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丽
目前,在高三的语文复习课中,教师一般都是采用题海战术的方式来让学生们巩固已经学得的知识,按照高考语文试卷的题型分布,将复习内容分为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四个板块,一个大类一个大类的进行集中复习,每一节课教师都会让学生限时做题,然后分析评讲。这样的做法确实是应对高考的好办法,让学生记住答题模板,然后机械回答问题,但是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是没有帮助的,学生很容易陷入复习的瓶颈期无法突破自我,所以将高三语文复习课同发展性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我们尝试的新办法。
在预设课堂中增强发展意识
要将发展型性课堂同语文复习课结合在一起,首先就要在课堂预设中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要求做到提高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性。高三语文复习课不能是让学生一味地做题,然后教师一味地讲题,这样容易让学生走神,甚至选择在语文课上复习其他科目。所以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将单一的口授信息的方式改变为多样化、立体化的信息传递方式。
比如,可以将“未来教室”引入课堂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可以在复习唐诗宋词这一部分的时候,给同学们观看纪录片《宋之韵》,提高学生的兴趣。不过在给同学们看之前,教师应该先从中挑出与高考联系最紧密的几集,然后再给学生观看。
要求学生在观看的时候,要将自己觉得有用的资料记录下来,在看完以后就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分享各自所获得的知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枯燥乏味的高三生活中获得轻松的学习时光,还可以让学生们主动去汲取知识。在学生们讨论以后,再将与纪录片有关的高考题通过大屏幕展示出来,让同学们结合小组讨论的内容来分析高考题目命题目的和考察内容,让同学们明白高考诗词鉴赏的命题角度,然后探索出答题方法。
在学生大致了解高考诗词鉴赏的命题方法后,再给出一首高考考过的诗词鉴赏的诗或词,抠掉题目后让同学们再结合刚刚所获得的的知识大胆猜想:假如这是一题高考题,考官会如何命题?让同学们先自己思考,然后还是小组交流讨论,最后每个小组都给出一个最终的高考诗词鉴赏的题目,让后让小组代表起来发言,并说明题目命制的原因,最后,教师再公布真正的高考题目。这个过程虽然繁琐,但却可以学生准确把握高考诗词鉴赏这类题型,不仅仅只是告诉学生答题模板,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分析这种题,怎样才能让答案无限接近标准答案。
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被充分地发挥出来了。课堂上的交流和讨论不仅仅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针对诗词鉴赏这一模块进行高效的复习。
二、激发学生的思维
高三的语文复习课,通常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习题课,但是发展性课堂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运用各种发展性手段来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复习中也能够发挥创造精神,这样的高三语文复习课堂也就不再是机械地重复记忆和克隆,而是不断地进行探究思考,不断地进行创造。
比如,我们在语言基础知识复习的过程中,在复习仿句、扩展语句、压缩语句、文言文翻译等题目时,可以在让学生完成相应的一些题目后,针对性地把一些同学的答案投影到大屏幕上,然后组织同学们交流讨论,指出不足,分析优点,然后进行修改优化。在这个过程中,让同学们在交流讨论中汲取别人的长处,同时也注意别人的错误,然后反思自己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教师则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提供帮助,让同学们的思维之间发生碰撞,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完善课堂评价
(1)重视评价的診断、激励、发展功能。我们要改变过去的评价主要以分数与评比为主,要将评价的目标变成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提倡学生同过去的自我比较,同课程标准比较,而不是同其他同学比较。这就需要教师在各种比较中客观地去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识,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三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只由教师对学生做出评价,还应该让学生自己、同伴、家长也参与到评价中来,让评价活动不再是由教师独立完成的个体活动,而是由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集体活动。这样做可以多角度反馈学生的学习、发展状况,有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自我。
(3)包容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一直以来都提倡因材施教,所以,在实施高三语文教学评价时,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并且做到了解和包容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帮助和指导。
综上所述,高三的语文复习课如果能与发展性课堂进行有机结合,那么学生也就不会觉得语文复习课没有多大作用,积极参与到高三语文课堂学习中去。这样不仅增长了学生的知识,还帮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希望以上研究能够帮助教师在枯燥的高三语文复习教学中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