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艳
摘 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吸引国外高水平师资,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已经成为高校发展方向。在教育对外开放和全球化背景下,设计建立优质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完善对来华留学生的培养体系,吸引国外优秀生源,提升来华留学教育的质量已成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在界定国际化课程内涵的基础上,比较了国内外一流高校国际化课程建设的情况,并以南京大学为例,对国际化课程建设的举措、成效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关键词:国际化课程;全球化;国际化办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4-0005-03
Abstract: The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China by taking Nanjing University as a case stud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establishing a high-quality international curriculum system, perfecting the training system for foreign students in China, attracting outstanding foreign student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fa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On the basis of defining the connotation of international curriculum,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and takes Nanji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and summarize the construction measures and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curriculum.
Keywords: international curriculum; 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一、概述
近年来,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总体呈快速发展的趋势,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8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共招收了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万名外国留学人员,比2017年增加了3千余人,增长比例0.62%。显然中国已逐渐成为全球热门的留学生目的地国。但不容忽视的是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等相比,仍存在显著差距和巨大的留学生逆差。
语言因素往往是来华留学生的首要障碍。对于一些中文能力较弱的留学生而言,如何吸引其来华留学,是我校乃至各个高校面临的问题。据中国教育在线和来华教育网对6000名来华留学生的调查显示,发现接近90%攻读学位课程的学生会选择英文授课的专业,但目前我国各高校英文授课的课程比例普遍不能满足需求。①
根据中国教育部启动的《留学中国计划》,将力争使我国到2020年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事实上在高等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高校要参与全球竞争,吸引全球最优秀的生源,已不仅限于提供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课程,而是需要以培養具有国际意识、跨文化沟通和交往能力以及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建立更完整的国际化课程体系。
二、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的内涵
在全球化背景下,建立国际化课程已被认为是高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竞争能力人才,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但对于国际化课程的内涵和定义还没有统一的界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归纳出了9种国际化课程的类型。其中包括专门为海外学生设计的课程,由外国教师讲授的课程,跨国授予的学位课程或双学位课程等。毕晓玉(2003)认为课程国际化是指课程中应融入跨文化的知识与观念融合,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出具有国际观念、国际视野和技能的国际性人才。汪霞(2010)认为课程国际化的内涵是指课程具有国际导向,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使学生具备在国际化和多元社会环境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周艳玲(2016)认为课程国际化既要引入国外先进课程资源,努力与国际教育接轨,也要输出本国课程资源,扩大影响力以及吸引国际人才。
综合以上意见,本文所表述的国际化课程是指用外语授课(不仅限于英语),课程内容、理念以及授课形式与国际接轨,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能参与和解决全球问题的国际化人才为目标的课程。
三、国内外高校国际化课程建设的现状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吸引国外优秀生源的能力已经成为高校的国际化程度的反映。在QS世界大学排名的评分指标中,国际学生比例被列为六大指标之一,占比5%。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副刊》也将国际学生的比例作为高校综合排名的重要权重指标之一。
很多非英语国家的高校为了在争取优秀生源的竞争中胜出,都在逐渐将全英文课程引入各自的高等教育体系。例如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瑞士等母语非英语的欧洲国家均开设了全英文授课课程及学位培养项目,荷兰作为最早开设英语授课课程的国家,已有60%的本科课程和80%的硕士课程用英语授课,提供超过2000门全英文授课课程。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有超过70%的硕士课程采用英语授课,法国、德国等国的硕士课程也有30%以上为英语授课。同样在亚洲,韩国、日本等国也将开展全英文课程作为其实施国际化战略关键要素。如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已将其大田校区建设成为英语为主要授课语言的校园,机械工程系本科生的英文授课比例达到89%,研究生英文课程的比例在2014年已达91%,计划将实现硕士和博士课程全部用英语授课。日本为了进一步加速大学的国际化进程,也实施了“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积极地通过扩大国际合作、开设国际化课程等措施推进大学的国际化改革。推出了“要让日本的三十所大学更加国际化”的
G30项目,强调大学建设全英文授课项目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全英文授课项目的推广,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加速大学的国际化并向世界传播日本文化。包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在内的很多日本大学都已经开设了大量英文授课的留学项目,以日本东京大学为例,其开设了22个全英文授课的硕士专业,以及3个全英文授课的本科项目,为学生创造全英语的学习中心。
国内诸多高校为提高自己的国际化进程,吸引多元化文化背景的国际留学生,也都加快了推进全英文课程的建设步伐,清华大学把校园国际课程作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了300余门高水平英文授课课程,覆盖22个专业,其中包括12个面向全球招生的英文硕士项目和14个双硕士学位项目。北京大学也启动了本科生全英文授课的平台课,现平台中的英文课总计314 门,平均每学期开设超过100门。另外还开设了12个全英文授课的硕士项目。
四、国际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来华留学生的现状和选课意向调查
近几年来,南京大学留学生规模呈稳步增长,特别是高层次学位留学生的数量和结构。据统计,2018年的留学生总数为达3378人。其中,长期生总数为2130人,包括学位生1193人。与2015年相比,总规模增长了约28%。特别是非语言专业学生数量不断扩大,学位生的专业学科分布更广。自2015年以来,学历学位留学生在全校院系或专业分布不断增加。
在留学生规模不断增长的背后,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语言因素往往是来华留学生面临的首要障碍。对于一些中文能力较弱的留学生而言,如何吸引其来华留学,是我校乃至各个高校面临的问题。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中国重点高校国际化发展状况的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报告显示,我国高校中面向外国留学生开设的全外语授课的课程数量很少,根据其统计,重点高校中平均每校使用全外语授课的课程只有72门,占开设课程总数的2.5%。全外语授课课程的缺乏极大地制约了来华留学市场的发展。
以我校某年校际交流生的现状为例,根据外方学校与我校签订的学生交流协议,学生交流以双向流动为主,即我校须同时接收国外合作学校的学生到南大交流学习。但现实情况是派出学生和接收外国交流生的数字严重失衡的情况。国际化课程的匮乏导致外国交流生课程选择受限,不能满足学生国际化培养的要求,从而影响了双向流动的平衡。甚至有些国外学校提出暂时中止学生交流的要求,等两校互派学生人数达到平衡后再重新启动。据悉这样的情况在其他高校也普遍存在。
通过对外国留学生开展在线调查问卷的方式,我们收集了留学生的选课意向并进行了数据分析。在对留学生的选课意向调查问卷整理中,我们发现选课意向基本主要集中在如下几类:经济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地理学,计算机,建筑等,其中人文类,经济学课程最受留学生的欢迎。其中83%的留学生有意向选修经济学,人文社会学三大类课程。中国文化、历史等人文类以及经济学类课程是最受留学生的欢迎。
为建立起有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制,适应海外留学生来华留学的需要,学校决定启动国际化课程的建设工作,成体系地做好高水平国际化课程的建设。
(二)国际化课程建设举措
1. 设立专项经费,开展校级国际化课程建设项目
从2010年开始我校陆续开设了一些国际化课程,但都是零散的分布在各个学科。自2014年起,我校正式启动了“国际化课程群建设项目”,将项目分为院系级和校级两个层次,给予不同金额的费用资助。各任课教师先在院内申报,院系经评审选拔后,择优申报校级项目。并提出了打造国际化课程群的建设理念,打破各门课程零散分布不成体系的状况,设计课程群的大类框架,实現跨学科的交叉融合,打造学科优势。课程群的建设要求至少4门以上的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单门课程组成的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的课程群体,课程之间应相互关联、相互配合。为保证课程开设的延续性,均要求为院系教学计划内课程,授课老师也以本校教师为主。
从对留学生们选课意向的调研发现,留学生感兴趣的课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国经济等。因此充分考虑到这一现实需求。我们开设了“中国商业与经济”、“中国文化”、“中国历史”等课程群。事实上这几大课程群一方面是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展现当代中国风貌,让外国学生更加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同时也承担着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尊重和认同,是建设这类国际化课程的意义所在。
南京大学自启动国际化课程建设项目以来,共建设了全球环境变化与管理、中国商业与经济、中国文化等9大课程群,合计100门校级国际化课程。有18门课程入选了江苏省省级英文授课精品(培育)课程,1门课程入选国家来华留学英文授课品牌课程。以院系级课程为基础,校级课程为核心,有效地建立起了省、校、院三级联动体系。
通过国际化课程建设项目的开展,大大提高了我校的国际化课程数量,不少院系都渐渐增加了国际化课程数量。并且由最初的零散分布各院系到现在逐步深入逐步系统化。课程涵盖了文化、历史、经济、法律、社会学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生物医学工程、理科基础等方面。特别是我校法学院围绕校级国际化课程群“中国法”,在本科生中专门开设了“卓越法律人才国际班”,选拔优秀学生单独开班,与外国留学生同堂上课,全部以英语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以双学位/联合办学项目拉动国际化课程建设
我校部分院系在与国外大学开展科研合作的基础上,逐步深化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质性合作,建立起双向流动的双学位或联合培养项目,即不仅仅是送我校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同时也吸收部分留学生至我校学习并获取南京大学学位。该类型项目的开展既有力推动了院系与国外大学的多方面深层次合作,同时也促使院系为外国留学生开设系列英文专业课程。
例如建筑学院在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开展建筑学专业硕士双学位项目的基础上,设置了硕士生国际化课程计划,邀请国外一流师资,采用平行课程的做法,即一套课程体系,一门专业课程分别由中外教师用中、英语言授课。鼓励英语较好的学生选英文授课课程,充分利用优秀的外籍教师资源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3. 引入高层次外籍专家学者资源
充分利用我校的国际交流网络,引入外部资源,有针对性的聘请境外专家学者来校开展教学活动。设立“海外院士大讲堂”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类资深海外专家重点支持计划”等重点引智项目,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进行访问讲学,参与相对集中的课堂教学。就2018年度,先后邀请了美国工程院院士,诺贝尔和平奖、经济学奖得主等数十位高层次外籍专家来校讲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先生(Le Clezio)与我校签署了正式工作协议,担任文学院及人文社科高级研究院驻院教授。通过各类高层次外专引进项目,为我校引入高端外籍教师资源,帮助建立国际化课程体系,为进一步推进课程的国际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我校还积极与国外伙伴高校联合开展课程建设。例如我校和日本东京大学联合开展的“文化表象”课程已有近十年的历史。每年来自东京大学教养学部多个专业的数名教师到访我校,围绕某一主题开设集中讲义,带领同学展开不同角度的观察与思考。课后还将进行田野调查,开展课程的学习实践,最终形成调查报告并召开成果发布会。
五、结束语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南京大学的国际化课程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留学生来校交换学习或攻读学位,在推进国际化进程、提升国际化水平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也要认识到,目前我校的国际化课程群建设采用的是围绕大类主题模块,以条件较为成熟的课程为试点的推进方式,在课程体系的系统设计和整体优化方面还有待提高。事实上,孤立的国际化课程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还需要统筹规划完整的培养方案,才能建立完善的国际化课程培养体系。怎样在理念和举措上寻求突破,在方法和体系上进行创新,以点带面,建立完善的国际化课程体系,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的建设是下一步值得探讨的课题。
总之,国际化课程工作是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战略步骤,需要不断深入研究,优化工作机制,完善课程体系,从而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推高校“双一流”建设。
注释:
①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R].
参考文献:
[1]UNESCO. Policy Paper for Change and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R].1995(13).
[2]Madeleine F. Joint the World: the Challenge of Internationaliz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J]. Change Vol.34,No.3(May-Jun., 2002),pp.12-21.
[3]經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高等教育国际化[M].巴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研究革新中心,1996.
[4]毕晓玉.中美大学课程国际化的比较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3(04):52-54.
[5]袁本涛,潘一林.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清华大学的案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9(9):23-28.
[6]宋培晶.非英语国家高校开设全英文授课硕士生培养项目现状比较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9):73-77.
[7]汪霞.大学课程国际化中教师的参与[J].高等教育研究,2010(3):64-70.
[8]朱红,马云鹏.高等教育国际化新思维:来自全英文授课国际研究生教育实践的探讨[J].大学教育科学,2012(6):46-51.
[9]牟鹏.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全英文教学的现状与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7(09):99-104.
[10]日本东京大学招生网站[EB/OL].https://www.u-tokyo.ac.jp/en/pr
ospective-students/graduate_course_list.html.
[11]吴娴.日本高校全英语学位课程的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06):81-88.
[12]王文文,王文玲,刁训刚.面向来华理工科留学生英文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9(01):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