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阳
摘要:川、黔、滇铅锌成矿区,为我国铅锌主要产区之一,位于昆明、成都、贵阳三市连线的大三角形内。白蜡厂观音山铅锌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小型铅锌矿床,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属川黔滇铅锌成矿区的一部分。本文主要从矿床特征着手,重点探讨了观音山铅锌矿床成因,并分析了矿区及周围找矿前景。
关键词:观音山铅锌矿床;黔西北;成因类型;找矿方向
区域及矿区均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NW向与NE向断裂带交汇处及含矿构造深部,如发拉鹅、连发厂、天桥等地及以东地区、观音山F1、F2、F7断裂深部,应成为今后找矿的主要方向。
1.区域成矿背景及金属矿产特征
矿床位于川黔滇铅锌成矿区黔西北地区,大地构造上隶属扬子准地台(一级)、黔北台隆(二级)、六盘水断陷(三级)内的威宁北西向构造变形区(四级)。
区域从寒武系到二叠系均有出露,最老地层为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组,最新为三叠纪关岭组。区域构造以著名的紫云-垭都断裂分支断裂萝卜卡―垭都次级褶皱断裂带为主。此次级断裂带挤压十分强烈,控制了区内铅锌矿和菱铁矿产出和分布,观音山铅锌矿即产于该断裂带南西边缘部位。褶曲以平缓开阔向斜为主,个别背、向斜因受断层影响,两翼不对称,倾角40°~80°,并有倒转,局部轴面向南西倾伏。
岩浆活动较为发育。玄武岩呈岩被状分布于上二叠系宣威组与中二叠茅口组之间,平面上呈向东突出的舌状,主要由玄武质熔岩、火山碎屑岩及少量正常沉积岩组成。
该区域是川黔滇铅锌成矿区组成部分,沿萝卜卡―垭都次级褶皱断裂带产出大量铅锌矿、赤铁矿和菱铁矿,以小型矿床、矿点居多,少量中型(铅锌)矿床。
2.矿床地质特征
2.1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威宁NM向构造变形区段中,出露地层主要为下石炭统上司组至上石炭统、摆佐组、黄龙组,总厚度>521m,岩性以灰岩、白云岩为主。
矿区构造相当发育。褶皱可分为4条:营脚向斜、白腊厂向斜、白腊厂背斜、黑坡背斜,均产于区域北西向珠市河背斜南西翼,其背斜轴或向斜轴方位于珠市河背斜一致或大致一致,其中后三条均与F2断裂有关。断层共有8条:4条正断层、4条逆断层,按走向可分为NW-SE、NE-SW、NNE三组,产状较陡,倾角50°~80°,一般在60°~70°左右。矿体主要赋存于NW-SE与NE-SW断裂的交汇部位,其中F1、F2、F7断裂为控矿断裂。受区域性北东―南西向应力场作用(白腊厂背斜及白腊厂向斜为主要标志),F2断裂附近岩层出现顺层滑动形成虚脱空间,可成为矿液停积的良好场所。Ⅰ、Ⅱ、Ⅲ、Ⅵ号矿体产于F2断裂破碎带中,受北西向F2正断层控制。
F1断裂呈NNE向展布,被NW向F2断裂错开。其断裂交汇附近岩石受力蚀变明显,断裂产状在交汇处附近骤然变化,其变化转折部位有利于矿液的储存,是良好的容矿构造。Ⅳ号矿体即产于F1断裂与北西向F2断裂交汇部位。
F7断裂呈NW向展布,受区域性北东―南西向应力场作用影响,形成低角度逆断层破碎带,并发育众多节理、裂隙,有利于含矿热液的运移与储存。Ⅴ号矿体即产于F7低角度逆断层破碎带中。
2.2矿体地质特征
矿区内共发现六个铅锌矿体,均为氧化锌矿,铅基本流失。矿体围岩主要为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和少量粘土岩。其中Ⅲ、Ⅴ、Ⅵ号矿体严格受断裂控制,产于断层破碎带中,破碎带中角砾岩主要为白云质灰岩、白云岩,角砾大小不一,大部分被溶蚀。
Ⅲ号矿体:位勘查区北部,矿体倾向55°,倾角53°,呈脉状产出。矿体沿走向长90m,最大延深70m,单工程见矿厚1.02~1.16m,矿体平均厚1.09m,厚度变化系数9.08%;铅单工程平均品位0.48%~0.80%,矿体平均品位0.63%,品位变化系数35.93%;锌单工程平均品位16.89%~19.99%,矿体平均品位18.34%,品位变化系数11.95%,矿体产于C1s6灰至深灰色厚层块状细晶灰岩形成的断层破碎带中。
Ⅴ号矿体:位勘查区西部,矿体倾向210°,倾角28°,呈脉状产出。矿体沿走向长140m,最大延深130m,单工程见矿厚1.87~2.07m,矿体平均厚1.94m,厚度变化系数5.67%;铅单工程平均品位0.38%~1.38%,矿体平均品位0.71%,品位变化系数80.07%;锌单工程平均品位10.95%~21.39%,矿体平均品位17.03%,品位变化系数31.69%,矿体产于C1b2浅灰厚层至块状粗晶白云岩形成的断层破碎带中。
Ⅵ号矿体:位于勘查区东南角,矿体倾向45°,倾角45°。矿体沿走向长150m,最大延深90m,单工程见矿厚1.10~1.45m,矿体平均厚1.32m,厚度变化系数14.38%;铅单工程平均品位0.40%~0.71%,矿体平均品位0.54%,品位变化系数28.55%;锌单工程平均品位14.28%~20.13%,矿体平均品位17.36%,品位变化系数17.00%,矿体在C1s2、C1s3及C1s5所形成的断层破碎带中均有产出。
2.3围岩蚀变及矿石特征
矿区内围岩蚀变较弱,以白云石化、褐铁矿化、角砾岩化和方解石化为主。
矿石构造以块状构造、网脉状构造为主,具半自形粒状、风化碎屑状结构。矿石以铅锌氧化物为主,硫化物次之,为氧化型矿石,氧化率在45%~95%之间。主要矿石矿物为菱锌矿、异极矿,次为白铅矿。其中菱锌矿含量为40%~80%,异极矿含量为5%~15%。脉石矿物主要为褐铁矿和粘土矿物,褐铁矿含量为10%~20%,粘土矿物(主要为水云母)含量为1%~2%。
光谱分析表明,矿石内除Zn、Pb元素达到工业利用要求外,还伴生Cd、In、Mo、Ga、Ge等金属元素,其中Cd、In、Mo已达综合利用要求。
3.找矿标志与找矿方向
3.1找矿标志
该类型铅锌矿招标标志如下:
(1)Pb、Zn化探异常;
(2)NW向与NE向断裂带交汇处;
(3)白云石化、褐铁矿化、角砾岩化、方解石化发育部位;
(4)破碎的碳酸盐岩发育。
3.2找矿方向
据1:20万分散流样品分析结果,沿北西向萝卜卡―垭都褶皱断裂带圈定出众多Pb、Zn元素异常区,且异常区在背斜核部或断层相交汇部位Pb、Zn元素异常峰值极高,远离这些部位异常则变弱,暗示矿区外围及区域仍有寻找铅锌矿床的可能。另外,矿区矿石类型为典型的硫化物氧化后形成的氧化矿,矿体明显受构造的控制,为典型的构造控矿。矿体形成来自于含矿热液沿断裂带上升沉淀的结果。因此,该类型铅锌矿床找矿方向有两个:
(1)NW向与NE向断裂带交汇处,具有较强的Pb、Zn化探异常,如发拉鹅、连发厂、天桥等地及以西地区;
(2)发育有白云石化、褐铁矿化、角砾岩化、方解石化的断裂深部,如观音山铅锌矿区F2、F1、F7断裂的深部。
结论
观音山铅锌矿为典型的MVT矿床,矿体具有明显构造控矿的特点。成矿过程中,受峨眉山地幔柱活动影响,可能有少量幔源流体加入。区域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NW向与NE向断裂带交汇处,如发拉鹅、连发厂、天桥等地及以东地区,可成为今后找矿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鲁艺,吴南川,陈佳斌.香花岭锡矿新风矿段锡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9(02)
[2] 杜永麾.貴州赫章蟒洞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J].有色金属设计.2018(04)
[3] 龙圣,李建兵.西藏洞中松多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与邻区洞中拉、亚贵拉铅锌矿床对比[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8(03)
(作者单位:贵州省煤田地质局一五九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