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施光南与作家冯骥才是好友,每当谁有了好作品或有了好灵感时,他们就会奔走相告。
有一次,施光南酝酿了许久的歌剧《屈原》在脑海里有了新的想法,按捺不住喜悦的他,立即买了火车票,从天津匆匆赶往北京冯骥才的家里。
冯骥才十分欣喜,决定邀请施光南到东四小馆去吃饭。冯骥才根据对施光南的了解,点了一桌子的菜。
两人对面坐下,冯骥才端起酒杯说:“光南兄,为你接风洗尘。”为了以示诚意,冯骥才说完一饮而尽。施光南却手按酒杯,说道:“我有话要说,喝酒后我怕说不清楚,这样,我说一会话再喝。”冯骥才笑着说:“好,你先说。”施光南便开始讲起他的歌剧……
冯骥才边听边点头,偶尔喝上几口酒,吃上几口菜,施光南在对面讲得眉飞色舞,毫无进餐之意。不知不觉,时间过去快一个时辰了,先上的菜已没有了热气,冯骥才赶紧招呼道:“来来,光南兄,先吃,吃完再讲。”可施光南摆摆手说:“吃不吃饭不要紧,你先听我把构思讲完要紧。”就这样,施光南一口酒没喝,一口饭菜也没吃,一直兴致勃勃地讲要写的这部歌剧。
夜深了,东四小馆外的世界渐漸安静下来,店家悄悄推门进来说:“二位,不好意思,我们打烊了,欢迎下次再光临。”冯骥才哭笑不得,只好起身结账,并把一桌子饭菜给施光南打了包。这时的施光南还是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
素材解读
冯骥才尽地主之谊,设宴为施光南接风洗尘。在宴席上,施光南面对美味佳肴,不动筷子,只顾兴致勃勃地讲歌剧《屈原》的构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施光南之所以能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这与他的勤奋努力是分不开的。一个人醉心于自己的事业,忘我地投入,甚至达到痴迷的境界,事业哪有不成功的道理呢?
适用话题
业精于勤 忘我投入 热爱事业 功到自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