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仲生
摘要:魏润田先生在60年育生涯中,始终坚持“三个注重”。即在教书育人方面,注重确立教书匠和教育家相融合的重道理念;在学为人师方面,注重确立严谨治学、厚德载物和教学相长、不断创新的研究精神;在以身立教方面,注重弘扬献身教育和淡泊名利相一致的师德风范。在他所著60多万字的《惠济堂文集》中,特别是对教育和家教等方面进行的专题论述,形成了他教书育人、教学相长、知行合一、博爱存心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魏润田;教育;思想
杞县著名教育家魏润田先生,名樾森,字蔭普,号润田,以号行。出身于河南省杞县一个三代从事教书的教育世家和书香门第。从1941年春被聘为塾师教学,1943年先后被聘到杞县中学和凤凰台学校任教,1946年任学校训导主任,1952年任杞县中学教导主任,1954年任杞县二中(原杞县中学)副校长,1962年任杞县五中(后更名为杞县高中)副校长主持教学工作,至2000年,教育生涯60年。离休后享受县级待遇,著有《惠济堂文集》四卷,享年96岁。
魏润田先生的教育思想,主要是他在《惠济堂文集》中的著述,也散见于他的谈话和平时的言传身教。本文系作者在学习和研究中的心得感悟。
一、教育的目的是教书育人
魏润田先生注重继承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育理念;注重坚持关于“教书育人”的新社会教育目的;注重贯彻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方针;注重实践关于全面教育的创新教育思想。
魏润田先生的教书经历十分丰富。他从任教旧式私塾和私立学校,到任教新社会公立学校和改革开放后的学校;从任教3年多的初等教育,到任教40余年的中等教育;从任教语文、历史、政治、地理课的教学,到长期担任学校领导职务并一直坚持兼课的实践。在魏润田先生的教育生涯中,他结合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在对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研究中指出:“教育是教书育人,以教书为手段,以育人为目的。”(《惠济堂文集》第3卷217页)明确教师要树立教、学、做并重,教、做、研并重,教、研、创并重的教育理念。他从教育实践出发,深入探索教学的内在规律,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守纪律、爱劳动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惠济堂文集》第3卷218页)要求学生要德才兼备、文理兼长,学、做、研、创相结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成为报效国家和人民的有用人才。他强调:“尽到了教书育人的责任,才是真正的教育家。”(《惠济堂文集》第3卷219页)
二、教育的方法是教学相长
魏润田先生指出:“孔夫子因材施教,那是为了培养人才。我又想出因人而教,目的是培养能自立、自信、自强的人。”(《惠济堂文集》第3卷232页)他强调:“教育工作者,应当很好地研究因人而教的方法。对学生应了解他的家世、环境、个人潜质等方面的情况。然后研究教育他的办法,并时时总结经验,因其人而教育人,将他培养成自立、自强、自信的社会上有用的人。”(《惠济堂文集》第3卷233页)
魏润田先生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教學相长、厚德载物、促进师生共同提高的教育方法以及新型的师生关系。他不仅注重传授基础知识,而且注重启发学生的基本能力;不仅注重课堂上下的交流对话,而且注重在社会发展变化中的教育思考,以及个人教课经验、学生学习程度和相关学科专业理论的创新研究。如,他在语文课教学中,注重授业解惑基础知识和提高品学素质并举;在政治课教学中,注重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在历史课教学中,注重唯物史观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讲解;在地理课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和保护美好自然生态环境的情怀。
三、教育的实践是知行合一
魏润田先生强调“文以明道、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他认为,随着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教师必须着眼于知识化、科学化、现代化、全球化的新视野,必须着眼于在变化中坚守、在传承中创新的实践。
魏润田先生极为敬佩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他经常宣传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平民教育、实践教育、全面教育和社会需要教育的主张。认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对当今的初等、中等教育和社会大众的教育,依然有着重要的启迪和感化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停停办办,停办后魏润田先生被抽到县委党校工作,到乡村教农民学哲学。他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怀着极大的热情,白天与农民群众一块下田劳动,夜晚结合农业生产讲解哲学知识,讲解“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魏润田先生认为,为农民谋幸福、教农民学哲学、提高农民的知识和觉悟意义重大。
魏润田先生经常讲:“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发展的实践能力。”他的次子13岁时因文革停课而务农,后又因教育调整学校减少年龄超限而高中肄业,停学后曾在生产队担任农业技术员。魏润田先生不仅经常鼓励其掌握农业新技术,学习外地新经验,而且一回家就到田地里察看庄稼的长势,有时还和社员一块劳动。后来,其次子负责的生产队棉花试验田获得大丰收,得到公社、大队领导的表扬和乡亲们的赞扬。
四、教育者要博爱存心
《礼记》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魏润田先生认为,教师的必备品质是爱他的学生,要用自身的道德人品和学识熏陶学生的健全人格。他从1941年春开始教私塾时,就坚定着报恩的思想。不仅做到辛勤耕耘,而且牢记自己6岁时即跟随母亲寄居在外祖母家,在贫寒孤苦生活磨难中得到了收留和关照。因此,在开学前,毅然决定对近10名侯家表弟表侄免收一年的学费,同时对2名家庭较为困难的学生少收学费。
在文化大革命中,魏润田先生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主动承担责任,保护教师干部。在对1962年他到学校任职前的问题,以及关于包庇副书记的指控,他提出有档案书面材料作证,说明得到谅解后,他还是认真检查个人的缺点、错误和不足之处。时杞县五中领导班子成员副书记、副校长和教导主任3人中,副书记在外地搞社教,面对红卫兵坚持要他首先发言批斗教导主任时,魏润田先生在无奈的情况下认真地说:“咱们过去执行的单纯升学观点,以及工作中的问题,你在我的领导下,你要深刻检查,我更要深刻检查!”就因为这句话,一场大的批斗会随即结束了。他正确对待师生的爱心和耐心,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理解。若干年后,很多当事者还称赞魏润田先生宅心仁厚的长者风度。
魏润田先生在教学中,经常用陶行知《四颗糖果》的故事教育学生,鞭策自己,同时也教育老师们学习陶行知“待学生如亲子弟”的榜样。1980年,在部队工作的儿子寄回的一封家信,被邮递员错投到沈丘县高中,一学生看到后,及时按信封地址又转寄到杞县高中,并写信说明情况。魏润田先生收到信后,高兴地称赞该同学讲仁义素质高,随即给这位同学去信致谢,并给其学校去信进行表扬。
俄国大思想家、大作家托尔斯泰说过:“如果教师既爱他的事业,又爱他的学生,那么他就是一个十分好的老师。”魏润田先生在60年的教育生涯中,既注重以他的学术魅力传播知识,又注重以他的人格魅力诠释师爱的真谛。正如他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文中所强调的:“学高身正,思想言行成为群众学习的典范,这就是对师范的解释。这样的人,才能真正为人师表,为人模范。”(《惠济堂文集》第2卷1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