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舌尖上的中国到善意的金融

2019-09-10 18:00韩圣海李诗晨
陆家嘴 2019年6期
关键词:农耕文明金融

韩圣海 李诗晨

华夏文明如大河奔流、源远流长。其中,农耕历史亘古悠久,孕育、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一米一粟、一蔬一饭,温柔而庄重地抚慰广袤土地上的先民。

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摇篮,黄土高原自第四纪形成,温暖而少雨的气候导致先民们可采集的植物和果实逐渐减少,可猎取动物也随着人口增加及过度捕猎而骤减。彼时,先民们开始驯化野生植物用以食用,适于食用、耐干旱、生长期短的野生粟类则率先被驯化。黄河流域的先民通过浇灌粟类点亮了农耕文明的曙光。

长江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人口不断增长的压力驱使人们驯化了野生稻,形成了水草丰美的水稻作物区。中国也因此成为最早种植粟、稻的国度。

中国历史上,一直就有着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 两种文明始终在纷争与和解中融合。从匈奴到鲜卑,从突厥、吐蕃到契丹再到蒙元,民族大融合从未间断,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游牧人民善于驯养的牛羊是他们的馈赠。最为直接的,动物和作物带来饮食结构完善和丰富,由此极大满足了人民口腹之欲,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也迅速发酵酝酿。

对于先民来说,享用这些食物也是很讲究的,《礼记·内则》中记载说:取豚若将,刲之刳之,实枣于其腹中,编萑以苴之,涂之以谨涂,炮之,涂皆干,擘之,濯手以摩之,去其皽,为稻粉糔溲之以为酏,以付豚煎诸膏,膏必灭之,巨镬汤以小鼎芗脯于其中,使其汤毋灭鼎,三日三夜毋绝火,而后调之以酰醢。

相传伏羲氏是烧烤第一人,“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诗经》记载了烧烤配酒之令人垂涎欲滴。汉代香料传入中国,时至北魏,贾思勰记载21种烤肉方式于《齐民要术》中。明清以后,《红楼梦》里大观园烤鹿肉已不稀奇,满汉全席更是包含数十道烧烤菜肴。

农耕文明的产生酝酿了酒,公元前二世纪史书《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相传,夏禹时期仪狄发明酿酒的方法,禹帝饮而甘之。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圣陆羽著《茶经》,“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将源于华夏的茶文化详解并发扬于世,中国茶文化也在西汉、南北朝时期远传至印度、日本、欧洲。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火锅炉,南北朝的铜鼎相当于家用火锅。唐代,白乐天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温馨场景,在冬日里也屡屡被人惦记。

《论语》告诉我们,孔子也是一个美食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洁,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当然,舌尖上的中国的背后是辛勤劳作的中国人。就像美国作家温德尔·贝里的名言,“饮食就是农业活动”。

中国人长久以来享受着由耕种、畜牧、捕捞等农业文明的丰富成果,广袤的中华大地孕育了无数风味迥异、令人流连忘返的食物。东北香气扑鼻的大米和各色山珍,江南新鲜肥美的河鲜与爽脆蔬菜,西北辛香酸辣的面食和牛羊,西南火辣迷人的火锅与繁多小吃……灿烂的农业文明衍生出的饮食是每个中国人戒不掉的乡愁。

“民以食为天”,北方的辽阔平原往往种植着最高质量的粮食,风沙扑面的高原放牧着健壮的牛羊,交通不畅的山区藏着珍贵的山里野味,而远离城市的乡野滋养着大自然的果实。遗憾的是,不少拥有美味食物的地方,却难以摆脱贫困的束缚。“美好的社会”是大多数普通人都能享受新鲜的食物、无污染的空气、充分的知识、便利的交通、温暖的房间……而那些辛勤耕种的人们更不该为贫穷所困。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当然,除了国家和政府,作为历史最悠久的金融机构——银行理应将更好的生活带给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普惠才是金融的要义,毕竟“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根据《周禮》记载,中国早在周朝就建立了具有政府银行功能的“泉府”,“泉”意为钱,“府”为国库,泉府为老百姓提供赊欠和贷款,也有代售的货物,允许民众们在急需时无息赊购。当然,泉府也会在地方官的协助下,调查借贷或赊购民众的具体信用状况。

北宋名臣王安石当年搞青苗法,也是出于普惠之心以民生为大。在农民青黄不接时由地方政府出面借给农民们钱,农民收获后再还给政府。可惜的是青苗法并没有现代金融制度作保障,最后让大家怨声载道。即便如此,梁启超仍然称赞他说,“夫中国人知金融机关为国民经济之命脉者,自古迄今,荆公一人而已”,毕竟发乎于善念的金融才能真正普惠大众。

900多年后,出发点同样是普惠金融的尤努斯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从基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利用金融手段,向那些有需求者提供小额贷款,用心和王荆公如出一辙,取得了真正的成功。尤努斯深信,“贷款也是穷人的权利,应该作为一项基本人权被加以促进。”

习近平总书记说,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的扶贫工作则对习总书记的这句话做了具体而坚实的回应。

边远的贫困地区尽管与世隔绝,却也因此远离污染、保有健康肥沃的土地,持续地产出原生态食品;然而落后的经济水平导致教育落后,人才的稀缺阻碍了农产品品牌化和商品化。对此, 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则充分运用金融手段在贫瘠之处精准地对症下药,用产业扶贫的方法将贫困地区的初级农产品嵌入上海供应链。

上海建行将龙头农产品企业带进山区,上海强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大别山的“锦秀羊”打开华东市场出谋划策;联合沪上知名食品企业来伊份帮助大理永平核桃拓展销售渠道;云南省的特色食材也进入了位于陆家嘴金融区的拉祜纳云南特色餐厅;陕西安康的富硒茶也在上海建行的支持下制成爱心扶贫奶茶,受到陆家嘴白领的喜爱……

过去,扶贫往往通过企业采购再行向消费者销售,将压力嫁接到包销企业身上,缺乏可持续性;而电商平台为农户直接搭建电商销售渠道的模式也往往因为缺乏品牌意识和营销手段而难以持续盈利。

上海建行则独辟蹊径深入挖掘农产品价值,通过供应链撮合和品牌打造,将贫困地区的农产品与上海发达的消费市场结合,提升产品附加值,农户不再年年发愁销路,真正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北宋思想家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善意的金融就是用切实的办法解决社会问题,精准扶贫,惠及广大的人民群众。通过普惠金融,建设银行重塑了商业银行的价值观和服务文化。

金融的供应链和田园食物链的完美结合让我们都市丛林中的现代人可以便捷地品尝农耕文明的味道。万物互连,“一米一粟、一蔬一饭”都是我们和自然界的联系,都是金融的善意。

上海建行用金融的智慧和资源造福一方,云南红河哈尼红米上线善融商务一年有余,累计销售9万斤,惠及100多户贫困家庭。贫困地区无公害、原生态的产品还成了建行和企业客户内部食堂、员工福利采购的“常客”,饮食升级在互联网的连接和建行的平台上潜移默化地实现。陕西安康富硒水跨越山海,来到建行的会议桌上;哈尼红米成为了建行的员工福利和回馈客户的佳品;大别山孕育的黑山羊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地域美食;云南永平核桃也已对接沪上知名休闲食品企业来伊份,有望成为万千消费者喜爱的优质零食。

对于人民群众来说,中国梦就是安居乐业的梦。金融也不应该只是陆家嘴楼宇间传播的精英话题。居家生计、柴米油盐、饮食江湖、边疆山间,都需要善意的金融之泉源源不断地滋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农耕文明有着诗一样的场景, 建行则用金融的力量精准扶贫,让辛苦劳作的农民可以通过“善意的金融”诗意地栖居,支持供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农业文明,能够继续寄托我们的乡愁,继续认真地产出“一米一粟、一蔬一饭”。

猜你喜欢
农耕文明金融
农耕感怀
漫说文明
农耕园里收获多
文明过春节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老圃作品
老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