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曙光 王咏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以来,给山区农村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农村孩子上得起学、读得起书了。但师资队伍和师资力量却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下面,笔者将从山区学校师资力量现状;采取得力措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师资力量的均衡两方面,浅谈影响山区农村学校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山区农村学生;发展原因;对策
中国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和国家把教育事业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与改革开放前相比,边远山区学校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投入下,硬件设施、办学条件、教学质量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师资队伍和师资力量却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本文根据自己这几年所见所闻和切身感受,谈点粗浅认识。
一、山区学校师资力量现状堪忧
(一)城乡差距,留不住教师
边远山区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据调查显示,山区教师中,只有家在本地的部分教师能安心在农村任教。多数教师则是人在曹营心在汉。特别是年青教师尤为突出,始终不安心在艰苦边远的农村学校任教,要么想调到县城学校工作,有的甚至有另谋出路的打算。新进的湖北省新机制教师,只要听说是分配到山区,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即使上岗了,在艰苦的环境下工作半年或一年,有的就自动离职。
(二)教师结构不太合理
多年来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基本开课的需要,只注重了考试学科教师的配备,现在学校缺乏音乐、美术、体育、美育等方面的专业教师。这些课程即使开课也是赶着鸭子上架,半外行教育着全外行。广大农村孩子无法接受到全面的素质教育,无法享受到这些学科带来的精神熏陶。现在农村留守孩子和单亲孩子越来越多,及时的心理辅导就是一门新的课题。
(三)教师积极性不高
1.工资偏低
农村学校学生寄宿的原因,教师需起早睡晚,工作时间长,强度大。但工资不高,刚参加工作的县编教师每月一千多元,工作时间较长一点的不足两千,工龄30年以上、高级职称的也就在二千三左右。
2.工资分配不太合理
部分政策导致工资分配不太合理,一是刚参加工作的省新机制教师年薪三万,月薪就有二千五。不是说他们工资高,而是说常年坚守在山区学校的教师工资普遍偏低,一个工作几十年的教师不如一个刚踏入讲台的新教师。二是启明星校长(教师)津贴过高,几乎是普通教师全年工资的二分之一还要强。三是省骨干教师补足月平均600元。多种政策造成同工不同酬,甚至工重酬还底,严重挫伤教师积极性。
3.职称制约教师
现行职称评选要求教师资格和现岗位一致。因工作和岗位需要,许多教师都是从小学调到中学,没有资格参与职称评选,又不能挤占小学指标,造成职称一直无法解决。职称晋升还要和支教经历挂钩,山区教师像英语学科只有一两个,体育和音乐、美术等学科没有专职教师,造成这些学科只能临时让别的教师改带。而靠工资吃饭的教师们职称涉及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学校也不可能阻止他们下去支教。很多教师有怨言,家长怨言也多。
4.支教带来一些不利因素
近年来,为了解决山区教师队伍紧缺现状,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一系列支教政策,干预和鼓励广大城区教师到山区支教,以求优质教师资源共享。但支教时间是一年,并且带着目的来支教,很多教师临时思想比较严重,教学质量不高,不能严格遵守学校考勤纪律,仅仅完成学校分配的教学任务,不参与学校其他零时工作和活动,为了早走迟来,调课现象比较严重,给本地区教师心理上带来了不平衡。
5.内定休息政策不统一
在山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由于师资严重不足,教师必须工作60岁才能退休,很多50岁以上的教师依然工作在教学一线,工作量和年轻同志一样。如我校10位教师中50岁以上的教师有就有5人,其中55岁以上的教师2人,今年春马上面临退休的教师1人,,但仍在一线上班,他们已经到了“春蚕到死丝方盡,蜡炬成灰泪始干”地步。而部分城区人员富裕学校内定休息政策冲击我们的教师群体,带来思想不稳定。
二、采取得力措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师资力量的均衡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从上可见,农村教育的发展受多方面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要使城乡教育真正得到均衡发展,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确实让农村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我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利用好目前国家对教育投入政策的大好良机,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积极争资立项,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在加大学生所需硬件投入的同时,也为山区教师考虑一些,解决他们的住房等后顾之忧,为农村学校教师创造和城区一样的工作环境,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二)各级政府出台每一项政策的时候,要多深入基层了解,多听一听普通老百姓的声音,要照顾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要能促进教学秩序健康稳定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特别是多为刚上岗的青年教师提供实用、有效的教学能力提高培训机会,让他们能迅速进入角色,胜任某一学科教学工作。“国培计划”通过网络听听专家视频讲座是远远不够的。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稳定教师队伍,逐步让教师队伍的配置达到专业化。
(四)进一步调研教师交流机制,修改现行的教师交流办法。教育主管部门推行教师交流制度,目的是缩小城乡教师之间的差距,实现师资力量均衡发展。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乡镇学校教师交流到边远学校,笔者建议教师交流实现对口交流,城区学校中学教师交流到农村中学,城区学校小学教师交流到农村小学,延长交流时间,对交流教师实现严格的考核,真正让他们潜心钻研业务,切实为农村学生未来负责,带动农村学校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五)能否恢复以前的师范学校或者设个师范专业,根据需要培养本地的教师后备队伍。我县每年招聘100多名教师,来自全国各地,远离家庭和父母,恋爱、结婚和生子等多种因素(特别是女性)都影响着他们在一个地方长期扎根下去,而真正能扎根于本地区的基本都是当地人。长远考虑,培养本地教师较为现实。
参考文献:
[1]石霞.陕北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4.
[2]赵炳庭.制约和影响宁南山区农村教育发展因素与对策[J].宁夏教育,2008(10):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