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新型全球化实践

2019-09-10 07:22赵白鸽
全球化 2019年3期
关键词:智库全球化一带

赵白鸽

在全球化面临挑战的历史时刻,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享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世界发展。习近平主席的这些思想构成了新型全球化理论体系,而“一带一路”通过世界各国的实践正在释放巨大能量。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推动包容性、共赢性、创新整合性全球化,让每个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都享有包容普惠的平等机会。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建设与改革,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和赞同。

一、全面反思处在十字路口的全球化

20世纪后半期,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主导下,全球化获得许多国家响应,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以及劳务全球化,多股力量交织,交叉作用、彼此牵动,将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成为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有机经济整体。然而,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政治事件多发,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去全球化”“反全球化”现象。这充分反映了以往的全球治理体系已不能适应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从历史进程看,以美欧为首的发达国家,在主导全球化过程中带有很强的政治导向,长期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发达国家执念于自身偏见,以本国利益为出發点制定规则,造成全球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公平。发展中国家为了加入国际分工体系不得不作出让步,在发展领域处于劣势。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化面临巨大挑战。贸易保护主义成为某些国家的经济政策。国际秩序进入一个较长的重组期,民主、人权和国际法等概念的解释千差万别,在对策应用上缺乏共识,在体系规则上缺乏强制实施手段。与此同时,更公正的国际秩序开始萌动。这一国际秩序更加符合对等和互利原则,更加尊重多元化原则,更加统筹大多数国家可持续发展。新型全球化以包容性、共赢性和创新性为特征,各国重新审视其内外政策以制定更合理的全球治理规则,赋予全球化以新的内涵。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新型全球化中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二、“一带一路”引领新型全球化

在世界出现逆全球化现象之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多次为全球治理转型建言献策,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智慧和形象。2014年习近平主席首先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并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响应。“一带一路”不仅寻找到了一个让世界经济复苏、使世界贫困人口真正脱贫的方法,而且通过“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作为发展重点,构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更重要的是,中国坚持全球化基本方向,通过加强各国之间的国际合作,促进经济发展,正在走向前台,引领新一轮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所展示的新型全球化意愿,凝聚了沿线国家的广泛共识,获得100多个国家的积极回应,加快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步伐。其中,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订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协议或谅解备忘录。中欧班列已建成39条,到达欧洲14个国家的42个城市,初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非欧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中国签署和建设的电站、输电及输油输气等40多个重大能源项目,惠及1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任何不带偏见的人都会承认,“一带一路”作为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面临挑战的全球化提供了重要支撑,为世界经济增长与复苏提供了动力。经过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5年,一批有影响力的“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正在落地,蓝图不断实现,范围渐次扩大,进度和效果超出预期。

“一带一路”是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中国方案。从“一带一路”的合作机制来看,灵活务实,在原有框架下实行创新。我们依托现有平台,与各国开展经济合作。合作可长期可短期,可双边可多边,不拘泥于形式。项目不分大小,国家不分贫富强弱,充分体现平等合作精神。项目选择重在规划先行,既考虑到技术先进性,也考虑项目可承受力,减少盲目性。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在最新研究报告《中国将改变世界规则吗?》中就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实现新型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从“一带一路”的需求匹配分析,立足实际,关注彼此核心利益和诉求,不预设议题。“一带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在现实中挖掘合作项目,把发现项目需求的过程,做成民心相通、增进信任的暖心工程,具有吸引力和可持续性。2016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包括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内容的第S/2274号决议。2016年11月,联合国大会第A/71/9号决议首次写入“一带一路”倡议,呼吁国际社会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安全保障环境。

从“一带一路”的国家信用分析,中高速平稳发展的中国经济,提升了竞争力和号召力。截至2018年5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员由成立之初的57个增加到86个,参与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数已达26个,涉及10多个国家,贷款总额超过45亿美元;丝路基金签约19个项目,承诺投资70亿美元,支持项目涉及总金额800亿美元。回顾全球经济治理的历史轨迹,发挥主导作用的国家,尤其是作为领头羊的国家,必须有良好的国家信用以及稳定的政策预期。

三、蓝迪国际智库对“一带一路”的思考与实践

2015年4月,根据中央新型智库建设要求,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等有关部委的支持下,蓝迪国际智库正式成立,宗旨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合作与研究。运行4年来,蓝迪国际智库坚持以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项目导向为原则,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智库网络、国际网络和企业网络,向中央及地方决策层提供了重要的具有建设性、前瞻性的政策建议,形成了系统的“一带一路”跨国和跨界平台,形成了由不同产业集团共同组成的企业平台。

蓝迪国际智库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这个重大课题,在重大国际场合发出中国声音,形成了共同推动“一带一路”的重要力量。2016年8月,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把蓝迪国际智库作为中国新型智库建设中的一个范例,称“蓝迪国际智库已拥有系统的对话交流及合作机制”;2016年12月底,蓝迪国际智库被评选为“一带一路”优秀智库;2017年2月,蓝迪国际智库入选中联部牵头的“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2018年,蓝迪国际智库研究成果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年度精品成果。

蓝迪国际智库通过建立法律服务、政策研究、技术标准、信息服务、金融支持、文化与品牌、能力建设等七大专业服务组,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2016年,蓝迪国际智库正式推出《首批建设“一带一路”重点关注企业名录》,整合了包括能源、制造、农林牧渔、文化、物流、基建、医药、金融、园区、矿业等众多行业的骨干企业。截至2018年底,这一平台逐渐发展到317个企业,其中国有企业占比30%,民营企业占比70%。通过对这些平台企业不断地挖掘、培育和推荐,使之成为“一带一路”的引领者。

蓝迪国际智库参与“一带一路”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第一,新型全球化是在历次全球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伟大实践。它高举和平与发展的旗帜,形成新的全球治理结构,让每个国家和每个人都拥有平等发展的机会,旨在形成命运、责任和利益的共同体,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实现人类的目标。第二,新型全球化将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展开。这是当今世界最伟大、最有前景、最具有颠覆性的革命。先进的科学技术将不断结合并释放巨大的变革性力量,彻底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也将为各国合作、创新、发展提供契机,“一带一路”倡议是新型全球化的最佳实践。第三,新型全球化必须依靠开放式经济和开放式平台。“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建立包容性平台,它将接纳所有愿意参与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它将尊重各国国情和不同发展,不强加任何意识形态框架,共商、共建、共享地实现公平和平等的发展目标。第四,新型全球化的主体应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企业是“一带一路”的主体和实践者,因此,发掘、培育、推荐企业,让他们走向世界是当今的一个重要方向。

(作者为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

责任编辑:李 蕊

猜你喜欢
智库全球化一带
书讯:《新型智库质量提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新型智库不能有“库”无“智”
报告称中国智库数量排世界第二
中国知名官方智库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