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寺碑刻题记研究

2019-09-10 07:22术永华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6期
关键词:艺术风格

摘要:千年古刹灵岩寺,被称为宗教圣地、艺术殿堂,寺内有三件镇寺之宝,辟支塔、墓塔林、千佛殿。现寺院内保存着大量唐宋时期的珍贵文物,如般舟殿、鲁班洞,还存有隋唐时期的建筑遗址,出土有众多佛教造像,具有浓重佛教气息。在对灵岩寺进行考察之后,本文将从碑刻题记入手,列举几块著名碑刻,研究碑刻的书法价值和艺术风格。

关键词:灵岩寺;碑刻题记;书法价值;艺术风格

一、灵岩寺概述

灵岩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历史。它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县万德镇,是隋唐时期著名的佛教寺院。该寺历史悠久,佛教底蕴丰厚,历经南北朝、隋唐到明清,给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唐李吉甫所撰《十道图》中,将灵岩寺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当阳玉泉寺、南京栖霞寺并称为“四绝”。“在山地建寺,不仅利用自然的景观来烘托具超凡脱俗的意境,而且山地有地势高的天然优势,引人瞩目。[1] ”寺内比较有名的景点有辟支塔、千佛殿、墓塔林、历代碑刻和建筑遗址等。辟支塔为唐朝高僧慧崇组织修建,该塔气势雄伟,气韵生动,千年伫立在为古寺中,为灵岩寺标志性建筑。千佛殿罗汉泥塑众多,重于写实,以形写神,每尊罗汉的特点都体现出来,真实生动体现着生活气息。墓塔林是灵岩寺历代高僧的墓地,塔旁有墓碑,记载着高僧的经历,它不仅见证了灵岩寺的历史沿革,同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也为研究佛教发展史提供了珍贵史料。这些景点更为灵岩寺增添了几分生机与色彩。最重要的,灵岩寺与“灵验”二字相似,且寺内外环境清幽,所以至今仍常有来祭拜的游客和僧人,实属一座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刹。

二、著名碑刻个案研究

灵岩寺碑刻题记众多,为书法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当代学者王克煜说:“灵岩寺的历代题咏碑刻有423块,多出于名人手笔,著名的有唐李邕《灵岩寺颂碑》,宋代的《圆通经碑》,金代党怀英书碑等。”首先以名碑为例,从历史渊源和艺术风格方面对李邕《灵岩寺颂碑》和北宋蔡卞《圆通经碑》进行研究,其次对挑选几块较为清晰的石碑进行考究,论述其风格特点。

(一)李邕《灵岩寺颂并序碑》

李邕字泰和,广陵江都人,唐代著名书法家,人称“李北海”,尤擅行楷书。“在用笔上,李邕用楷法写行书,以行书入碑,笔划雄健利落,以方为主。[2] ”传世《灵岩寺颂碑》是灵岩寺保存的时代最早,涉及到灵岩寺早期历史的重要行楷碑刻。该碑残高220厘米,宽100厘米,厚50厘米,共21行,满行41字。碑文前半部分为序,记叙了灵岩寺自晋法定禅师建寺至唐开元年间立碑时的兴废,后中部分为颂,描写了灵岩风光以及对高僧事迹的称颂,书法历史价值极高,十分珍贵。此碑碑目,最早于宋代赵明诚撰写《金石录》卷七有所描述:“唐灵岩寺颂,李邕撰并行书,天宝元年十一月十五日。”后来该碑(1793)收入阮元《山左金石志》时,碑目已经消失不见,碑石断为两截,被镶嵌在灵岩寺大雄宝殿西侧鲁班洞的洞壁上,之后一直存在于此处。该碑碑文残损,后半部分的文章内容已经难以贯穿起来,按照李邕《灵岩寺》残剩的碑文,可以大致对早期的历史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艺术风格来看的话,该碑属于行楷,用笔刚柔并施,遒劲有力,气势纵横,笔划之间的连带圆厚而扎实,方圆兼备。点画呼应自然,具有灵动感。结体纵横相宜,平正中稍微带有欹侧之势,整体章法连贯统一,如行云流水端庄秀丽,为后人学习书法提供了良好范本。不管是其史料价值还是其书法艺术价值,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二)蔡卞《圆通经碑》

蔡卞,字元度,北宋书法家,蔡京之弟。灵岩寺千佛殿东北方向的石拱门两侧墙内,镶嵌有四方长方形的刻石,这四方刻石就是灵岩寺著名的北宋蔡卞书《圆通经》碑刻。《圆通经》碑又称《楞严经偈语》,共四块碑刻,高39皆厘米。四块刻石刻文总共158行,书体为行书,字大小皆3厘米,最末四行题款为楷书,字1.5厘米大小。此刻石內容为唐代《首楞严经》部分偈语,为佛经颂词。行草书共计1400余字。他的书法初学蔡襄,后学苏轼、序号、颜柳、李邕等,最后深入二王并以此为归宿,取法诸家遂自成一家。历史上,称其人品低下,但是历代对于他的书法却大都好评。明安世凤《墨林快事》称其书云:“卞胜于京,京胜于襄。今知有襄而不知有他蔡,名之有幸不幸若此。[3] ”把蔡卞书法推到了“宋四家”之一蔡襄之上。由此可见,《圆通经》碑刻的存在具有很高的书法价值。《圆通经》碑为行草作品,兼容各种笔画结构,入笔不一,各尽其态,书法笔法精良,圆健秀美,撇处得见王羲之笔法。结体不拘一格,工整的似楷书,灵动的似草书,书风多样且神采飞扬。章法上错落有致,书体与米芾、蔡京相似。北宋末年,除了米芾书法兴盛之外,蔡卞的书法也处于蓬勃之势。由于对仕途权力的追逐,书法也存在非常明显的个人意识形态,他的作品呈现标新立异的姿态,其成熟精到的人文主义精神令人叹为观止。

结语

1600年的存在历史,灵岩寺初建于东晋,兴于北魏,盛于唐宋,在研究佛教文化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历史资料都记载着灵岩寺的辉煌。碑刻碣石林立,给书法历史的研究提供了众多资料,大量文物古迹的保存更为这座古诗增添了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不仅寺院历史悠久,规模宏大。驻足灵岩胜景,整个寺院依山而建,群山环抱,地理环境也可谓风景秀丽,人杰地灵,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故有“游泰山而不至灵岩寺不成游”的说法。

参考文献:

[1] 姚娟娟.山东长清灵岩寺研究[D].山东大学,2012.

[2] 侯东菊.略论李邕书法风格的形成与流变[J].书法赏评,2015(03):41-44.

[3] 沈维进.宋蔡卞《楞严经偈语》鉴赏[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3(06):12-13.

作者简介:

术永华(1995.2——),女,汉族,籍贯:山东济南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书法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猜你喜欢
艺术风格
张阶平水彩画的艺术风格研究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17世纪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
18世纪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庄重与理性
略谈秦观闲适诗
水彩画赏析
歌曲《那就是我》艺术风格特征解析
民国书籍插图艺术风格的演变研究
浅谈东北人艺时期对于辽宁话剧发展之深远影响
《小森林》系列电影幽玄美学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