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梅
她用心、用爱呵护师生,她力推“适性教育”助力师生成长,她是杭州市建兰中学校长饶美红。何为“适性教育”?建兰中学如何通过“适性教育”助推学校发展?笔者走近饶美红探寻建兰中学“适性教育”的密码。
“‘适性教育’不是某一具体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它是一种教育指导思想和理念。‘适性教育’是个性化教育、人本教育,其思想核心是根据学习者的特性来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最优质的教育。”建兰文化的核心概念就是适性教育,呵护学生发展的无限可能。饶美红校长介绍说。
多元课程:“适性教育”的核心路径
如果说,文化是学校的灵魂,那么,课程是教育的“供给侧”。要提供适性的教育,呵护每个孩子成长的无限可能,就要确保课程供给的多种可能。
立足核心素养,着眼未来需求,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这是建兰课程的精髓。
借鉴国际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学校将育人目标细化为学科素养、方法素养、社会素养、自我素养、国际化素养五大核心素养,并通过相应的课程开发来培养这五大素养。
依据建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学校围绕五大核心素养集中开发各类课程,为了提高课程间的关联性,着重加强了“课程群”的建设,使之既具有科学性又体现时代性,既契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又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宗旨与培养目标。
例如,学校基础性课程涵盖国家教材课程及校本教材辅助课程。其中,国家教材课程指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与健康等课程,基于课程标准实施教学,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学校开发了三大类型的拓展性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知识拓展类课程包括“阅读与表达”“逻辑与探究”;体艺特长类课程包括“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艺术”;实践活动类课程包括“实践与创新”“合作与交流”“综合与素养”等,其他课程均为常态课程。
课程创设:围绕要求注重实践
学校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基于基础性课程的目标和要求,是对基礎性课程的延伸、补充、拓展和整合。在课程的实施中,学校在严格落实国家、地方的基础性课程要求的同时,积极构建落实建兰五大核心素养目标的七大拓展性课程——
基于学科的应用实践,对学科知识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如,语文学科通过经典诵读、《论语》选读、生活写作等阅读与表达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学科通过玩转小灯泡、识别生物种类、生活中的科学小实验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基于整合的主题实践,以德育类课程、综合实践类课程为重点开展学习活动。如,德育类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各年级可分设不同主题;晨会主题课程,师生结合当下热点进行主题演讲;21天习惯养成计划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基于体验的学习实践,通过情景模拟类课程与体艺活动类课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体验。如“小鬼当家”,学生站上三尺讲台体验老师讲课并参与全校范围内的“小小名师公开课”;“戏剧表演”,学生通过参与表演加深对戏剧作品的理解。
基于生活的动手实践,通过劳动技术课程与生活技艺课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如“红领巾跳蚤市场”活动,从制作海报、批发商品、私人订制到现场营销,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理财能力和创新能力。
基于实验的探究实践,通过科学探索类与科技研究类课程,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如,科技探究类实践主要有一年一度的科技节、航模车模社团、科技展览、疯狂代码社团、“我是小创客——3D打印”与“Cinema 4D创作”等系列活动。
基于社会的践行实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参与公共活动、承担公共事务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心。如,带领学生参与社区服务、交通服务、环保服务等。
基于国际的理解实践,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和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助力国际理解教育,学校开设的国际化课程包括英语读书会、小说鉴赏、英文影视鉴赏、旅游地理等。
课程评价:多元开放关注素养
评价引领着课程改革的方向,学校致力于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引导多元课程真正落地。建兰课程评价分为四大板块:一是课程纲要评价,重在纲要文本;二是课程实施评价,重在日常管理;三是学生学业评价,采用学分认定;四是多元成果评价,充分尊重差异。
2015年,学校设立了创新、博学、礼仪、责任、公益、领袖、特长等七个领域的建兰美少年荣誉奖。建兰美少年奖项的设立,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更为那些有才能的孩子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一年一度的“建兰美少年”评选,通过学生个人报名、教师推荐和班级及团支部推荐的方式进行,最终产生“建兰美少年”。学校在每年的开学典礼上进行“建兰美少年”风尚典礼,邀请学生家长见证这一时刻,引导所有的学生去追求真正的“美”、多元的“美”。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有优秀的学业,但他可能在其他方面表现出色。只有用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来衡量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面去看每一个学生,才能真正发挥评价的功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学校还在学业评价上设置多种奖项,如“黑马奖”专为进步突出的学生设立,“银马奖”为优秀学生干部设立……学校每年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获奖者邀请自己喜欢的老师为其颁奖,获得“黑马奖”的同学亲手颁给老师“伯乐奖”,师生间相互鼓励,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优秀师资:“适性教育”的支撑力量
呵护学生发展的无限可能,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素质,不仅体现在学历、职称、专业等方面,还体现在教师的政治素养、人文修养、继续学习能力、与时俱进的观念等方面。学校鼓励教师做有思想、有风格、有个性的名师。在建兰,一支由学校的“中坚”和“脊梁”组成的教师团队,创造着建兰的“适性教育”。
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又应该如何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每个学期开学,饶美红都要精心准备,与每一位教师深入探讨为师的真谛。在饶美红看来: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好的教师一定要充满激情。
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建兰有着自己的追求:培养一批在全国有知名度的教师,形成有鲜明教学特色的一流教研团队,组建结构合理的各学科教师梯队,建设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推广不同风格、流派的教师组合模式。
学校实施了“四制”。预备役制:新教师提前上岗,了解学校和教育对象;师带徒制:老教师带新教师,专家带发展期教师,学科带头人带青年教师;汇报课制:开设成果展示课与青年教师汇报课、公开课、研讨课等;社团活动制:组建青年教师社团“兰馨学社”,通過学术交流密切青年教师间的交往与交流。
学校实施了“五式”。专题研讨式:如一年一度的“建兰教育论坛”,专题探究与实践讨论结合;反思探究式: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师傅指导下自主学习;合作磨课式:以具体案例为载体,对课堂教学进行严谨的理性观察和分析讨论;技能比武式:以教师师德、教育理论、教学技能比赛为载体,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课题研究式:结合国家、省、市各级申报课题,引导教师实现业务能力的快速提升。
学校还实施了“一评价”,即教师发展性评价。学校实行校本职称管理,坚持“全面评价,注重过程,关注起点,纵向比较”的评价原则,以发展性评价引领教师发展。
在建兰人看来,学校缺的不是人才,而是让人才辈出的机制。建兰通过平等用人机制,告诉每一位教职员工,他们每个人都是人才。学校定期开展青年教师大比武等多种竞赛活动,努力为青年教师搭建舞台,让每一个建兰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云上学校:“适性教育”的全新视域
经济全球化和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学校教育迎来一场革命性的巨变,未来学校、翻转课堂、微课纷纷登场,今日的“适性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
“互联网+”对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对此,建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前些年,他们将重点放在用技术为传统课堂进行补充和延伸,比如开设云课堂,让教师足不出户便可向偏远地区学生输送优质教育资源,实现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的高质量网络同步和异步教学,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了建兰的优质教育,为教育均衡发展贡献智慧。
近年来,建兰以更为强烈的使命感,全面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科技,对校园进行升级,使整个校园奔跑在互联网上,为师生提供一流的教学体验,努力建设未来学校的样本。如,通过人脸识别、课堂实录、声音识别等技术,实时掌握老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数据。学生可以通过关键字搜索,随时调取老师的课堂教学片段进行自学,让校园实现真正的大数据科学管理。身处杭州这个数字经济的代表性城市,学校充分利用新科技发展成果,整合建兰名师经验,开发智能AI学习机器人,借助教师公开课与AI学习助手开展个性化教学,形成崭新的教育模型。
最值得一提的是“建兰大脑”项目,以沉淀、整合海量数据为基础,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增强了教育各相关方对数据应用的自信。建兰中学正逐渐成长为一所信息化、数据化、个性化高品质现代学校。
“教育的本质是创造。一个民族前行的推动力不在于出了多少名人,而在于有多少人在真正地思考与改变。建兰中学的未来,将始终致力于不断地培育适性发展的新人。我们深信,这是一种适应于时代的教育,更是一种引领时代的教育。”饶美红表示。
著名作家吴晓波曾经给建兰写过这样一段话: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这是我崇尚的。任何一个来到这世界的天使,都是带着封印的。教育不是让这封印石化,应该是开启,让天赋激活。尽管不如意,但我辈必须努力,只为了孩子。这,也是饶美红和建兰教育人的希望。
责任编辑:姜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