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喆
摘 要:编辑加工的过程是精益求精的过程,编辑在工作中要有宏观意识和整体把握书稿的能力,要投入创造性的劳动。编辑只有在平时注重广泛细致的信息积累,夯实编辑专业基本功,才能和作者进行有效沟通,才能在审稿过程中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才能增强作者与出版社长期合作的信心,从而吸引优秀作者和广大的读者。
关键词:图书;编辑加工;稿件;原则
编辑工作是一项细致而又烦琐的工作,要想提高编辑加工的能力,就要不断在工作中积累经验,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工作,为读者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
1.编辑加工的原则
1.1 奉行三项原则
原则1:不尽信作者;原则2:不尽信自己;原则3:不尽信排印装环节。
(1)为何不尽信作者?因为作者总是相信“书籍总是自己的好”,看不到自己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有的作者善于收集资料但拙于概括或者相反;有的作者标新立异有余,严谨周密不足;有的作者富于创见但不善于文字表达,等等。这就需要图书编辑指出其问题所在,并启发、引导作者修改书稿,以确保书稿质量。不尽信作者的原则要求我们,不能因为作者的名气大或前期成果显著就信赖他。任何人写的任何一部书稿,在图书编辑眼中,都是被修改的对象,而且肯定有必被修改之处。
(2)为何不尽信自己?因为人的精力时盛时衰,记忆有时不准确。当我们在心神不宁或疲劳时加工稿件,就容易出错。我们还常有因知识陈旧而少见多怪的时候,因为有些经验已经过时了。在图书加工过程中,养成随时请教别人、随手翻查工具书及有关资料的好习惯,是我们避免失误的最佳选择。
1.2 坚持三种替代
(1)用字斟句酌替代一目十行。一目十行很难让人静下心来深思熟虑,挑出稿件中的大小纰漏。有些编辑粗看稿子的原因之一,是过于相信作者的著述水平和创作态度,因而心存侥幸地认为无需字斟句酌,结果吃了苦头。
(2)用寻根究底替代浅尝辄止。精读稿件是为了发现和解决问题,离开寻根究底的钻研精神就难以奏效。如果疏于追问为什么,就会由此陷入盲人摸象的误区,只能有限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留下一些探不出来的“地雷”埋在稿件中,构成出版后的隐患。寻根究底是编辑的素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较佳的知识结构缺一不可,这是书稿质量保证的根本所在。
2.图书编辑加工的主要方面
2.1 图书内容的审查
在通读全稿的基础上,对稿件的政治导向、思想倾向和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文化艺术价值),稿件的具体内容、体例、文字等进行全面审查和研究。
2.2 编辑加工
编辑加工对于贯彻党的出版方针、保证图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对做好发稿后的整体设计、图文排版、校对等工作也有很大帮助。通过编辑加工整理,使稿件的内容更完善,体例更严谨,材料更准确,语言文字更通顺,逻辑更严密,达到“齐、清、定”的出版标准。
2.3 消灭差错
书稿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编辑加工人员要将各种类型的错误找出并消灭、改正。首先是对政治性的把握,不能让出版法规中明令禁止的政治性错误出现在书稿中。对于书稿的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内容的错误要仔细阅读,一一纠正,书稿中不能出现大量有语病和错字的内容。
2.4 核对引文
著作者在引用和轉述他人的文字应准确无误,并应注明引文出处,方便自己和编辑检查核对。书稿中有符号的引文,其文字和符号均应与原文一致,不能断章取义。
2.5 查阅资料
书稿中出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公式和计量单位等内容应准确,编辑在加工过程中应对资料进行检查,改正错误,以免误导读者。
2.6 统一体例
首先是对结构框架及内容层次的安排形式的统一,在同一部分中都应保持一致,在不同部分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其次是行文格式的统一,其中包括各级标题的统一,注释格式的统一,以及图表、公式的标注形式的统一;最后是表述形式的统一,包括语言的规范使用,错字的避免,异体字和繁体字及数字的正确使用,计量单位的规范使用。
3.图书编辑加工的内容
编辑加工是对图书信息传播的一种把关。其具体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即内容加工和技术加工。
3.1稿件的内容加工主要包括对稿件的政治性、常识性等方面的加工。稿件内的政治性加工,要关注敏感地区、敏感领域、敏感问题。常见的敏感题材包括:涉及党和领导人的报道、照片、言论;违反党的宣传纪律的观点;涉及少数民族及宗教问题的人物和事件;涉及港、澳、台的人物和事件等。常识性错误要修改的内容包括:缺乏充分论据的观点,表述含混、前后不统一的观点等等。此外,臃肿的内容也是要删除的。这些词句或段落干扰着读者准确迅速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作为编辑应该毫不吝惜地将这些蛇足词句删干净。
3.2稿件的技术加工包括编辑为使原稿符合出版要求而进行技术方面的加工。一般不改动原稿的内容,主要进行规范统一和核查的工作。统一规范,即统一稿件的体例,书写格式和版式,统一插图、表格、计量单位、人名、地名、数字、注释和参考文献等的格式。使之符合一定的标准,即新闻出版署规定的出版规范。
4.结语
以上是图书编辑加工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原则,但具体到一部书稿,就可能只使用其中的几种。自然,也因稿件的性质、特点,编辑加工的方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此外,在实际工作中,有时还可能用得着一些其他的方法,如用摘要法解决材料平列而淹没重点的问题,用调整法处理内容或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用综合法解决材料臃肿的问题等。在具体进行编辑加工时,有的可以按专类问题进行,如核对内文标题与目录是否一致、章节格式和标题(概念或关键词)序数是否统一等;有的则需处理完一类再去处理另一类。自然,问题不多又不太复杂的稿件,也可在通读后认清问题所在的情况下,采取一揽子处理方法,即以其书稿中存在问题的自然顺序一一进行。有的较复杂的问题,为防止出现前后不一致的问题,还可采用作记录的方法提示。一个值得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在使用删节、压缩、改写等方法时,要持慎重态度,绝不可在作者书稿上大作文章。图书编辑加工中的这些基本方法,是编辑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惟有了解并掌握这些方法,才能更好地做好加工整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吴素芹.做好编辑加工工作的思考[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5)
[2]孙玲.专业引进版图书的编辑加工重点[J].中国出版.2008(9)
[3]宗世哲.书稿的编辑加工[J].编辑之友.2009(7)
[4]王聪,王颖.浅谈书稿的编辑加工[J].职业.2009(30)
(作者单位: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