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西部地区孕育世界眼光与培养创新人才

2019-09-10 01:46:09罗兰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西部地区

罗兰

摘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世界眼光”和“创新人才”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应用到教学实践过程中来。然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实力和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很多创新人才研究的理论未能“普及”到西部地区的教学过程中。本文从“世界眼光”和“创新人才”研究的成果出发,研究如何在西部地区开展创新教育模式,促进具备“世界眼光”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養。

关键词:世界眼光与创新人才;西部地区;教育模式和理念;问题举措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3-0272-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创新人才是国家发展过程中引领潮流的一批人,而具备“世界眼光”的创新人才是时代发展潮流中的领军者、领航人,无论是在国家发展还是国际竞争中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1.关于培养具备“世界眼光”的创新人才的研究进展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加入WTO,再到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的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关于培养于创新人才的研究已经形成了累累硕果。

在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领域,非常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创新人才与“世界眼光”的相互碰撞,使得创新范围得以扩大,对创新人才的要求不断更新,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断受到启发和引导。

“世界眼光”有利于人才在发展的过程中“集百家之长”。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世界范围内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有利于及时更新自己的思想,调整努力的方向。创新人才与“世界眼光”相结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是社会发展趋势多元化、现代化的具体表现,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地球村意识发展下的新的表现形式。

2.西部地区的教育体制对“世界眼光”和创新人才培养造成的阻碍

现阶段对于“世界眼光”和创新人才的研究在基础教育较落后的西部地区,尚未发展起来。这与西部地区经济实力与教育理念的滞后有关,西部地区由于长期远居内陆,对外交流较少,对于新思想、新理论的了解尚且不足,无法准确把握时代发展最新动向和趋势,因此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就相对缺乏“世界眼光”。

这种阻碍主要来自于两个层面,一是教育模式不适合培养创新人才;二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注重“世界眼光”的关注。具体表现有如下几点:

(1)评价体系过于单一;

由于缺乏对时代发展与个人能力要求的综合认知,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受到阻碍。

(2)缺少社会实践活动;

如果用“世界眼光”来看,现阶段我国教育模式中缺少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受约束,其创新意识自然也受到限制。

(3)传统教学模式占主导。

西部地区的教学模式还沉滞于“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状态中,学生自主意识很难得到释放,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受到抑制。

3.如何在西部地区培养出兼具“世界眼光”和创新意识的综合型人才

3.1更新人才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评判人才“优良可差”的依据和标准,同时也是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的评判指标。成绩可以作为学习效果的检测,可以作为学生掌握程度的体现,但是不能作为评判学生优秀与否、创新与否的主要标准。

要摒弃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学轻术”的糟粕观念,充分认识创新对人才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意义。教师应知晓有很多具备创新意识的人才在学习成绩上并不理想,马云三次高考才考人杭州师范学院,乔布斯也多次被学校强制退学。因此,在人才培养方式和教学观念的选择要时刻紧跟时代发展趋势,站在学生综合发展角度,跳出“唯成绩论”的评判标准,多理解支持学生,鼓励学生多方位发展,凸显自身优势和特色,开辟人生发展的独特路径。

3.2利用西部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

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中曾多次提及“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人才培养和教育手段均应是多元化的,仅仅受限于课堂的教学方式必定会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所谓“实践出真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更能深切体会到知识的应用、思维的美妙和教育的真义。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地质类型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利用丰富的自然环境,多组织一些课余活动和社会实践,例如春游、参观文化场所、游历自然风光、饱览名胜古迹;也可课外写生、采集标本、观察气象……探索自然奥秘、追寻科学真理。总之,让学生从课堂中“跳出来”,多与自然社会接触,丰富情感,开阔视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3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教学

坚持学生个性发展为主,教育引导为辅的培养原则,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在不影响其他科目学习状态的情况下着重发展学生的喜好。例如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让学生自行制定研究目标、出行路线、规划开展……

教学的过程应更多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认知。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而是为了培养“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也一直是我们强调的“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有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的能力,而非过度的知识灌输,因为过度的知识教学会导致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受阻,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在西部地区开展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具备“世界眼光”的创新人才,应当先实现“创新”再“走向世界”。西部地区在创新教学理念的研究和应用上相对于中东部地区有些落后,因此必须实现教学模式的更新,对传统教学模式更新换代,在教学过程中重塑评判标准,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社会实践,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核心素养,用最新的研究成果为西部地区培养“世界眼光”的创新人才提供理论支撑。

猜你喜欢
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思考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19:29:17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实效
人民论坛(2016年32期)2016-12-14 19:15:34
影响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原因分析
论西部地区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5期)2016-11-25 08:53:51
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探究
商(2016年29期)2016-10-29 20:59:46
西部某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学校体育教学环境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60期)2016-08-23 07:11:45
AACSB认证对我国西部财经院校建设的启示
商(2016年21期)2016-07-06 14:19:40
西部地方本科院校图书馆读者抱怨问题及对策
考试周刊(2016年49期)2016-07-05 07:47:50
社会工作视角下贵州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模式的探究
科技视界(2016年15期)2016-06-30 12:26:49
西部地区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咨询服务优化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12期)2016-05-25 08: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