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方案在脾胃气虚型胃脘痛中的应用效果

2019-09-10 07:22董云潇
介入医学杂志(英文) 2019年3期
关键词:胃脘痛

董云潇

摘要: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A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B组在A组条件上加入中医护理方案。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 10 d 后, VAS 及 PSQI 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脾胃气虚型胃脘痛中,效果可观,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荐应用。

关键词:  中医护理方案  脾胃气虚型  胃脘痛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的一种临床常见和多发病。其中脾胃气虚为其主要证型之一,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1]。在临床,胃脘痛又称为“胃痛”,属于常见的一种胃部疾病。胃脘痛主要发病机制为气血不调,使患者脾胃受损,引起胃脘部疼痛症状。 对胃脘痛患者,其见临床症状表现为食欲缺乏、心窝部疼痛明显以及胃脘胀满等,具有反复性特点,临床治疗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为主,但部分患者疗效不佳,反复发作。不仅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降低其生活质量。脾胃气虚型胃脘痛的临床治疗上多采取西医的诊断以及治疗办法,但是治疗效果并不显著。为帮助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减轻疼痛,降低疾病对生活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86例进行中医护理研究,并且获得了良好的结果。以下为主要研究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后均与慢性胃炎伴脾胃气虚的诊断相符。将其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其中,A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39.8±7.3)岁;B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37.7±7.8)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情况辨证给予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中药治疗,观察开始当日即给予中药汤剂,水煎至 400 mL,早晚分服,1 剂/d。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即严密观察患者病情,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合理饮食。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中医护理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① 辨证施护:对不同症状的患者,应予以不用护理方式干预,对胃痛隐隐、四肢不温以及舌淡苔白患者,应以温中健脾、和胃镇痛的原则,尤其注意保暖 [4] 。 ② 饮食干预:患者定时进食,注重规律饮食习惯。 食物以补中健胃为主。患者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切忌暴饮暴食,避免刺激胃黏膜而引起的胃痛。 ③ 中医特色技术: a. 穴位按摩法。 患者仰卧位,按摩患者的内关、中脘、四缝穴等穴位,每穴位时间均持续 15 min 。 b. 艾灸法。取两小根艾条,分别插于艾灸木盒内,取患者的中脘穴及神阙穴位,艾灸时间为 15 min , 2 次 /d ,并随时观察其艾灸情况,嘱咐其卧床休息。 c. 情志护理。 多与患者交流,帮助其消除紧张、恐惧等情绪,积极面对生活。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及干预 10 d 后护理效果、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效果评价标准:干预后患者症状改善程度超过 90%为痊愈;超过 70%,但未达到 90%为显效;超过 30%,未达到 70%为有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改善程度未达到 30%为无效 [4-5] 。总有效率=1-无效率。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进行评定,量表评分为 0~10 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睡眠质量以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进行评定,量表满分为 0~21 分,分值与睡眠质量呈反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均数±s )表示,采用 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行统计学分析,采用 χ 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干预 10 d 后,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 95.0%(57/60),其中痊愈 23 例,显效 25 例,有效 9 例,无效 3 例;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 78.3%(47/60),其中痊愈 16 例,显效 18 例,有效 13 例,无效 13 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 2 =7.212,P=0.007)。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 10 d 后 VAS 及 PSQI 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 VAS 及 PSQI 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 10 d 后,兩组 VAS 及 PSQI 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脾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和运化水谷,饥饱失常、劳倦过度、情志不遂及感受外邪均可致脾胃受损,而发为胃脘痛。临床上,脾胃气虚为胃脘痛最常见证型,表现为胃脘隐痛、神疲乏力、纳差、手足不温及舌淡脉缓等。此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迁延不愈及服药周期长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2]。因此,为提高治疗效果,在给予患者有效中药治疗的同时联合中医护理干预非常必要。

在中医护理中,中医护理技术在脾胃气虚型胃脘痛的护理中具有积极意义。 其中艾灸法操作简便,可使药性随着体表的穴位渗入人体中,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通过艾灸神阙穴,可达到温中散寒、温通经络以及行气活血之效,使得人体的百脉气血的调节。 穴位按摩属于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应用内病外治原理,在按摩的过程中,促进人体阴阳平衡,且具有疏通经脉之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医组的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传统组, 中医组的 VAS 、 SAS 评分均低于传统组( P<0.05 ),提示中医护理方案用于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中,可达到良好效果,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方案干预的效果显著,临床实施方便,值得推荐应用。

引用文献

[1]樊娇娇.脾胃气虚型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J].光明中医,2018,33(18):2769-2770.

[2]魏建华,韩静.中西医结合护理用于胃脘痛患者的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0):142-143.

猜你喜欢
胃脘痛
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40例疗效观察
中医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研究概况
基于扶阳思想对胃脘痛中医各证型分布的探讨
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对胃脘痛患者70例疗效的影响
中医辩证治疗胃脘痛的疗效观察
中医综合护理方案在肝胃气滞型胃脘痛的应用
养阴疏肝法治疗胃脘痛43例疗效观察
浅谈胃脘痛患者应用加味肝胃百合汤治疗的临床有效性
活血化瘀法治疗胃痛45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