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怀凌云志,深扎中国根

2019-09-10 07:22王俊文周丽
教育家 2019年26期
关键词:精灵家长老师

王俊文 周丽

北京上庄镇,一座雕梁画栋、彩绘斗拱的四合院依南沙河而建,这座曾属于“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家族的府第,如今匾额上代之为“逸之风”三个大字。走进朱红色的大门,三进的院落充满古色古香的书院气息,周围不时传来阵阵欢快的童声,很难想象这里竟然是一所幼儿园。但当一袭素色衣衫的逸之风“掌门”谢逸款步出现在我们面前,娓娓讲述逸之风的故事和她对“中国根”的情结后,我们不禁感慨“逸气雄风凌云志,独立育人中国根”,也感受到了这所被称为“逸儿园”的幼儿园所承载的家国情、世界心。

不愿“苟且”,心中只有诗和远方

谢逸有着坚定的信仰和执着的内心,而一段段近乎传奇的经历,使外表柔弱的她在我们眼中愈发刚强和执拗——

1996年大学毕业,谢逸作为首批支援贫困地区教育的工作人员,在广西十万大山支教,横跨三个年头。

2001年,谢逸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修习人类学。人类学的学习以及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各种亲历,刷新了她对“人文”的理解,开阔了她看待大千世界的视野格局。

2004年,修完学业的谢逸没有留美,而是选择回国。此后七年,她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任教,反复琢磨“中国根”的学问。

从中国乡土到美国再到北大,谢逸看到了多元文化之下的中国、中国跟其他国家人才的对比、国家形象的对比,萌生了培养“有中国根的世界人”的愿力和使命感。在高等教育的讲台上,她感到,“树人一定要从根性去成长”,要从娃娃抓起,要沉下去。

放着优裕的工作不做,偏要去做一个“殉道者”和“拓荒人”,谢逸不是没有过挣扎、彷徨。“所有的质疑、家庭的压力都会排山倒海地涌过来”,只有一个人的态度是“不反对”,这三个字给了谢逸迈出关键一步的勇气,这个人就是谢逸的先生韩庆军。韩庆军是中国科学院博士,曾供职于华为,为圆谢逸的教育梦,心甘情愿为妻子“跑龙套”。

从最初的由宠物店改造的教学点,到如今的四合院,创业的路注定是不平坦的,为了办一所理想的学校,谢逸可谓倾其所有,为了逸之风的发展,甚至不惜卖掉北京的房子……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逸之风在最艰难的时候,曾经三个月发不出工资,老师们还要倒贴钱;交不起房租,家长们主动提前交学费;缺桌椅玩具少锅碗瓢盆,家长、老师们从自家搬来;园里需要人手,家长、老师们踊跃当自愿者……谢逸锲而不舍办教育的精神和独树一帜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同理念的家长和教育人士的关注,逸之风口碑日隆。

提纯复壮,做“活”的教育

做活课程,水到渠成。教好孩子的关键在于有一套好课程,为此,谢逸不断寻找课程设计、活动设计的源头,研究每个时点孩子们该玩什么……她的研究建立在三个坚信的基础上:坚信中国的文化有极其精彩的地方,坚信人类其他的文化也能为我所用,坚信一种文化中最精粹的内容,一定适用和惠泽所有人。她用十年时间,从浩瀚的“中国根”和多元的世界文明中萃取了适合儿童成长的养分,用基因杂交优势来比喻就是,文化要融合,要提纯复壮。

谢逸用三年时间从《诗经》三百首里逐步萃取了15首给孩子读,又给其中6首谱了曲,给孩子唱。“不当经典,当歌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些诗句的内涵孩子或许不懂,但语言的美感是可以传递的。”

除了唱《诗经》,还要画汉字。逸之风的“汉字画字课”让五岁的孩子用一年时间学习55个甲骨文,通過画甲骨文,重拾中国人特有的汉字思维观。

从教育思考到教学实践,谢逸在逸儿园设立了“中国根”系列课程和师德养成体系。“滋养生命力、呵护创造力、内化规则感、充盈公德心”是谢逸设计的四大教学纲要。“以体养健”“以行养性”“以美养心”“以格养智”是逸儿园的四大教学法则。

谢逸特别强调,“以格养智”包含两个层次:一个是以格局养智慧,一个是以格物致知的探索精神锻炼科学能力,而“中国根”教育中第一条,是洒扫应对,而不是各种知识类学习。

在多元化教育方面,谢逸从亚、非、欧等文明中,精选适合孩子的节日,转换成教育性活动,形成“世界人”的文化氛围。例如每年春季,逸儿园的孩子们要过源于爱尔兰的“绿衣精灵节”,谢逸将欧洲文化里最灵动的元素——精灵——提取出来,与中国的“精灵”——《山海经》中的春神句芒——进行融合,让孩子看到、听到句芒的故事以及句芒和精灵的对话,用精灵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教学活动配套,当天所有餐品用菠菜汁染成绿色,吃“全绿宴”,让孩子们的“色香身味触法”六根都体验、感知一遍。“之所以选择欧洲精灵这个主题,是因为它特别贴近孩子,同时也是对中国文化在教育中比较端正风格的补充。孩子天生是相信精灵的存在的,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想象力。”谢逸说。

“萃世界之精华以润吾孩童,汲中华之醇美以广耀世界”,这就是逸之风的多元文化教育理想。

在做了很多年精心准备的教案教学后,逸之风开始“出有入无”,去掉教案、排练,用“精心的无准备”带动当下的深入浸润,形成了一套国家专利的知识体系:时节教,即“因时而教,教必有节”。

“夏三月,若所爱在外”,谢逸从《黄帝内经》里提萃出“将身体交付给自然”的活动设计灵感,于是有了六月“大地节”的“赤脚大仙”,这一个月孩子们都要光着脚丫,与大地进行大量的亲密接触;荷花开放时节,带孩子去看荷花,吃荷花宴,给孩子们读《爱莲说》;偶遇雨天,改变原定教学计划,带孩子们去室外淋雨……

逸儿园每个月还有很多“疯狂”的活动:水枪大战、泥巴大战、住园夜、爬树、摔跤、无围墙幼儿园……无围墙幼儿园是把孩子带到异地,夏天去内蒙古,冬天去福建,在适合的时间去适合的地方,生成、探索课程。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每天往返100公里,消耗4到6个小时,一年开车两万多公里,家长王艳可谓创造了学前教育最长入园半径的“奇迹”。儿童心理学专业出身、同样从事教育工作的王艳说,逸之风最吸引她的是逸儿园的大户外设计:带着孩子们到自然中去活动,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包括营地教育、无围墙幼儿园,充分释放孩子的天性和“野性”,谢逸和团队敢于担当、负责的精神让王艳深感钦佩。作为家长,他们也在这种多元的文化活动中得到了滋养、成长。现在孩子已经毕业,她和孩子依然经常回来参加园里的活动。

舍近求远的家长并非王艳这一个例,园所迁到五环外的四合院后,上学路途延长,很多孩子成了“班车宝宝”。即便如此,在逸儿园,兄弟姊妹同进一园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少家长把老大送园后,又把老二送来;有的年龄未到,先缴学费占位。有家长表示,逸之风在哪我就跟到哪,只要你不离不弃。

起初,如何引进好师资并留住他们是困扰谢逸的两大难题,后来谢逸意识到,物质基础、福利待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必须从内部成长出“领头羊”来,在精神和经验上引领团队。上一门课,谢逸至少要给老师们备课6个小时,手把手地带老师,并且不惜重金,甚至自掏腰包,将国内外的优质资源引进来,或把老师们带出去学习、感受。逸之风的老师称自己是被谢逸“奶”出来的,彩霞老师说:“和谢老师一起工作,仿佛是重新找了一个精神上的母亲来滋养我。”

根深叶才茂,花香蝶自来。谢逸以身示范,源源不断地为逸儿园注入精神活水,实力“圈粉”,一个个“知音”被感召而來。郭艳菊本是逸儿园的一位家长,因为“和孩子一起参加幼儿园的活动,越来越感觉这里非常吸引我,感觉这里很人性化,很有爱”,女儿毕业后,她放弃原来舒适的工作,成了逸儿园的老师。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他们很大程度上就是认准了谢逸和她的教育初心。

“中国的幼教这一百多年引用的都是西方的脑科学、心理学、行为学,就像外科手术一样去精细地分析一个儿童成长的所有的细节和关键点。”用西方特有的逻辑思维看待人的成长,忽视中国特有的文化生态,在谢逸看来,无异于割掉脑袋学别人。反观另一面,唯经典论、拜圣人像等所谓的“国学热”,更多是形而上的复古。“当我们试图把中国文化当中那些培育出精彩人物的元素拿来放到幼教领域的时候,发现一片空白,因为几乎没有人在做这种跨界的研究。”谢逸这十年所做的,就是去弥补这片空白。

实际上,逸之风是逸之风多元文化与教育机构的简称,除了逸儿园,逸之风还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在清华国际学校开设了“东方文化与艺术”特色全日制课程;与北京密云县金叵罗村合作成立了逸金基地,以教育、艺术、文化的力量,辅助村落开展乡村教育性建设。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谢逸身上散发出一股凛然的侠义之气,也许和她多年修习太极不无关系。不管是习拳还是从教,她都坚持“一式也太极”的功法,一招一式,反复揣摩,日益精进。十年磨一剑,她剖白心迹:“我非常清楚自己不是什么英雄人物,但是总得有人去做前人未做的事,并且接续心灯。历史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中国的世界,和世界的中国,已经来到了。所以,为100年后做点什么,便是心安。”

猜你喜欢
精灵家长老师
冬精灵
欢舞的精灵们
归来吧!精灵(连载三)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犯错误找家长
六·一放假么
俏美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