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2019-09-10 11:29:18温志杰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7期
关键词:习惯小学变化

温志杰

摘 要: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很明显的感受到孩子刚入学的时候存在的问题。比如上课坐不住、随便下座位、上课期间频繁如厕、喝水、上课下课傻傻分不清、书写困难(不会执笔)不知“考试”是何物等等。因此,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的重中之重。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只相隔2个月的时间,在年龄上也只相差两个月,但是幼儿园和小学在个人素质、学习内容、教育方式、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要求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学生出现不适应也在情理之中。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变化;习惯

一、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

总体来看,幼儿园到小学的变化和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环境变化:幼儿园布置一般都非常美观、形象、富有童趣。而小学一般则相对简单、直观。

2、课程变化:小学课程明显变多、时间明显变长、教学方式也会有明显变化。幼儿园的教学呢根据孩子身心特点,一般是在玩中学,学中玩。小学对于学习方面就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个阶段的教授方式,不是以玩耍和游戏为主。 虽说当下倡导教育全面改革,但是毫无疑问,课堂最主要的还是对知识点的讲解。至于知识点如何落实下去,教学目标如何达成,就要具体看老师如何操作了。

生态的课堂要求老师给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孩子在课堂上想说,会说又敢说,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来达到知识点的落实,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掌声,笑声,质疑声。用贴近孩子生活的语言对他们进行引导。一堂课除了达成教学目标外,更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行为变化: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如喝水、上厕所、说话、玩玩具,在升入小学以后都不再被特别的重视。孩子在上课期间,抱臂坐正,不随便说话、发言先举手、按时交作业等都纳入小学生的一日行为规范中。

4、情感变化:情感变化更多的是通过师生关系的变化来体现的。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顾孩子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在幼儿心理学中,他们有“第二母亲”的说法。而小学老师的主要精力则放在了教学上,对学生生活的关心相对幼儿园就变的更少了,很多新入学的孩子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因为幼儿园和小学有着诸多不同,所以我们的孩子入学后才会出现我们刚刚提到的那些问题,为了避免或减少这些问题,目前还在幼儿园大班的爸爸妈妈能为孩子做点什么呢?

二、建议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1.用奖励的方式帮助孩子调整生活方式

教孩子初步自己安排时间,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建立奖惩制度,比如说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事情,就可以得到一个贴贴,攒够十个贴贴就可以换一个奖品,这种看似幼稚的奖励方式,对于孩子而言有着很大的诱惑。毕竟这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换取来的,孩子们在乎的不只是一个小小的贴纸,而是用贴纸证明自己很优秀。

2.保证孩子足够的睡眠时间

引导孩子养成按时休息的好习惯,每天睡眠建议在10个小时左右,因此,家长应在晚上九时以前安排孩子入睡。只有充足的睡眠,才会有充足的精力。才能保证第二天的听课效果。家长要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按时吃,不挑食,不暴饮暴食。进入小学后,毕竟食堂的饭菜在保证营养的基础上,口味是众口难调。

3.培养孩子主动劳动的习惯

我们应该教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学会整理抽屉、整理房间,学会扫地,目的是让孩子从劳动技能中所获得的能力迁移到学习中来。孩子扫地扫得干净,说明他做事情认真,那么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同样也会认真,孩子会整理抽屉,会整理房间,在学习上他就会梳理知识,往长远来看,将来就会规划自己的人生。有些小学从二年级开展综合实践课程,一年级虽然没有开展课程,但是也开展了一些活动,比如一年级上学期开展学习系鞋带和系红领巾,下期是扫地和整理衣柜。因此呢,在幼儿园大班期间,也可以培养孩子主动劳动的习惯和意识。

4.阅读习惯一定要从小养成

阅读会让孩子更多地识字。虽然一年级上学期只要求孩子认识三百个生字,但课本里有好多好多的生字是孩子不认识的。如果孩子拿到新课本的时候,很惊喜地发现很多字自己都认识,孩子就不会胆怯,孩子从心理上是自信的。低年级孩子的自控能力差,有些孩子本就不太喜欢学习,因为电视、游戏机比书本有趣多了。孩子一旦习惯了轻松、娱乐式的课后方式,一旦受到一点压力或挫折,孩子就会承受不了。没有孩子天生喜欢读书。如果一本书和一个手机放在一起,小孩子肯定会选手机,现在的小孩两岁就会划屏了。如果家长和孩子说,“你看书去”,然后家长自己拿着手机看,孩子怎么会去看书呢?现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阅读时间应该是 20 分钟到30。孩子看书的时候,家长也要看书,或者和孩子看一本书。时间长了,孩子肯定能在书中找到快乐。家长给孩子养成什么习惯就是什么习惯。养成了阅读习惯,将来孩子的语文课成绩不会差。

阅读量大的孩子,自然而然识字量就很大,这对孩子的拼音学习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现在使用的是部编版教材,部编版教材第一单元是识字教学,目的就是让孩子先学习生字再学拼音。

5.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每天与孩子交流每天发生的事情,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小孩在遇到挫折时会产生多种多样的心理反应,比如急躁不安、过渡紧张、自暴自弃、逆反顶撞等等。遇到这些现象时,家长应亲切地问明情况,切不可急躁的批评孩子,那样只会更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亲子交流就会出现问题。

用愉快的语调谈论上学的事情,激发孩子上学的兴趣,使他们及早满怀期盼。等孩子快读小学的时候,我们要很夸张的告诉孩子,你能上学真好! 妈妈祝贺你!你能行!你长大了!

三.对孩子进行合群教育

有时小伙伴之间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如碰撞伤了,孩子之间你打打我,我招招你,拿了自己喜欢的物品等等,家长决不能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发现情况,及时与老师联系。请家长相信老师有能力来公平公正的处理孩子们之间的矛盾,有时孩子间的矛盾扩大化是因为家长间的情感升级,因为“动手能力强”和“动手能力弱”的两个孩子的冲突,造成了家长之间情绪升级。很多时候,孩子们已经没事儿了,但是家长心中却一直放不下,那么,整个事情就会很难解决。家长不应该把自己的焦虑情绪传染给孩子,而应传递给孩子更积极的心理暗示。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碰到的事情当作一种必经的历练,信任孩子,给孩子营造一种更加豁达明朗的心理环境。

当孩子间发生冲突时,家长应第一时间让孩子有安全感,脱离事件本身。对于有攻击行为的孩子,家长要让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情绪,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同时,家庭应该让孩子有安全感,这样孩子的攻击行为会下降。无论是孩子闯了多大祸或者受了多大委屈,他都是一個被伤害了的儿童。这个时候要给他一种情感的帮助,抱抱孩子,然后再和孩子一起商讨应对问题的办法。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顺利做好幼小衔接,对刚入学的小学生而言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 斯霞.我的教学生涯[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3] 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M].长春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习惯小学变化
上课好习惯
从9到3的变化
学生天地(2020年14期)2020-08-25 09:20:58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2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18
这五年的变化
特别文摘(2018年3期)2018-08-08 11:19:42
好习惯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6:40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5:16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2:26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