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冉冉
幼儿美育是指以现实和艺术领域中的生动、丰富的美为对象,来对幼儿进行美的感化,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完满的发展。美育的过程是对幼儿审美进行各方面培养的过程,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部分。
关于美育,陈鹤琴认为:美育不同于科学,它是一种轻松愉快的、人人愿意接受的教育,面向所有受教育者,以培养会审美的普通人为目标。通过美的教育可以使人远离功利,使心灵进入新的精神境界。美育的目的就是陶冶幼儿情操,启迪幼儿审美,发展幼儿欣赏力和创造力。美育环境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陈鹤琴大力提倡应重视对美育环境的创设和营造。美育环境的创设和营造有利于幼儿健康心理的成长,有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塑造,有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
随着美育的提倡,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注重其美育环境的创设,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在这一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美育环境创设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大致表现为:缺乏美感、缺乏文化内涵、缺乏环境变化。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尽快弥补的。那么,在环境创设中如何营造以儿童为中心的美育环境氛围呢?
引入自然美
人类经常感叹大自然的美,用无数的诗词、音乐、绘画去赞美它。可以说,美源于大自然。为此,我们在幼儿园设置了尽可能多的绿地、山坡、流水,种植了香樟、莲雾、菠萝蜜等树形优美高大的大型树木;种植了小叶榄仁、黄花槐、红枫、竹等枝干纤长的中型树木;开辟“天空农场”,将菜地引入幼儿园……将大自然还给孩子,从小培养孩子们亲近自然,发现自然之美。
同时,我园鼓励教师和孩子用自己精心养护的植物来装点教室,把自然引入室内,把大自然和人之间和谐共生的理念渗透给儿童,帮助他们发现美、创造美。
打造空间美
幼儿园的空间设计是所有审美环境创设的基础,它通过运用结构界面、材料、色彩来构筑一个适合幼儿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建筑与环境,按照从立体到平面的顺序,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部分:
结构之美——合理的空间组织,为儿童营造轻松舒适的心灵体验。我园对幼儿活动空间进行了如下设计,运用美育理念中的“变化”原则,充分提升环境的美育氛围。
开放可变:打破建筑的原有格局,将中规中矩的中廊墙面打开,或让功能区完全开放,或将传统的门改造成宽阔、有趣的几何门洞,让功能室开放、联结;把两间教室之间的墙面改成活动推拉门,可分可合,促进交往与共享。
立体:将原本平面的空间立体化。在操场打造的大型树屋和双层环形跑道,给了孩子一个观察世界的新视角;活动室里的小阁楼、环形跑道等,将原本的活动面积增加了一倍,给了孩子释放天性的充足空间。
材料之美——空间的界面处理,为儿童打造感知和创造的载体。空间的界面,是指形成一个使用空间所需要的地面、侧面和顶棚。在进行界面营造时,要对幼儿园所处的地域环境进行分析,保证环境风格的和谐统一,使内部界面构造、材料选择和色彩搭配上具有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与节能的特点;同时最重要的是,要为幼儿探究、学习、表达表现所用。
可操作载体:在天花板和墙面的选择上,充分运用了可叠加载体,如浅灰色的格栅吊顶,既保持了空间的通透性,又方便进行垂挂等立体装饰;活动室和公共区域的墙面部分,在幼儿所能及的高度范围内,选用了白色磁性板、洞洞板、乐高底板等材质,方便幼儿在墙面进行创作。
多种材质对比:在界面处理上,尽可能选择多种对比强烈的材质,包括平整反射的镜面和不锈钢、凹凸不平的洞洞板和高低板、柔和的吸音板、细腻的布包……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各種不同材质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触感体验——这正是幼儿美感和创造的来源。
色彩之美——合理的色彩搭配,为儿童创设富有美感的和谐环境。在幼儿园的建筑设计中,使用大面积的明亮主体色彩,带给幼儿开心、舒缓等心理体验。注重空间留白带来的美感,所有建筑、物品和环境都保留原色,去卡通化,还给孩子真实而富有生命力的世界。同时,通过后期的软装(墙壁、灯具、布艺等),点缀亮眼的明黄、亮红等小色块,起到点睛的作用;最后配以玩具、局部软装鲜艳的色彩,作为点缀穿插其中,形成生动活泼的色彩效果,最大限度地增加环境的舒适性和美感。
构筑人文美
文化环境的设计,为儿童构筑有生命力的场所。在幼儿园,少有卡通化的装饰,取而代之的是一件件大师的名作和微缩艺术。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用心去感受、接收艺术能量,才能更好地解读和体验这个多元的世界。通过与经典、大师的对话,愈能释放孩子的本真,唤醒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园门口的一组微缩玻璃金字塔,致敬贝聿铭先生为法国卢浮宫设计的玻璃金字塔。他提出:“一座透明金字塔可以通过反映周围那座建筑物褐色的石头而对旧皇宫沉重的存在表示足够的敬意。”通过这个金属和玻璃的三角体结构,儿童可以感受其现代艺术风格、材料和结构。塔底呈现了毕加索作品《弗朗索瓦丝·吉洛、帕洛玛和克劳德》的局部,孩子们可以透过玻璃,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欣赏到画面,体验多变的感官乐趣。
这些名家作品和经典微缩景观,点点滴滴渗透、浸染着高级的审美趣味,潜移默化地提升孩子们的美感,让他们更加自信、大胆地表现美,创造美。幼儿园还通过博物馆、游戏馆课程,打造不同国家、主题的功能区域,营造不同人文风格的审美环境,让孩子们的眼睛越过围墙,去感受不同的文化。
拓展装饰美
家具和装置的匠心,能够激发儿童创造美的灵感。如果说硬装是一个建筑的躯壳,那么家具和装置则是建筑的灵魂了。它们既具备儿童日常使用的实用功能属性,更隐藏着潜移默化的美的浸染和渗透。
灵活可变,随意组合:在日常家具的选择上,我定制了灵活可变的柜、椅,不再是传统的整体式操作柜,而是一个个单体木盒和木框、栅栏,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组合、摆放,设置班级的空间格局,当个小小空间设计师,打造属于孩子们自己的空间。
品种丰富,大师经典:在品种的选择上,我尽可能多地拓展材质和造型,避免单调和重复。例如:在椅子的选择上,无论是成人椅还是幼儿椅,都选择尽可能多的样式和材质,并购买了一些名家设计复制品单椅,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渗透美感和设计感;幼儿园的灯具样式多达几十种,不同的空间搭配不同风格和造型的灯具,孩子们可以在日常的灯具使用中,体验和感受搭配、风格、造型之美。
巧用光影美
引入光影,谱写建筑灵动的虚实变化。我们将光带进校园,不论是自然光、人造光,光线穿透而过,在角落、墙面、地面留下灵动的剪影。此外,自由的光线充满着各种可能,来自建筑顶部的、侧面的以及通过水面而反射的自然光,让单调的建筑燃亮精致,瞬间活了起来。通过改变光线的颜色和温度,让其以丰富的形式在建筑内部留下痕迹,视觉效果其趣各异。例如:运用灯具、灯光桌、投影灯、沙画桌等光源,为儿童开辟了感受光影魅力的光影游戏区,让儿童体会光影之美。
儿童美育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环境氛围和艺术体验之中浸润出来的,是长时间的“育”化,是长期在宽容的、开放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中熏陶出来的。作为教育者,就是要和儿童一同去感悟、体味蕴藏于日常点滴中的那些“可望亦可即”的美。
因此,我们说,懂得艺术,也许需要用一生,但爱慕美,却起始于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