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工作的窘境、希望与发展路径探究

2019-09-10 04:25易莹
科教新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窘境三农转型

易莹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笔者试从基层的视角对“三农”工作进行探究,但求抛砖引玉,为建设美好家园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三农”工作的窘境

改革开放以来,“三农”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新形势下,“三农”工作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

1.触及两个“天花板”。一是价格上涨的空间有限。农产品价格相对较高,像美国大豆、东南亚大米比我国的收购保护价还低,走私就有了市场;二是农业投入的空间有限。按世界贸易组织规定:一个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不能大于整个农业生产总值的8%。我国已接近上限,如果越界,肯定要受惩罚,会得不偿失。

2.戴着两个“紧箍咒”。一是污染严重。有数据表明,当前我国农业污染量已经占到全国工业、生活及农业污染总和的1/3以上。二是资源紧张。“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人类追求的无限和资源的有限是一对永恒的矛盾。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失地农民增多,可用耕地持续下降;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也使农业生产资源空间慢慢被压缩。

3.面临“两空”新常态。一是乡村空巢。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8652万人,比上年增加481万人,增长1.7%。部分农村50%是“空巢”老人,有些留守人口不足20%。家庭结构的变化,对农业持续发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战。二是产业空心。农村人口大量外流,“老年农业”“妇孺农业”“季节性农业”正成为农村产业的新常态。

二、“三农”工作的希望

“三农”的窘境并不意味着农村工作步入困境,我们应该看到未来的希望:一是大量资本涌入,给三农发展带来活力。通过政策推力、农村拉力和内生动力这三重助力带动资本下乡,让人力、物力、财力及先进理念、技术、管理等进入农业农村,激发乡村经济活力,从而推动乡村振兴。二是农业农村改革,正逐步释放制度红利。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实行 “三权分置”。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重大制度创新。如此农民不仅可以沉下心来搞生产、放心流转土地经营权,还可以安心进城务工。

三、“三农”工作的发展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被视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抓手,在三农领域,发展也是解决问题的“硬道理”。

1.要围绕建设现代化农业,推动农业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抓转型入手。一是向提高质量转型,在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拥有自己的品牌并学会推广品牌。二是向规模经营转型,可以把家庭作坊通过适度规模经营做大做强成为产业。三要向重监管转型,政府的精力要从重生产过渡到重监管上来,包括食品安全、动物防疫、防洪防灾等。

2.要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推动农村美。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农村有特色的东西保护好。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3.要围绕促进农民多增收,推动农民富。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富裕农民,要靠改革去推动。少些顾虑,不要怕削弱话语权,只要是能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就要放手让农民去闯、去试。

猜你喜欢
窘境三农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Carry-on Bags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赞分盐镇裕牛村
技校德育课面临的窘境与对策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关店换帅,传统零售业“窘境”怪马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