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几百年来,徽州孕育了徽州特有的地域文化-徽州文化,在中国文明的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相应的徽州意象的影视传播则是徽文化在当代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整理可见,现有的意象研究大多分散在文献、历史、建筑、艺术学、美术、旅游文化产业等专门学科,对于影视作品中的徽州意象及其传播的资料库研究存在一定空白。徽州意象主要以多种符号出现在《卧虎藏龙》和《大黄山》为代表的影视作品中,其主要体现的就是中国儒家文化。构建影视作品的徽州意象传播模态,能够很好的传播中国文化,这是如今影视作品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关键词:纪录片;徽文化;徽州意象;传播
本文系黄山学院2018年校级科研项目(徽州文化类)《影视作品中的徽州意象与传播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2018xhwh015.
一、引言
徽州意象是徽州记忆和文化的载体,其中很多意象在影视作品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触觉冲击,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标识。比如徽州建筑、宗教、文化等都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出现在影视作品中传达给观众。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以影视作品《大黄山》和《卧虎藏龙》为例加以剖析,能够使得徽州意象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定位更加明确,同时给影视作品运用徽州意象提供一定的借鉴,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感受到徽州的魅力。
二、电影作品《卧虎藏龙》对徽州意象的传播
影视作品中都会有大量的徽州意象的表达,比如徽州的绿水青山,粉墙黛瓦的徽州建筑、徽州传统宗族文化等大量的徽州意象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传播着徽州特有的文化。在《卧虎藏龙》中有一段李慕白和玉娇龙在竹林之上及黄山翡翠谷的打斗,演员以徽州特色的木坑竹海和青山绿水为背景,借助威亚特技打斗,人影翻飞,白衣绿景,造型优美,营造出空灵的意境。黟县宏村小桥流水的南湖,环抱粉墙犹如明镜的月沼,也在《卧虎藏龙》中不断出现,导演以水墨宏村的经典画面展现给观众宁静而富有古中国书卷气息的意境。徽州祠堂在《卧虎藏龙》中也作为镖局的实体多次出现,俞秀莲继承其父开设的镖局,其取景位置便是宏村的汪氏宗族祠堂。祠堂在影视中通常作为封建礼教的化身,在本片中不仅映射礼教秩序的无情和冷酷,更成为玉娇龙和俞秀莲决斗的场所,转换为自由与秩序冲突的绝佳舞台。祠堂中视觉上比较鲜明的楹联,又将徽州宗族文化元素潜移默化地传达给观众,画面中两幅楹联和楹联中间的彩色祖容像十分醒目,楹联上书:“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春祀秋尝遵万古圣贤礼乐。”这幅楹联就是说明了俞秀莲“一家世代源流”、女承父业的身份设定。祠堂这一徽州宗族文化的意象在《卧虎藏龙》中表现得十分到位,这主要是由于导演和制作者对于徽州祠堂意象的把握,对于徽州文化的深刻理解,可以说是对原著的成功改编和实体化。
三、纪录片《大黄山》对徽州意象的传播
2014年1月播出的《大黄山》从人文、历史和自然三个方面描述了大黄山地区各种各样的意象,在当时引起巨大的反响。比如《筑梦徽州》,就很好的介绍了徽州的杨家村,从房屋结构的介绍来展开了徽州的文化。几百年来杨家村的房屋都是以土楼为主的,其实就是用泥土建成的房子。杨家村的居民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设计了冬暖夏凉、通风透气的土屋,即便如今建造技术不断发展,出现了多种多样方便实用的建筑,杨家村依然保持使用原来的土楼,没有选择现代化的建筑,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多年来居住土楼已经成为当地人的习惯,二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留。《石破天惊》主要是通过道教文化对于黄山的历史进行了表述,佛道两教一直都是中国传统的宗教民族文化。片中介绍了唐朝末年罗氏家族建设的呈坎村建筑,运用了道教中的八卦方位文化,在道教中经常用八卦方位来为建筑选定地址,这样可以为后代寄予更多繁荣昌盛的殷切希望,这是家长对于家庭的重视,对血缘关系的重视。这让徽州蕴含的宗教意象通过影视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徽州黟县另一座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承志堂,其中耗资巨大闻名遐迩的就是冬瓜梁木雕,木雕上刻画了35个栩栩如生的不同形态的人,让观众不得不感叹中国高超的雕刻技术,但是在雕刻的背后反映出又一古中国文化现实:重农抑商的封建社会极度轻视商人,将商人看作最下等的阶层,承志堂的主人王定贵设计如此雕刻,就是想得到社会的尊重,反映出徽州的一大特色——商人居多,并且极度渴望社会地位。《大黄山》通过对冬瓜梁木雕为代表的徽州建筑意象的描述,传播了徽州当地徽商群体的思想观念及风俗文化。
四、结论
总的来说,介绍徽州、应用徽州意象的影视作品质量如何,一来极为考验导演和制作者的专业功底,二来是看其对于徽州传统文化意象的理解程度。只有对徽州的建筑、风水、文化、自然地理这些意象符号有了深刻的了解之后,才能理解这些意象背后的歷史和文化。比如电影《卧虎藏龙》对于徽州祠堂这个意象的运用,《大黄山》对于呈坎村风水布局的解读,都离不开导演和制作者对徽州建筑所蕴含的深刻内涵的充分理解和掌握再造。通过对成功运用徽州元素的影视作品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只要把握住了徽州自然和徽文化的深刻内涵,对这一儒家文化综合体有深入的理解,在影视艺术作品中的徽州意象视觉表达和传播就能发挥出奇丽的效果,给观众呈现出不一样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叶显恩.徽州文化的定位及其发展大势——《徽州文化全书》总序[J].黄山学院学报,2017,7(2):8-12.
[2]吴恙.电视纪录片《大黄山》跨文化传播研究[D].安徽大学,2015.
[3]卞行健.电影艺术作品中的徽州元素——以《菊豆》和《卧虎藏龙》为例[J].电影评介,2016(2).
[4]戎章榕.无梦到徽州[J].科学与文化,2017(1):34-35.
作者简介:何俊威(1990-),江苏新沂人,硕士,黄山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与影视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