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珍 袁艺铭 田子凡 王洪涛
摘要:乡村振兴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顶层设计,而精准扶贫是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如何将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长效精准扶贫的关键。本文通过研究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逻辑衔接关系,找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协同共进的实施路径之一,以贵州省毕节市文阁村为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提出特色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 精准扶贫 乡村振兴
自从习近平提出精准扶贫战略以后,我国在精准扶贫方面的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然而,农村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乡村振兴的提出将精准扶贫效用扩大化和持续化。目前,我国正处于精准脱贫攻坚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如何将乡村振兴与精准脱贫有机地衔接起来,成为长效精准扶贫的关键。
一、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相互促进的逻辑衔接关系
(一)精准扶贫出现的意义
自建国以来,我国对农村的扶贫工作经历了五次大规模活动积累,通过资源配置调整方式解决了大多数农村村民的贫困生活现状。但一方面,假设城市和农村是两个不同的经济主体,而农村的每一个村庄是农村这个大经济主体的下的小经济主体,在经济资源的再分配条件下,对于每一个村落来说,又面临一次优胜劣汰的角逐。由经济学原理实践可知,大部分资源会向经济基础好的村落倾斜。另一方面,唯GDP官员政绩考核使得较大一部分扶贫资源向容易出政绩的村落倾斜。这两方面的原因日积月累,造成现如今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因此,精准扶贫政策应运而生。通过对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对扶贫方式的准确运用,对扶贫工作的定点管理,促进扶贫工作的高效率和扶贫成果的显著性。
(二)乡村振兴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经济的发展不均衡以及交通工具的发展,使得大量劳动力向经济发展城市聚集,进而带动资本和技术的同向流动,形成现如今城市和农村的两极发展现状,使得城市和农村在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在人均收入方面,在教育等其他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不仅是从经济上缩短城乡差距,还从生活、生态等各方面调整城乡的资源配置方式,进而实现城乡以及区域的均衡发展。
(三)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衔接
因此,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衔接点在于: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乡村振兴是精准扶贫的顶层设计,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精准扶贫通过精准的把握扶贫原因、精确地实施扶贫方式解决了农村的暂时的贫困问题,为乡村振兴打下经济基础,但精准扶贫缺少长效扶贫的内在动力。而乡村振兴在优化资源配置过程中,通过对贫困人口在经济和精神方面的扶贫,为精准扶贫人口的长效扶贫奠定基础,实现长效精准扶贫。
二、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协同共进路径——乡村旅游
(一)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关系
乡村旅游是党中央对扶贫路径的新思考,作为一种具有多样化价值功能、可持续发展的精准扶贫方式,其将精准扶贫基层建设与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联系起来,在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社会以及文化建设方面做出巨大貢献,是我国实现精准扶贫,实施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二)乡村旅游的重要地位
中央一号文件分别在2016年与2017年两次强调乡村旅游的重要地位。其具体表现为:一在生产方面,乡村旅游为乡村内部人员创造许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扩宽农民的收入渠道,比如:满足游客的吃穿住行,参与或组织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以及销售,承包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等。二在生活方面,乡村旅游的实施基础即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宜居的生活环境,令人陶醉的自然风景,为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便利和舒适。三在生态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促使各类主体摒弃对乡村自然风景、特殊的文化的忽视,维护现有景观和建设适宜景区成为政府、农民、投资者的首要任务。因此,乡村旅游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了多重保障。四在社会方面,乡村旅游增加了乡村人口与外界人口的交流的机会,一方面,扩宽了农村村民的视野,降低村民的短见效应和懦弱特性,促进农村村民精神方面的脱贫。另一方面,容易吸引外力的加入,政府的财政是有限的,村民的财力是较弱的,因此,社会资本与外来资本的投入促进乡村旅游的高效率、高质量发展。五在文化方面,乡村文化是一国传统文化积淀,是田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风民俗、传统民间工艺都是我国文化的瑰宝。
三、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协同推进特色项目建设建议——以毕节市文阁村为例
上文通过对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逻辑衔接关系的研究以及对两者之间衔接的纽带——乡村旅游的承上启下效用进行分析,下文通过具体实例,对建设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提出建议:
(一)文阁村的乡村旅游开发路径
1、文阁村基本情况
黔西县距遵义120公里,毕节77公里,距贵阳68公里,文阁村位于黔西县东南部位,距离黔西县县城 1 公里,此外,文阁村毗邻乡镇的政府住址的同时,还毗邻两所小学、一所中学。还作为林泉镇与锦星镇两个镇的交汇点,具有地理位置优势。另外,文阁村还与两条高速公路相邻,交通比较便利。作为一个人口超过1000户、4000人的大村,文阁村的村落的住宅是沿着山脚和道路呈线状分布。
2、景观资源
(1)自然资源
文阁的泉水众多,就以村内的一个组来说,该组内的泉就有5处,且泉水甘冽,冬暖夏凉。一处泉水作为饮用水,其他用于灌溉。村内还横插两条河道,水资源丰富。居于贵州省毕节市的文阁村气候宜人,风景秀美,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四周环山,有耕地有水田,用于种植水稻、玉米、黄豆、烤烟、大葱、油菜等,由于气候适宜,一般可以种两季。同时,也由于山地较多,可以用于种植水果等经济作物。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文阁村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保障。
(2)文化资源
虽然现如今的大多居民建筑在“危房改造”项目过后,都变成钢筋混泥土结构,但是,大量的古建筑,如:土坯房、木制房、石头房还是较好地遗留下来。这些建筑一些有几百年的历史。即使不能用于居住,但其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同时,更能体现独特的乡村文化。村内居住的大多是汉族人民,但是,村内是由单独的群体集合而成,每一个聚集地大多是由一两个家族延续起来的,因此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3)其他
村内拥有一座上百年的石塔。名“文阁”,从“阁”字的其中一种意义来解释,阁有储藏经书的地方之用,而文阁村的文阁塔就是用以储藏经书。也有传说是曾经里面住着一些和尚,这与塔的内壁上刻有经文相呼应。另外,关于文阁塔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文阁塔以前是7层,但一天,由于文阁所在的山与旁边的山因为一言不合而打起来了,在打斗过程中,文阁的顶上两层被弄塌了,而旁边的那座山也因这次打架而从山的中上部分弄了一个缺口。现如今,那山的缺口就像一个向文阁喊话而张大嘴巴。
(二)文阁村乡村旅游发展设计
1、政府的支持
(1)政策支持
2019年5月贵州省颁布了《关于支持毕节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到“支持毕节市大力实施旅游精准扶贫,通过建立健全旅游扶贫机制,大力实施旅游项目建设、景区带动、旅游资源开发、乡村旅游、旅游商品、“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旅游结对帮扶、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教育培训等旅游扶贫工程和“百区千村万户”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带动1849万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贵州省升入开展消费扶贫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中点明发展贫困地区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需强化顶层设计、完善配套设施、推动融合发展、提升服务能力。《黔西县的就业扶贫方案》列明方案的其中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式扶贫车间”“居家式扶贫车间”,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就地就业,积极鼓励通过灵活就业实现脱贫。
(2)财政资金支持
除了相应的政策提供了支持,文阁村所在政府也加大了对乡村旅游发展资金的投入,如2017年就有三个文件是关于旅游发展资金的。《关于下达2017年省级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减贫摘帽奖励资金)的通知》中,乡村旅游项目资金50万元;2017年扶贫资金的使用中,中央与省下达给黔西县的财政扶贫资金8225万元,安排5392.24万元,发展种养殖项目196个;安排337.6万元,发展贫困户入股专业合作社项目22个;安排资金6万元,发展旅游扶贫项目1个;安排资金400万元,实施教育培训项目6个;安排资金1271.16万元,实施“特惠贷”贴息项目1个;安排资金180万元,建设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项目2个。在2017年的决算报告中现实,黔西县2017年乡村旅游资金投入1026万元。毕节市设置旅游发展项目基金。
2、开发设计
(1)开设免费服务
为了迎合游客喜欢“免费”的心理,开设一些免费服务。与门票模式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不同,文阁村可以通过开展免费的观光游览服务,如博物馆、古建筑观光。古建筑观光主体为百年石塔,现存的古村民住宅。
博物馆的建设可以分为几个方面:1、农耕用具展览,文阁村现存的农用器具有蓑衣、竹帽、犁、石磨等,还有器量用具:筒、升、斗(用于器量稻谷玉米等物,三者之間有一定的换算比例。)还有将作物与混杂在一起的草分离开来的筛、与较大型木制“风堡”(贵州方言,这种农用具顶上是倒梯形体,四周用木板将其围住,中间有风扇的扇页,通过手动摇动将粮食与杂物分离开来),除石磨这种将粮食磨得比较粗的用具外,还有一种用于制作面粉等较为细致的用具。这些,都是该村特有的农耕文化标志。展览时,不仅仅只是将其放在一个地方,应该进行一些场景复原,使游客身临其境。2、丧礼文化展览,文阁村的丧礼习俗从整个过程来看,时间顺序上主要是:(1)守候快要死亡的人,不仅仅只是家中的直系亲属,还有同村相近的人家,一般多为男子,在人死亡的那时会放鞭炮,告知周围邻居,还有暗示他们可以来帮忙的意思;(2)向亡人的直系亲属报丧,之后给亡者净身,换上特制的丧服,停尸;(3)请“先生”即专门相看日子的人然后根据主人家的意愿,选择办丧期限;(4)较为亲近的亲属奔丧,其中有“绕棺”、“下季”“破血河”“立幡”等等。(5)出丧,这天,村里的大多数男的,都会早早的起床,然后十几个人抬着棺木,将亡人抬入事先请别人相看过,准备好的墓地(现如今都葬入公墓)。这些过程中,灵堂的布置,“先生”的用具,村中妇女哭丧用的“哭书”以及其中较为重要的“下季”“破血河”“立幡等场景,都可以将其通过3D图画或者立体模型的形式将其重要场景复原,建设成展览馆,使游客能够身临其境感受文阁村丧葬习俗。还有其他的后续项目。
(2)融合产业
通过近两年来贵州省内对电子商务的大力支持,以及对农村实施的全村WIFI覆盖,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基础。通过将农产品网上直销可以降低顾客购买的成本,也可以扩宽农户的销售渠道。通过电子商务推动第一产业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发展促进第二产业—农产品加工的发展,进而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形成发展的循环,实现产业融合。从一开始的观光旅游带动当地的服务业,为下一步农产品加工打下经济基础,之后,农产品加工后的销售所形成物流服务。一系列的过程中,逐渐带动该村村民就业。
(3)培训“定向”村民
与现如今政府提供的培训机制不同,本村的村民培训或者教育,是通过对该村的建设中从最开始需要的人员类型进行设计和规定,对村民的能力进行要求。从而,使村民对自己喜欢和需要学习的技能有一定的方向和激励,提高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例如:开设餐馆的人员培训中,有厨师培训,管理人员培训、服务人员培训,各种职业的培训设定不同的标准和考核需求,使培训真正实行有效,减少村民浑水摸鱼的情况。
(4)共享利益
为了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可以对旅游资产进行分配,其具体执行可以如下:对于文阁村的村民,根据上述的培训,将村民分配到不同的岗位,给予不同的股利分配,这也是在职位条件上予以标注。可以鼓励村民自愿入股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但需对大户设置限制条件,同时精准扶贫户入股给予优惠。
(三)法律保障
对于文阁村乡村旅游的建设,还需法律法规和规章护航。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保障制度的制定
法律法规方面的保障,是减少未来矛盾发生的基石,文阁村乡村旅游发展的保障有:1、建设之初各种建设项目的建设承包合同放面,合同的签订不仅是为了保障项目的完整实施,同时也预防后期发生的纠纷;2、职位培训任用书方面,效仿现如今某些大学的“定向”招收计划,可以通过签订培训后的就业计划书,保障培训双房的利益。制度的制定是为了使计划书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3、股利分配与投资入股方面,特别是对于投资入股方面,由于村民经济基础限制,村民投资者应只具有有限责任,否则,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会导致村民负债累累,扶贫目的难以实现。4、加强监督与管理方面,乡村旅游是民生工程,因此,该工程的顺利实施与持续经营对我国“三农”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对该项目的监督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2、法律援助
由于村民的教育程度不高,以及法律知识不够专业,因此,政府需要对村民感兴趣的法律知识进行普及,同时,政府可以通过与相关律师事务所签订相关的委托协议,为村民处理有关的法律事务,特别是在引进外商与签订合同等具有法律意识事件发生时,为村民提供帮助。
四、结论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与长效精准扶贫的纽带,通过对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可以为精准扶贫人口提高自身技能,扩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就业机会,增加自身收入。通过对文阁村的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提高旅游资源的运用效率,以发展观光旅游为基础,带动文阁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长效精准扶贫。
参考文献
[1]庄天慧 孙景扬 杨浩.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及有机衔接路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8(12)
[2]徐虹 王彩彩.乡村振兴战略下对精准扶贫的再思考[J].农村经济.2018(02)
[3]姜海涛.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境及破解路径[J].农业经济.2018(02)
[4]方志权. 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把握好三大原则和八大关系[J].科学发展.2019(06)
[5]郑瑞强 赖运生 胡迎燕.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协同推进策略优化研究[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8(06)
[6]章文光.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有效衔接[J].人民论坛.2019(04)
[7]冯炜娟. 精准扶贫视域下乡村旅游问题发展对策[J].农业经济.2018(07)
[8]赵庆霞.旅游景区传承与创新研究——以陕西袁家村为例[J].河北企业.2018(09)
[9] 董沁媛等.农牧区乡村旅游扶贫问题发展对策[J].农業经济.2017(07)
[10] 李剑锋 屈学书.乡村振兴视阈下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实例研究——基于袁家村深度剖析[J].未来与发展.2019(06)
基金项目:
本文属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精准扶贫人口的脱贫契机 ——以贵州省毕节市文阁村为例》(项目编号:201810378326)阶段性研究成果,指导老师:经庭如,陈保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