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2019年9月12日,科技部印发《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新型研发机构的定义,并提出了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若干措施。
《意见》明确,新型研发机构是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独立法人机构,可依法注册为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事业单位和企业。
《意见》指出,鼓励设立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符合条件的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及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个人所得税、科技创新进口税收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意见》提出,多元投资设立的新型研发机构,原则上应实行理事会、董事会决策制和院长、所长、总经理负责制;应采用市场化用人机制、薪酬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创新资源中的決定性作用,自主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员;应建立分类评价体系。
《意见》还提出,符合条件的新型研发机构,可以申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政府科技项目、科技创新基地和人才计划;参与职称评审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规定,通过股权出售、股权奖励、股票期权、项目收益分红、岗位分红等方式,激励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刘群彦表示,《意见》从新型研发机构的机制创新、政策保障、优化布局、设立条件、管理模式等方面给出了较为系统的指导意见,为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规范性的指导。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内合作部副主任庄韦认为,《意见》对各地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及时准确的梳理和指导,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对于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的积极鼓励态度,有利于引导新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发展。
“《意见》提出‘按照规定组织或参与职称评审工作’,让我感触很深。”庄韦表示,“新型研发机构作为一个新事物,虽然在很多体制机制上有所创新,但广大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人员,由于缺少明确的通道和标准,得不到正式的职业资格认定和相应的待遇,在各类评优评奖中也无法体现此类工作的业绩和成效,希望此次能够借助《意见》真正得到落实和解决。”
由于新型研发机构具备灵活开放的体制机制,但在新兴领域、创新方式的探索中,也有可能遇到未知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此,《意见》提出,新型研发机构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设立党的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新型研发机构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政治引领,切实保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位。
“由于新型研发机构的主体多元化特征,民间性赋予了新型研发机构的新内涵,强化党的领导就显得更为重要。在设立条件上,《意见》从法人性、业务范围、基础条件、人才团队等方面的要求,使得新兴研发机构有了相对统一的标准,从而避免了‘空心化’情况的发生。”刘群彦说。
(来源:http://www.chinahightech.com/html/paper/2019/0923/545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