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荀子“文质彬彬”的传统设计观

2019-09-10 07:22江黎静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6期
关键词:荀子政治

摘要:荀子是春秋时期集大成的一个思想家,他的“理性”政治思想中蕴含着丰富、朴素的传统设计观思想。研究荀子思想的学者不乏,但主要探索的区域是政治思想、性恶论以及自然观等,荀子的“传统设计观”却鲜为人知。此次主要研究荀子的“文质彬彬”设计观,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挖掘荀子的智慧思想,将延续的造物思想贯穿起来,做到真正的“古为今用”,为我们研究现代“适度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荀子;文质彬彬;政治;设计观;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礼乐崩塌,却迎来了造物设计突飞猛进的一个盛况。由于战争、生活各方面的需求,这同样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带来的结果。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综合国力、发展经济是第一要义,考虑到民生,照顾到百姓的需求,在设计上要落实到百姓的日常生活的“实用情况”。器物是为人所用,而不是受其牵制,并且是以“用”为目的,更加便利于人的生活,而不仅仅作为一种财富的象征。深切关怀到百姓实际情况,从理性角度审视历史与现实生活。

在设计观上,荀子主张兼具实用功能和美的装饰。“文质彬彬”表达的就是这种情况。《雍也篇·论语译注》:“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1] 质:质朴、质地、朴实的内容。文:指文采,华丽的装饰。史:虚饰、虚化浮夸的装饰。彬:文采和质地配合恰当的样子。文采多于质朴,又未免虚泛。两者配合恰当,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用“文质彬彬”也从深层次表达了荀子对物质、精神文明的美好追求。

一、合“用”之理:物尽其用

荀子注重实际的现实情况,关照民生,重视发展经济,在《卷六富国篇·荀子》中提到:“故墨术诚行,则天下尚俭而弥贫,非斗而日争,劳苦顿萃而愈无功,愀然忧戚,非乐而日不和。”[2] 反观墨子推行的“节俭”政策,荀子认为这样只会加剧贫穷的程度,百姓生活得不和谐。他主张县、乡田野是产生钱财的根本之道,由于铁工具的使用、井田制的崩塌和适度消费方式的刺激,不断地拉动了农业、商业经济的繁荣,进而也促进设计的发展。他“实用”设计思想贯穿全部,着力提倡器物的“日用”之道,这为古代传统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荀子推崇器物的实用功能、精密程度,认为用也要符合“理”,使得物尽其用,在用的基础上有所“适度”的美化、装饰。《卷五王制篇·荀子》有所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辩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專造于家,工师之事也。”[3] 这里“尚完利”“便备用”指的是注重产品的坚固适用,使得器具方便使用,重点强调器物的实用功能。《五辅·管子》也曾有相关论述:“古之良工,不劳其智以为玩好,是故无用之物,宋法者不生。”[4]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用”的因素,设计的器物只有“大量”被投入生产使用才能被认为是成功的作品。设计要“以人为本”,早先从山顶洞人遗留的“装饰品”中就发现了美的印记,在具备基本的使用效能的基础之上,同时也要关照到人在使用时的心情,有一定的人文关怀与审美追求,从而协调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

二、合“文”之理:恰如其分

荀子承认人们的欲望与需求,人的需求会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增长而产生矛盾。如果人的欲望长期大范围地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社会就会产生暴动的局面。为此,荀子认为通过装饰满足人的生理、精神需求,进而控制局面,稳固和谐的统治。《卷五王制篇·荀子》有所记载:“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上以饰贤良,下以养百姓而安乐之,夫是之谓大神。”[5] 荀子希望所有的器物都是尽善尽美的,对上能用来修饰上层贤良人的生活,对下可用来供养百姓,使他安适地快乐地生活。这里的“饰”指的正是装饰美化。

荀子认为只有百姓对美好生活怀有强烈寄托的这种情况下,经济才会长足发展且政治健康持久。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也促进设计的进展,设计更要充分地考虑不同阶层的生理、情感心理需求以及生活希望。《卷六富国篇·荀子》描叙到:“知夫为人主上者不美不饰之不足以一民也,不富不厚之不足以管下也,……故必将撞大钟、击鸣鼓、吹笙竽、弹琴瑟,以塞其耳;必将铜琢刻镂、黼黻文章,以塞其目;必将刍豢稻粱、五味芬芳,以塞其口。”[6] 这一段详细介绍了君王统治成功潜在的因素,要通过装饰进行设计来满足人们的耳朵听闻的、眼睛欣赏的、吃喝需要。同时由于物质财富的积累也推动了造物能力的提升、设计的进步。

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装饰”而不具有实际作用,那么这样会有危险的结果。荀子的装饰观整体深深融入在政治理念里。荀子认为在国家治理方面,过度地将重心放在“形式”上而缺乏“实用”效果,却擅长于“装饰”,一旦需要“形式”的东西发挥作用时,才发现不适用,这在政治上时最大的危害。《非十二子篇·荀子译注》说的就是这种情况。“适度的美”也从民众的日常生活用具中体现出来的。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铁制工具的功能、造型装饰出现了焕然一新的变化,充分地展现了时代的特征,既考虑到“实用因素”又结合“装饰”,是“文质彬彬思想”的一个良好体现。

装饰在古代只是作为统治的一个辅助符号。通过服装颜色、建筑规格等来具体划分等级,体现尊卑等级的差异。不管是日用之器还是奢华用品都是为了加强统治、稳固政局的目的。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着两种美,一种是以崇高、“彤镂”为主,涂丹漆和雕刻花纹。亦泛指装饰。另一种是为政治服务、紧密相关的美,于是出现了以符合“礼”为美的标准。

三、合“礼”之理:尊尊等级

治理国家是以“礼仪”为核心,按照“礼”的尺度制定相关的标准,根据身份地位进行分化设计。受时代背景的影响,为君主的需要而服务,整个社会思潮是这样的,造物必定受其影响。《修身篇·荀子》有记载: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7] 重点说明了“礼”的重要性,就连吃饭、穿衣、居住、言谈举止都和“礼”紧密相关,如果遵照礼法就会协调一致,不按照礼法就会不协调而产生毛病。

因此,器物的“文质彬彬”即实用功能和美的装饰之下,内里实质上体现了以“礼”为核心的森严的等级制度。为了让人从中完全可以分辨分高贵低贱的等级,而在各种器具上雕刻各种颜色的花纹,并不是要求它们的外观好看;为了让人通过声音识别出吉凶,获得欢乐、和谐稳定的满足感觉,进而鼓、管乐、石磬、琴瑟、争、笙等多种乐器产生,并不是要求别的东西;之所以建造了房屋、高台、水中的亭榭,是为了满足人们用来躲避燥热潮湿、修养品德、分辨出高低贵贱,并不是追求外观。

四、结语

在古代一个大的环境下,“礼”是秩序与等级的象征词,同样也是设计考核的尺度式我们设计师更要遵循“礼”的标准,让文质恰当融合在一起,坚持既崇尚实用至上,又加入“恰当”装饰的原则,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文质彬彬”造物观对传统设计观、当代“适度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当然“彬彬”只是个含糊的概述,具体的设计问题还得根据“度”的把握来造物。

参考文献:

[1] 郑民.论语译注[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62.

[2] 高长山.荀子译注[M].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2003:182.

[3] [5] [6] [7] 同[2] :157、150、182、19.

[4] 耿震东.管子译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105.

作者简介:

江黎静,汉,山东青岛市,1994年4月,女,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设计学,联系电话:18364194458.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荀子政治
办公室政治
Spiritual Humanism: Its Meaning and Expansion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机场与修理匠(微篇小说)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
政治机关必须突出政治建设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荀子》:先秦思想集大成之作
知识小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