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多媒体技术以其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多媒体; 应用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力求探究知识和技能、带有强烈愉悦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它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也在学习活动中生成与发展,它可以成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作为小学生,他们的注意状态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一切学习活动包括语文学习活动在内都应该有浓厚的兴趣伴随。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认真地研究、敏锐地捕捉,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深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像、图片剪辑而成,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的教学环境中。借助形象直观的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积极、富有情趣的学习环境,通过刺激学生产生想象的心情情感,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如《王二小》一课,可以先播放关于王二小的电影录像,激烈的战斗场面,震撼人心的枪声、炮声,无不深深吸引学生。当屏幕上出现敌人用刺刀刺向王二小时,学生们一个个睁大了眼睛,这无疑创设了一种很好的情境,非常轻松地把学生引进了课堂教学之中。再如教学《小竹排在画中游》一课,先播放江南风景,并配以音乐,一开课,便能把学生引入意境中去感觉江南的美好风光。
二、充分感知,把握重点难点
学生的认识遵循着“具体一抽象一具体”这一规律。在突破重难点时,通过多媒体提供形象、丰富的信息,把看不见、摸不着、讲不透、听不懂的教学内容变成形象直观和通俗易懂的多媒体信息,充分让学生感知,从而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我们要在降低“坡度”上下功夫,使学生能“跳”、愿“跳”,在普通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甚至无法讲清楚的重点、难点,应用多媒体直观而形象展现出来,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记忆效率,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实现教学目标。
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后,可创设情景、直观形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有意、有序地观察事物,同时也可使课文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字词变得容易理解。比如“懒洋洋”一词,让学生去理解,学生没看到画面之前会说“很懒”“懒得很”等笼统的词语来表达,让学生用动作表演,他们就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当看过画面之后,再让他们去说,他们会说“躺在地上什么也不干”“躺在地上,跷着腿,摇着尾巴,什么也不干”等等。他们会用更丰富的词语来描述他们理解的词意,再让学生去演一演,他们会学着画面上的小狮子,跷着腿,哼着调,把小小狮子的懒样子表现得惟妙惟肖。还有的学生自己创造出更好的语言和动作,他边摇头晃脑边说:“嗯!今天天气真好呀,晒晒太阳多舒服呀。”就这样,他们轻轻松松地就化难为易了。学生对听故事,看动画兴趣十足,把学习材料变成动画,那效果比任何说教都有效。当学生尽情地享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美妙声光变幻后,再捧起书本细细地品味书中的内容,肯定能再次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会碰到许多抽象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就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实现难点的突破。平淡而没有情感的教学活动,绝不会激起学生的情绪和兴趣。借助多媒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特点,为学生创设情境,变“要我学” 为“我要学”,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如学《王冕学画》中第二段,让学生先观察“荷花图”的投影片,并配以录音,让学生脑海中呈现出一幅有声有色的画卷,又通过学生读课中对荷花淋漓尽致的描写,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美感,陶醉在迷人的荷花丛中。老师再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分析王冕画画的原因和学画的决心。这样改变了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方法。既让学生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又让课文重难点在愉快的氛围中迎刃而解,使学生学得积极,学得生动,学得有趣。再如《曹冲称象》这一课,如果只通过课本上的描述,这些年龄较小的孩子不足以理解称象这一过程,而这一段恰好是本课的重难点,而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可爱的动画图象、条理清楚的过程、简单易懂的语言使很多孩子在这一难点上有了更好的突破。内容的抽象、手段的不得力形成了教学难点,而突破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利用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的综合信息,能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教学手段的需要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很难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教学手段单调、呆板,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造成学生学习兴趣淡化甚至厌学。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手段,使之多样化和现代化。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就是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的,即为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服务。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更灵活地选择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教学成效。
四、在学习过程中,启发学生心灵交流,引导学生自我创造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课堂上,教师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去进行授课,要在師生的互动中,使学生亲自去探究书本中的隐含知识,从而让学生更能体会多媒体教学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能够提供一个自我获知的平台,通过资料的主动查询,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当然我们也要注要到,多媒体是物,而它所面对的对象是人,无法在感情上进行沟通,如果不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象电视或电影画面那样进行画面切换,不容学生细看和思考,那将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教学中把所有抽象思维、文字语言的理解都用多媒体形象展现出来,实际上是扼杀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因此,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活动时间,引导学生自我创造,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促成学生与文本心灵交流,唤起鲜明的内心现象。《庐山的云雾》一课,先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在图中注上关于云雾的词语,在课本上划出描写其特点的词语,然后播放相关影像,加深或更新之前的感受,最后再细读课文,内心与文本进行交流、进行碰撞,实现画面在脑海中再现。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常常会感觉到难写、厌写,因为写作文融合了对文字的理解、语言的表达,事物的观察以及想象、创造能力。借助多媒体,能够打开学生想象的窗子,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如教写《我爱我的家乡》,通过播放家乡的如诗如画的风景,确实打动学生的心,激起对家乡的爱,再加以老师的适时启迪,从而引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多媒体强烈的视听效果为学生创设了最佳的思维意境,学生展开了充分的想象与思维,使得学生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课文,使得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得到有效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多媒体——小学语文教学的好帮手[J]. 陈媛媛.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