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下“舆论反转”现象的失范与反思

2019-09-10 18:26祝熙航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3期

【摘要】:舆论反转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下舆论扩散的过程中,由于出现报道倾向的反转导致情感态度发生逆转的现象,它的出现对新闻真实性以及当下的舆论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后真相时代的大背景下,新闻的真实性显得愈加扑朔迷离,对舆论的控制也显得更加捉襟见肘。本文就“重庆大巴坠江事故”为由头,分析当前舆论场结构特点及舆论反转现象的失范与反思,并针对后真相时代下舆论传播的实际情况,提出重构舆论引导格局和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重庆大巴坠江事故 后真相时代 舆论反转

一“重庆大巴坠江事故”舆论反转原因分析

(一)媒体报道过度失范

在10月28日“重庆大巴坠江”事故发生后,北京青年报首先通过微博发声:“重庆大巴车坠江,政府正组织救援”,随后随着现场视频的陆续发布,大量报道在各个媒体平台上涌现。14时许,新京报发文称是因为穿高跟鞋的女司机逆行导致大巴失控坠江,后澎湃新闻、中国日报、环球网等官方主流媒体也发布类似报道,事件由此定性。随着当日18时许官方公布坠江事件的具体原因后,此事件成为反转新闻,媒体报道的角度和目标发生逆转。

在此次事件的媒体报道中,媒体的报道凸显出当下传播的失范,媒体注重追求时效性的“直筒式传播”,只注重快而不注重全面,这种碎片式传播方式直接导致了网民的情绪的偏激化。媒体在报道过程中过于片面化、标签化,在事件的全部真相浮出水面之前就已经给事件定性成为“穿高跟鞋女司机逆行导致大巴坠江”,且没有一家媒体对此定性產生一定程度上的怀疑,而是选择纷纷追求受众的流量而选择跟风报道,在报道的过程中,许多媒体再次贴上“女司机”的标签进行传播,以此来吸引受众的目光,引起全网对于“肇事女司机”的讨伐。此外,媒体求浅不求深的“粗放式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事件的反转,媒体对于事件的报道更多的是根据网上其他信息来源的改写,并没有深入一线去进行采访报道,这种只停留在表面而不深入事件的报道也成为当下传媒报道的诟病。

(二)政府回应过于官方

舆论回应的基本任务就是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做出解答,起到传播信息、互通有无、缓解矛盾、维持秩序等作用,但是在重庆官方的回应中我们不乏看到“高度重视”、“体恤民情”、“全力开展”等过于官方的字眼。在官方的回应中,民众最需要知道的是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事件的进展程度以及事件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而不是官方的自说自话、回应失当。

(三)网民行为举动过分极化

在事件第一次被媒体定性为“穿高跟鞋女司机逆行导致大巴坠江”,网民就展开对于该司机的讨伐,甚至进行网络暴力攻击,“女司机马路杀手”的话题和“重庆大巴坠江”一起登上热搜,导致原本是一起惨痛的坠江事故,瞬间变成全网对于女司机的舆论审判。随后随着事故视频的公布,网民又把舆论的焦点对准事故公交上已经亡故的乘客,批判其看客心理,做着车上如果有售票员的假设。

二“重庆大巴坠江事故”舆论反转现象反思

(一)媒体应遵循“新闻专业主义”的报道范式

新闻可以求快,但是结论不能求快,正是因为此次媒体对于事件的妄下结论,才导致了事件的剧情反转。媒体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应当遵循新闻专业主义,追求真实和客观。记者应该深入现场,报道来自于现场的一手材料,而不是奉行信息的拿来主义,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在“信息流瀑”的时代背景下,“人人都有麦克风”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图景,但是职业新闻人所不能被替代一点就是新闻的深入性。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传播的立身之本,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不能被网络纷繁复杂的舆论所左右,要始终在信息的海洋中做好“灯塔”这一角色,健康、正态地去引导舆论,做舆论传播的过程中当好定音鼓。

(二)官方回应应满足受众期待

在突发事件中,舆论的传播需要政府去引导,政府应该加强自身的危机意识,充分地认识到网络舆论的重要性以及加快舆论反应的速度,以此维护政府的公信力。其次,政府应该建立健全舆论管理的规范与要求,做到及时回应、多渠道回应、高频率回应以及做到回应的权威性与针对性,切勿踏入对抗式回应、回应失当、逃避式回应等问题回应半步。在注意力缺乏的时代背景下,政府应做到“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的良好舆论传播长效机制,积极引导舆论,避免出现“次生舆论”以及“二次危机”。在回应时政府应当满足受众期待,不说套话、空话,在引导舆论走向的过程中做好定盘星。

(三)网民行为举动应做到理性与感性相结合

网民是网络舆论事件中的主要参与者,随着事件传播速度的加快,“后真相”时代下出现舆论反转已是常有现象,网民置身于真假难辨的“拟态环境”中,难免会迷失方向,很容易在舆论的浪潮里追波主流。新闻事实反转之快、舆论倾向反转之彻底,在政府和媒体警醒与自省的同时,网民应该在事件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怀着审判的态度去接受信息、分析信息,而不是一昧地去迎合信息。此外,网民应当重视与意见领袖的交流与合作,加强自身自律能力,积极利用社交媒体以及NGO帮助调查、化解事件危机,行为举动应做到理性与感性相结合。

三 结语

“重庆大巴坠江事故”用十五个鲜活生命的消逝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思考。在“后真相”的时代背景下,解决新闻“舆论反转”现象并不能一蹴而就,而需久久为功,即需要媒体、政府、网民三者合力。在当前信息海量、互联网发展的时代,媒体记者需要提升自己作为“无冕之王”的责任意识,深耕新闻创作,表达传播之美,政府需要在舆论的引导中做好风向标、当好定盘星,网民需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在行为举动中做到理性与感性的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易艳刚.“后真相时代”新闻价值的标准之变——以“罗尔事件”为例[J].青年记者,2017,4:17-19.

【2】王秋菊.后真相时代的舆论特点、引导难点及建议[J].青年记者,2018,16:22-24.

【3】席海莎.浅析后真相时代下的舆情反转[J].新闻知识,2017,9:22-25.

作者简介:祝熙航(1995.03—),男,汉族,籍贯:江苏省宿迁市人,学历: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单位:山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