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洪良
课上放歌,在一定程度上能愉悦师生,让每一课都上得顺畅自如。
这几天,上《草原》一课时,我放了一首腾格尔的《天堂》。学生们完全陶醉在腾格尔的歌声中。上课时,我明显地感觉到很多学生仍在回味。我和颜悦色温馨提示,反复强调重点内容……我颓丧地发现,无论我的语调如何抑扬顿挫,肢体再怎么比往日夸张,仍有很多学生不能够集中注意力,真不妙,腾格尔的歌声钻进他们心里去了。
我开始反思:以美好的心境走入课文学习的初衷没错,但过犹不及,腾格尔音乐的气场太足,完全盖过了学生对新课新知的探索欲望。让全身心沉浸在音乐享受中的学生,來个一百八十度转弯,即刻投入到相对平淡的语文学习中,何尝不是难为他们呢?
这一教训需要牢记,但在课堂上放歌的想法没有改变。
《丝绸之路》的教学开始了。我以学生熟悉的《西游记》背景讲述,过渡到丝绸之路,再以“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一问贯穿全课,引导学生探究,感悟丝绸之路的神奇与伟大。学生朱梦怡有感而发:“真想不到,我们现在经常吃到的黄瓜、石榴、葡萄等都是从丝绸之路带来的。”见时机成熟,我播放了那英演唱的《丝路》。歌词以及沙画视频对丝路的描摹,都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合。
对于明天《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中的放歌,我有另一番设想:先打印歌词,分发给学生们品读,然后再聆听韩红演唱的《天路》。继而,以“是啊,多么神奇的一条天路。这样的天路,在建造时一定会有许多我们无法想象的困难。筑路工人又是怎么面对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语过渡到课文的学习。
“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我始终以为,这样的课堂学生们更乐意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