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摘 要:《镇魔调》作为一首移植作品,是鹿头琴自研制成功以来移植改编作品中较为成功的作品。鹿头琴作为一件新开发乐器,融合了盛行于内蒙古地区胡琴家族各件胡琴乐器的主要特点。它不仅可以模仿这些乐器的演奏风格,也拥有着别具一格的音色及演奏特点。本文通过笔者对这首作品的亲自演绎,将演奏的心得体会及发现的问题予以总结,期望对自己今后胡琴演奏及创作方面积累经验,并探索道路。
关键词:鹿头琴;移植;潮尔
一、鹿头琴与《镇魔调》介绍
胡琴作为拉弦乐器,已在中国的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它种类多样,音色各异。不同的胡琴因地域不同而风格各异。在内蒙古地区主要流行的胡琴有马头琴、潮尔琴、二胡、蒙古四胡与鹿头琴。鹿头琴是由内蒙古艺术学院戴淑萍教授于2007年研制而成的。它有效的融合了四胡、马头琴、潮尔琴及二胡的特色,音域较二胡与四胡低一个纯五度,是一件中声乐器。它一经推出便被编入内蒙古艺术学院潮尔乐团中,并在乐队中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鹿头琴的音色较为沧桑,低沉,既可在合奏中发挥着中声部的衬托及填充作用;又可在合奏、重奏、独奏中担当主奏作用。
鹿头琴形制和二胡与四胡较为相似。经过多次的研制实验后形成了现在普遍使用的第三代鹿头琴。它由琴头、琴杆、琴筒、琴轴、琴弓等组成。琴头为鹿头。鹿在蒙古族的文化中是较为尊敬的神物,“苍狼白鹿”的传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此。鹿头琴鹿头的设计就很好的体现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鹿头琴的弓子被设计为雙弓,且琴弦的距离加宽,须在单弦上分别按音。这为演奏音程提供了方便。鹿头琴的琴筒采用梯形,形状似马头琴琴筒,较二胡及四胡的琴筒大了一倍。这样的设计让鹿头琴的音色醇厚有力,且为模仿潮尔琴与马头琴提供了便利。
《镇魔调》这首乐曲是由内蒙古艺术学院戴淑萍教授改编而成。这首乐曲最初的名字是《蟒古斯曲调》,是由色拉西先生创作的一首潮尔琴独奏曲。之后由齐·敖特根巴雅尔改编为马头琴独奏曲《蟒格斯》。最后又被移植改编在鹿头琴上。蟒格斯是蒙古语,翻译为汉语则是魔鬼的意思。主要讲述了英雄镇魔的场景。潮尔琴在演奏时往往使用传统的定弦法,正四度定弦法。所谓正四度,则是里弦为低音,外弦为高音。在《蟒古斯》的演奏中,同样运用了正四度定弦法。而鹿头琴是五度定弦的,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为了保留蒙古族传统定弦法,则在千金的上方安装了一枚副骨。这枚副骨起着一个调节器作用。将它卡在琴弦上,鹿头琴的五度双弦定音即可变为四度。在潮尔琴和马头琴上演奏时,全曲都为四度定弦演奏而成。而鹿头琴由于副骨改变定弦的便利性,在演奏此曲的过程中,将全曲分为两种定弦方式,即四度五度定弦的混合使用。乐曲的三段分别运用了五度、四度、五度定弦。乐器定弦的不同可以改变一个乐曲的音色及明亮度,从而改变乐段的音乐风格。鹿头琴的这一改变,在模仿潮尔琴特色之余发挥了自身优势。
多声音乐是蒙古族音乐的一大特点。从蒙古族的非遗“呼麦”演唱中可以看到这个特点。它的多声性主要体现在持续音上。就拿呼麦来说,演唱时持续保持一个音同时在它的上方飘出一个旋律。聆听呼麦,可以听到“小溪的流水声”“冰雪的融化声”......鹿头琴有效的运用了这一音乐风格。由于鹿头琴弓毛放于两弦之间,不能一弓拉双弦,所以双弓毛的设计为同时拉响两根弦提供了方便。故而《镇魔调》全曲保持了双弦演奏的特点。保留了多声风格,凸显了传统性。
二、对《镇魔调》音乐风格的把握
在内蒙古科尔沁地区,民间便有蟒古斯因·乌力格尔这种艺术形式,它属于蒙古族英雄史诗形式。一般由被称作“潮尔奇”的民间艺人边演奏潮尔琴边说唱来表演,主要讲述英雄除魔故事。《镇魔调》改编于这种体裁,保留了浓厚的民间特色。我从重音和装饰两方面来把握这种特色。
首先是重音的处理。笔者由于从小学习二胡,在演奏二胡乐曲的大多数情况下,乐曲的重音处理较委婉。但是在蒙古族的音乐中,重音更朴实厚重。长时间的游牧状态成就了这个民族热烈奔放、直爽豪迈的性格。所以他们在演奏音乐时音乐处理较为直白,旋律中多了一丝刚劲和质朴,运弓较为有力。故而在演奏我将此特点运用在内。
蒙古族的装饰处理也是较有特色的。蒙古族音乐中常用的装饰有滑音、三度打音。在二胡的演奏中,滑音长使用上滑音,即从低音方向滑向高音方向。而笔者经过观察和请教多位蒙古族马头琴及四胡演奏者发现,他们在处理音乐时,下滑音,即从高音方向滑向低音方向,是他们处理音乐中较为常用的滑音类型。下滑音较上滑音的处理多了一丝内敛忧郁的气质。所以在处理《镇魔调》的旋律时,我在滑音的处理方面多选用了下滑处理。打音在胡琴的演奏中,是较为常用的装饰音之一。且在运用时如不加说明,多以二度打音为主。但在蒙古族风格中,常使用三度打音。我将这一特点也运用在了我的演奏中。
三、在演奏中发现的问题
潮尔琴和马头琴都属于可一弓拉双弦乐器。而鹿头琴由于双弦设计,虽然可以奏出双音,但是双弓力度控制确是演奏者该注意的问题。笔者在演奏中对此问题深有体会。首先,在演奏旋律时双弦是同时发声,且鹿头琴由于比潮尔琴高了一个八度,它的泛音在发声时比潮尔琴的音量要大很多。另外,由于弓子的双弓演奏都由右手完成,所以双弦所使用的力量较为均衡。且在演奏乐曲时,旋律中里外倒弦也较为频繁,所以很容易出现持续音压过主旋律的现象。这就要求在演奏中要尽量做到旋律所在的弓毛给予的压力要多于持续音声部给予的压力。以做到突出旋律音声部的效果。
第二点是平衡模仿和突出自身特点的问题。《镇魔调》这首乐曲主要由鹿头琴模仿潮尔琴特色改编而来,突出的是潮尔琴的特色在鹿头琴上实现的效果。但是鹿头琴毕竟是一件独立乐器。它有自身独特性。笔者在演奏这首乐曲时,是在尽量突出模仿潮尔音色特点基础上,在第二段快弓段落部分着重突出鹿头琴演奏技巧的。那么,在演奏移植作品中该突出该作品的“移植”性还是乐器的个性,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四、小结
鹿头琴作为一件新兴的带有浓厚民族风格的乐器是具有较强的发展力的。它独特的音色和对流行于内蒙古地区各件胡琴乐器的综合力使其具备了发展潜力。通过演奏《镇魔调》这首移植作品,也让我切身体会到了该件乐器在表达蒙古族传统风格乐曲上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