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丽敏
摘要:随着在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和迅速崛起。我国文创产业正处于大发展、大繁荣的阶段,艺术被视为文创产业的核心,甚至成为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之一。所以,艺术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艺术专业应该注重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以人为本,借助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高水平的艺术人才。本文就文创产业与设计艺术人才培养展开探讨。
关键词:文创产业;设计艺术人才;人才培养;培养质量
引言
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业态,包括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出版、艺术品、文玩、音乐、建筑、广告、数码娱乐、软件开发、动画制作、時装及产品设计13个领域,这些领域均与设计艺术密切相关。文化创意产业重视创新及个人创造力,主体是有文化见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卓越人才。这与设计艺术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特征一致。一般而言,设计艺术人才培养是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主体,并在其产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 设计艺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的设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还是以往的理论式教育模式,缺少对艺术型人才的人文素质教育,教学也缺乏探索性和实践性。我国以往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文创产业人员,大多数从事基础性行业生产,从事高尖端生产的只有极少一部分。一些高校的设计艺术人才培养理念相对滞后。文创产业的核心是创新,培养创新精神应是设计艺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首先,一些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还没有形成教育文化,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没有相应的具体课程。其次,培养目标不明确。目前,部分高校的设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照搬一些较为成功的案例,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色,出现设计艺术人才同质化的现象,这与文创产业要求的创新相违背。最后,一些高校的艺术专业硬件、软件设施较为落后。实践是设计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实践设施落后会影响整个人才培养的质量。
2 文创产业背景下设计艺术人才培养途径
2.1开放的设计艺术人才培养理念
学校不仅要继承已经创造出来的文明,更要创造新的文明,形成社会进步的动力。高校的教学理念不断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是大家的共识,固步自封的理念、程式化的经验不可能适应当今飞速发展、信息膨胀的创意时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国家经济文化繁荣的新引擎,设计艺术人才培养则关乎引擎的动力。培养富有创意思维的设计艺术人才,有必要以激发学生兴趣、形成引导学生进行研究与探索的人才培养理念作为指导。开放的设计艺术人才培养理念,是摒弃闭锁的设计教育环境、线性的知识传授途径,将校园向社会开放,通过各种学术活动或文化创意产业社会活动,为学校、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学生和老师更多了解设计艺术实践前沿信息;学校内学科专业之间能打破固有的各自为战的束缚,形成合作交流、协同共事的关系;与行业、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更加频繁和有效;在不影响教学秩序的前提下,让学校所在的社区随时感受校园的设计文化氛围,特别是切身体会设计与生活的紧密关系,从而对社会起到直接的设计文化影响。
2.2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设计艺术不是单纯的美工、绘画,而是将艺术、工程、造型、审美、技术等元素有机关联,形成统一整体,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后,教师便清楚教什么,学生也知道学什么,以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社会培养出符合预期的专业设计艺术类人才。
2.3创新教学方法,激发积极兴趣
设计艺术专业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育模式和填鸭式课堂教学方式,联系实际案例进行理论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将课程作业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以往以教师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改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每一名学生都拥有在课堂上展示自己设计作品的时间。学校应加大对设计艺术类专业的扶持,如举办各类文创设计活动,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国家和国际比赛,体验文创产业最前沿的需求,在活动赛事中发现、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参与赛事,可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营造勇闯产业最前端的气氛。优秀的创意和创新环境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很大帮助。
2.4教学资源的共享
为了使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资源,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应加强图书资料、电子资源、教学设施的共享,可避免教学资源的闲置与浪费。除了院系间资源的共享外,还要加强对产业界设施设备的利用,开展更多富于成效的深度合作。选课制是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的资源共享方式,也是帮助学生们更深入了解个人喜好的教学制度;这种学生根据每学期选课要求与学分数量进行自主选课的方式即“学分制”;对于学生来讲,每门课后都需要跑到另外一个教室去上课,形成固定的教室有固定的课程,流动的是学生,因此,有的材料上也将此方式称作“走课制”。尽管称谓不同,但方式、目的都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由度,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大学之间互相承认学分,以鼓励学分制的普及,可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选课制不失为培养学生通过对自己的认识确定个人成长目标的好方法。对于学校的普遍目标来讲,个人目标是短期的、有个性的,每个学生在对个人目标确定之后就会认真实施自己的选择,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激发学习的热情,因而学生肯钻研、出成绩。选课制毕业后的学生或就业或创业,较少有用非所学的情况发生。
2.5融合产业平台,加强实践操作
学校应将产、学、研作为设计艺术人才培养的主要步骤,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文创产业先锋企业和工作室进行教育合作,设置属于学生自己的文创设计展示平台,并让学生通过市场调研、去设计公司实习、参加民间采风等活动走向基层,真正在社会上磨炼实践创新能力,检验自身技能是否符合社会需求,从而实现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设计艺术人才。实践是文创产业的关键,所以学生应结合文创产业创新平台,强化设计实践能力,为提高我国文创产业的软实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大学人才培养是为了让学生踏入社会而设计的虚拟训练,使他们在学校成长为能够很快掌握游戏规则的人。设计艺术人才培养应引导学生探求理论并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的反复训练、层次加深的过程。没有独立思考就不可能有创新,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更要注重挖掘学生创造性的潜能,能够让学生在接受能力强、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尚有可塑性的年龄接受开放式教育,即使在离开学校以后也具备学习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唐家路,胡英盛.文创产业与设计艺术人才培养再探.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5(1).
[2] 兰天.基于文创产业下的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以服装专业为例.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9).
[3] 叶喜冰.以综合设计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环境构建.美术教育研究,2015(3).
[4] 华正伟.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
(作者单位: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福建省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