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乙岑
摘要:女中音声部在歌剧之中作为一个比较稀缺且重要的声部,从女中音声部产生至今,它以其特有的魅力和影响力活跃在各个舞台上。但在我国,由于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影响,女中音声部发展较为缓慢,女中音声部的理论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声乐教学体系也在不断健全之中。笔者从自身是一名女中音的角度出发,通过学习、演唱,对于女中音的聲部教学和审美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女中音;声乐教学;审美
一、女中音的起源与发展
女中音(Mezzo-soprano)拥有着醇厚的音色,是介于女高音和女低音之间的一个声种。最开始并没有女中音这一名词说法在唱诗班中是分为女高、女低、男高,并且是单声部的演唱。到了十三、十四世纪时,复调音乐形式在欧洲出现并盛行,声部划分的现象出现。由于合唱艺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声音的张力、音色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内声部的和声进行要有变化。这也为女中音声部的形成做了铺垫。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歌剧在意大利诞生,形成了美声唱法,声乐艺术有了较为正规的体系,对声音的要求就更加严苛,也由此推动了女中音声部的形成。十八世纪末,格鲁克创新的进行正歌剧改革,作曲家日渐摒弃华丽炫技的风格,认为声音应为情感服务,这为女中音产生提供了有力条件。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出现了大量的作曲家,如罗西尼、贝里尼、多尼采蒂等,他们进行歌剧的创作,并根据每个声部的特点创作出适合该声部特点的歌剧。到了 19 世纪末,法国在经历了法国大革命之后,掀起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音乐也随之逐渐发展起来,法国抒情歌剧集大歌剧和喜歌剧为一体,更能体现法国歌剧的浪漫情怀。而女中音角色在抒情歌剧中占有着主导地位,也由此产生了许多以女中音为主角的歌剧,如比才的《卡门》、古诺的《萨福》、圣桑的《参孙与达丽拉》等,至今都是女中音教学中的佳作。因此,女中音也逐渐走向歌剧舞台并发展起来。
二、女中音的分类与角色定位
我们称女中音也叫做次女高音。典型的女中音音域被认为是 a 至 a2,但这并不是一定的有的女中音由于自身条件会偏高,她们的音域可以达到 c3甚至更高。现如今女中音可以基本划分为花腔女中音、抒情女中音、和戏剧女中音这三种类型。
(1)花腔女中音
花腔女中音的普遍音域是 g 到 c3,甚至还能唱至 d3。醇厚的女中音在演唱花腔上是颇有难度的,在声乐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气息灵活、高音气息的控制、真声偏多等方面的训练。花腔女中音常扮演年轻的少女角色。
(2)抒情女中音
抒情女中音是相对普遍的。其音域(g-b2)是所有女中音都能达到的音域范围。训练中不要追求戏剧女中音宽厚的胸声,真声不能过多,在高音区也要有头声,并要根据个人的嗓音条件进行针对性训练。抒情女中音比较突出的角色是女扮男装。
(3)戏剧女中音
戏剧女中音兼具了花腔的音域同时有着抒情的柔美又有着自身宽厚的音色,一般是从 g 到c3。其声带宽而长,因此音色较厚重、有穿透力,戏剧女中音扮演的角色大多是女巫、邪恶放荡的女人、中老年妇女等。
三、女中音教学中现存的问题与思考
声部确定是教学中的首要环节。女中音声部的学生数量较少,女中音教师也相对稀缺,在对学生的声部确定上就缺乏经验,学生刚学习声乐的时候,对于科学的建立歌唱管道并不能立刻的掌握,这也导致了很多的学生高音上不去,所以很多学生也就被误鉴定为女中音,这是不完全正确的。判断是否是女中音声部不是按照音域的高低而定的,是由音色决定的。女中音并不是不能唱很高的音,只是相对来说中音区更加优美和舒适,所以,对于女中音的认定要严谨、科学。
学生被确定是女中音后,通常都极力的模仿厚重的音色,对女中也有着固有的思维模式,认为女中音就应该特别厚实,用自己的嗓子出真声演唱,高音上不去就用蛮力冲上去,这些都是非常错误的。因此,在女中音教学训练时,引导学生不要被固有的思维影响。女中音在中低音区演唱时,不要过分的撑大喉咙,只需要打开喉咙,声音是声带振动自然发出的,女中音高音区的训练,也需要找头腔共鸣,不要过多的用真声,要将声音集中在眉心发出混声,这样才能避免发出笨重的声音。
四、女中音声部的审美思考
声乐艺术可以说是最能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之一,在我国受不同传统戏曲形式的影响,人们认为高亢明亮的嗓音是美的,这样的思想至今为止也还是存在。女中音的音色柔和、优美,同时又不失力量,其声音较宽厚,在演唱当中既充满了戏剧的张力又有着抒情柔美。以民族的声乐作品来说,民族女高音或美声女高音的音色较柔细,演唱起来较为细腻动听。可是女中音运用柔和的浑厚音色演唱出另一种韵味,让歌曲的表现形式更添加一丝色彩和生机。女中音用其独特的声音特点唱出最动听的民族歌曲,与时代共进步,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我们要用新的眼光去审视女中音。
参考文献
[1] 张夏. 透视歌剧世界中女中音角色表现形态的多样性[D].江西师范大学,2013.
[2] 夏婧奕. 论女中音声部的音色特点[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 刘峡. 女中音的歌唱艺术与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
[4] 邵侠. 女中音花腔演唱艺术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