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要板块,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研究创新,能够改进课程教学活动,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同时,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达到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可见除了课内的教材阅读之外,课外阅读也一样重要。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的前提,依旧是学生个人思想情感和态度意象,但是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忽略了这一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基于教育现状,简要探究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征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新课标改革促进了小学语文教材的更新升级,目前小学语文教材的阅读文本选材更加全面系统,从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包括了思想、品德、审美、情感、文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并按照新课标要求添加了大量的绘本童话故事。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个性化及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 教学模式不够新颖有趣
一个时代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是由社会意识形态决定的,百废俱兴的新中国初期,急需快速成型的技術性人才,因此应试教育占据了当时教育的主要潮流。不过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经济文化已经腾飞在世界前列,成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重新定位了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促使了新教育的改革。但是以新规取代旧制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素质教育理念正式启动也不过十数年的光阴,不管是影响力还是执行力都远不如应试教育。小学语文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尽管目前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突破,但是仍然有不少语文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教学中过于突出自己的主导性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主要表现为:教师过于重视全面细化的教案设计,在实际教学中不够灵活;教师没有重视学生的体验感,为了赶进度没有解决课堂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活动围绕教师开展,过于死板僵化等等[1]。
2. 教学目的定位不够准确
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指导,如果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师的教学活动可能就会偏离主体教学方向,无法完成最终的教学任务。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没有准确设定教学目标,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教学结果不尽人意。比如,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理解和记忆文本的中心思想和情感表达,没有穿插学生的主观体验。学生所积累的阅读知识更多的是教师的经验和理解,导致学生的阅读理解出现趋同化倾向,无法形成良好的阅读素养。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1. 开展自主性合作阅读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并没有真正了解到阅读的内涵,大多以默读+讲解+回答问题的方式开展,这种教学方式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与合作空间,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显得课堂过于枯燥死板,因此学生的整体积极性不高。教师需要正确认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求知欲望,要引导学生根据阅读内容开展自主思考、阅读和讨论,给予一定的阅读方法指导,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实践。比如学习《去年的树》,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对“去年的树”的阅读思考,理解标题的含义,找出主要人物,说一说鸟儿的心理变化等等。
2. 注重朗读与阅读习惯
阅读除了默读之外,还有朗读,小学中选取了一些简短有趣的故事和文本内容,结合了汉字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朗读不仅能够训练和提升学生的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强化学生对文字的情感理解,能够检验学生的识字认字能力。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对文章或段落开展朗读活动,让学生想一想、读一读。另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这需要教师对文本内容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文质兼美、简短有趣的文章,如《荷花》,可以采用精读法;篇幅过长、说明记事的文章,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可以采用筛选法快速阅读;一些长篇故事节选或者不重要的文章,如《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可以采用浏览法等等。最后,教师还要重视读写结合,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就应该进入写作练习阶段,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以随笔、读后感、续写、仿写等形式,强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引导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长远发展。
3. 强化课外阅读及实践
学生的阅读素养包括了阅读能力、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要培养阅读素养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仅仅依靠教材中的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通过课堂阅读教学,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设备,为学生拓展课外知识,开拓学生的眼界见识,培养学生的思维活性,让学生对学习知识、自主阅读充满渴望和探索欲。此外,教师还应该积极组织各种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分享心得,体验收获、获得成就,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和魅力。
三、结束语
阅读的核心是“读”,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使他们了解世界、提升能力、培养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基本学情和思想特征,层层递进,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让学生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文化修养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艺芬.立足阅读教学,着眼能力培养——试析小学生阅读现状与对策[J].学周刊,2019(16):136.
[2]吴艺芬.立足阅读教学,着眼能力培养——试析小学生阅读现状与对策[J].学周刊,2019(16):136.
[3]陈云.基于儿童阅读图式的小学语文教学图式的设计——引导小学生参与语文课程建构的教学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9(14):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