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荣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阐述临汾地区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实践路径,分析推进中的不足并提出对策,以期对推动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金融知识;国民教育;体系
一、山西省临汾市推动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实践路径
(一)立足实际,编好“一本书”
给孩子们送上人生“第一本金融书”是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起点。为了编写一本切合学生实际需求的金融知识读本,深入学校实地调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理解力与知识结构,广泛征求学校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改进,最终,为孩子们量身打造了集金融知识与诚信理念于一体的《金融与诚信》知识读本,包含了货币的起源与发展、我们身边的银行、小小理财家、认识身边的银行、生活中的诚信等5个层次14个小节的知识,并以卡通彩图、故事、贴士、诗歌等多样的形式予以呈现,该读本于2016年4月由中国金融出版社正式出版,并于2017年再版印刷。
(二)凝聚合力,找准“突破点”
在推动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过程中,该行以“金融、诚信、教育相结合”为突破点,提出了“在普及金融知识的同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赢得了地方部门的充分肯定,得到了临汾市教育局的全力支持与配合,《金融与诚信》被纳入德育课程,在全辖一千多所小学的五年级学生中得到推广。《金融与诚信》在全市小学推开,对于推动临汾经济发展、提升教育水平,建设诚信临汾、和谐临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志愿先行,建立“辅导站”
为了让《金融与诚信》知识得到更专业的解读,该行建立金融青年志愿者“课外辅导员”沟通机制,由30余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的青年志愿者担当辅导员,开设金融知识辅导班,对教学模式、课件制作、知识要点等进行专题讲座及研讨,并对课程的教学情况、师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性评估,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式、调整教学进度,建立了由“辅导员到教师再到课堂”的教学路径,实现金融辅导员与授课教师及学生之问的互动交流,使金融知识得到了专业化的解读。
(四)寓教于乐,开设“特色课”
为了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启发性和可接受度,该行积极与学校联合、创新实践“互动教学式”特色课堂,将《金融与诚信》教育定位于“寓教于乐、初步认知、逐步深入、重在启迪”,通过才艺展示、诗歌朗诵、小品表演、心得感悟等形式,展示了学生对金融知识与诚信文化的理解,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了解金融知识,渗透诚信做人的理念。
(五)银校结合,打造“新阵地”
为提升《金融与诚信》学教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推动金融与诚信教育从理论向实践延伸,该行以金融机构网点为依托,在全辖设立了“红领巾”金融教育实践基地。结合《金融与诚信》读本内容,设计实践体验方案,利用节假日开展特色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置身银行网点,亲身体验金融生活,提升学金融、懂金融的兴趣,切身感受知诚实、明诚信的人生道理,让家长在“亲子活动”的广泛参与中、与银行“面对面”的沟通互动中,潜移默化地提升金融素养,渗透诚信理念,进一步增强传播效应。
(六)持续跟踪,注入“活力剂”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两年来“金融与诚信”进课堂的实施效果,客观评价此项一厂-作对构建金融知识教育发展长效机制的“贡献度”,从而找准问题、补足短板,为进一步推动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增添活力,临汾市中支创新构建“金融与诚信”知识主题教育“五维测评”体系,从接纳度、渗透度、辐射效应、传导效应、延伸效应五个方面对2016~ 2017两个年度评估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针对评估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两年来,累计抽样跟踪评估学校821所、覆盖面达78%,评估学生21000名、覆盖面为21%,开展知识测试318场次、师生座谈会66场次,同步向学生家长发放调查问卷21000份,向社会公众发放问卷4800份,促进了金融与诚信主题教育的有序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协调联动机制尚待完善
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是一项需要政府、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和教育部门联动配合的工作,虽然临汾市在推动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开展过程中建立了一定的协调联动机制,但在资金支持等方面仍需完善。2018年,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携手捷信消费金融公司为辖区5个国定贫困县小学生出资购买《金融与诚信》读本,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五个地区资金问题,但不可忽视的现实是其他地区学生读本费用仍旧主要是由人民银行和各金融机构出资解决,读本费用尚未列入地方财政预算,费用问题仍然是阻碍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方面。
(二)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发展不均衡
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城市地区发展迅速,农村地区发展较为缓慢的现象。在调研中笔者对城乡学校的开课情况、课外实践活动情况进行量化对比分析后,发现农村地区学校在开课频率、参加“红领巾”金融教育实践基地特色活动等方面均与城市地区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对农村地区家长和社会公众填报的问卷调查分析看,存在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与资金支持、师资水平、教学设施、家长受教育水平等因素相关。
(三)评估工作的规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从评估方式上仍是以传统的问卷调查、座谈、知识测试等方式为主,对受众群体的接受程度、受教育后经济行为的改变情况等,还缺乏全面有效的调查研究。二是从评估维度分析看,仍是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较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元化、多层次的评估指标体系还未建立。三是从评估组织上看,还是以自评估为主,尚未引入中立的社会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
三、建议
(一)部门联动,凝聚合力,推动建立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长效化机制
加大与地方政府及教育、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进一步完善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长效机制。从金融与诚信教育对优化区域金融环境,构建诚信社会、提升全民金融素养的角度提请地方政府针对金融教育费用(读本订购、教师培训、效果评估等)设立专项资金,列入政府预算,为构建金融教育长效机制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也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南总行商请财政部同意后,将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收入的一部分用于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同时,鼓励金融机构、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等组织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提供资金,形成以财政预算为主体、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收入和其他机构组织捐助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二)加强沟通,多措并举,逐步改善農村地区金融教育落后局面
农村是低净值人群聚集地,农民的金融能力欠缺、风险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淡薄,在下一步工作中,一是要强化与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学校的沟通联系,定期举办农村地区教师金融知识培训班,增强培训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提升教师的金融知识水平;二是要切实发挥“红领巾”金融教育实践基地作用,组织农村学生走出教室、走出课堂,通过“零距离”“全方位”的接触金融,了解金融,增强其学金融、明诚信的兴趣,进而提高金融实践能力:三是要依托“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金融知识普及示范点”的农村宣传阵地,面向农民群众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宣传教育,逐步转变农村地区居民金融观念,使其明白从小接受正规金融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家长及社会公众对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认可度和接纳度。
(三)开拓思维、积极探索,构建科学规范的评估指标体系
在传统的问卷调查、座谈、知识测试等评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评估方式方法,加强对受众群体的接受程度、受教育后经济行为的改变情况等方面测评、研究:在评估维度分析和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方面,强化定量指标的采集和运用,形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元化、多层次的评估指标体系;在评估组织方面,继续改进完善自评估工作。同时,引入中立的社会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进一步提升评估的科学性和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