结出歌曲表达的感情。
3.2体会歌词,升华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们对歌词有个总体的阅读后,初步对歌曲有了一个认知,接着通过对关键字句的不断咀嚼品味,挖掘到个中细腻的情思,与作者进行灵魂上的交互,才能更好地将感情唱出来。就如《爱我中华》这首曲目,教师应该首先向学生们介绍这首曲目的创作背景和其中浓烈的爱国的家国情怀,同时让学生们展开联想,构建出中华儿女共筑伟大祖国的画面感,这样就会更好地调动演唱者的情绪,使感情更加饱满丰富。
3.3深刻了解作品的内涵,合适地流露感情。教师们应该帮助学生充分挖掘歌曲中深层次的一些东西,比如创作的背景,作者的意图,创作的风格,作品的格局,创作的技巧,歌词的深层含义,歌曲最具特点的地方是哪等等。
3.4整体感知,视听结合。对于学生而言,由于他们所处的阶段和心智,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往往是苍白的。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给孩子带来多样的素材,调动学生们的情感,体会新的思想,通过PPT、音频传输等手段加深学生对歌曲旋律与音调的感受,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感情。
4.评价激励
在歌唱教育中,教师应该将个体和整体相结合,因材施教;要积极地去营造一种浓烈的、热情的、阳光向上的歌唱氛围。对于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们更应该主动保护,不断地激励,当发现学生演唱时情感饱满,技巧精湛,唱出艺术的感染力时,教师们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应该大加赞赏。要让学生不断地积累自信,让其在自信中进步与成长,教师更应该建立师生互动机制和平台,让学生和老师零距离的接触,通过师生互评、学生自我测评认知和学生间的内部反馈,更好地实现教学事业的发展。在评价中培养了学生聆听音乐和欣赏别人的习惯;在评价中,提高了学生的演唱能力;在评价中促进了学生的情感交流,获得了共同发展。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2018年度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音乐课中引导学生用美的声音歌唱的研究》(结题号:GDXKT17851)的研究成果。
[ 参 考 文 献 ]
[1]张娟.如何打造学生喜欢的音乐课堂[C].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
[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3]郑莉,金亚文编著.基础音乐教育新视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张文质,姚春杰主编.一节好课需要的教育智意[C].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