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下的生态道路规划设计的思考

2019-09-10 07:22项靓
世界家苑·学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

项靓

摘要:本文关于新时期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道路规划设计的研究,主要依据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领及指导方针,重点立足新时代“三农”现代化建设,围绕着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以来国内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与探索模式。尝试着对“美丽乡村”景观特征深度解析,为全国范围内广大村镇地区乡村景观建设及综合效益提升提出些许建议。通过生态道路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衔入,辅助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农民精神文明建设、农业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即三农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人为特色传承相融合,协同发展可持续生态产业。

关键词:美丽乡村;九龙镇;下水村;道路规划

1 新时期“三农”现代化建设与美丽乡村生态道路发展规划

1.1 做好三农工作 打造富裕美丽乡村

2015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正式召开。此次会议的主要探讨内容,即针对“十三五”时期关于三农经济转型过渡的发展总部署,确立了总体战略方案。其中,明确指出,各省市区县,要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等可持续发展理念。立足本地实际,充分整合内部资源,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简言之,即通过挖掘广大农村地区内部发展潜力,包括资源、特色、人力等,加速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最终实现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总体来评价,结合十三五时期近四年的发展改革成效来看,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旨在实现质的突破,而非量的简单叠加。通俗点来理解,就是最大限度改善村镇地区的生产、生活、生存发展环境,加快完善基建配套服务设施,即衣食住行、文教体卫的长远发展基础建设。故此,要想实现这一目标,现阶段需要面对、需要重点解决的就是关于乡村秩序、乡村文明的综合治理模式的探寻。

1.2 美丽乡村生态道路规划是城乡规划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严格意义上讲,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中央及各级部门将新农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出发点就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换言之,乡村与城市发展建设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差距,经济、文化、教育、卫生、道路、水电、通信等。故此,新时期城乡统筹规划设计,首要解决的恰恰正是农村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其中,交通道路的科学发展规划,很大程度上直接关乎着农村地区商贸、运输、产业升级、农民增收,对于积极打造新型农村生活社区意义重大。

2 “美丽乡村”建设典型模式分析

总的来讲,建设美丽乡村是各地区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旨在提升当地城乡居民幸福生活水平与质量。故此,各地区必须要充分立足本地实情,包括经济、人口、农业与旅游资源特色。在发展经济、产业优化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区域内经济产业的生态可持续。其中,交通道路设施的规划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应始终围绕着“宜居”“富民”“和谐”为重点。加快功能转型督促升级的同时,更需要尽快打造乡村美景,优化区域内生存环境。如此一来,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农业产业联动发展。包括招商引资、项目开发、特色品牌塑造、区域性文化培育等。鉴于此,以下围绕着近几年我国广州和宁波等地的一些成功转型模式,简要总结,以期探寻出可循规律。

2.1 广州增城萝岗区九龙镇“美丽乡村”生态道路建设的实践

九龙镇地处广州萝岗区的东北一代,与增城中新镇相连,南接萝岗区永和街道。从地理位置分布来看,九龙镇与广州市区相距40多公里。近十年间,九龙镇各村庄街道之所以取得了迅猛发展,尤其是在居民增收、产业转型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很大程度上离不開基建服务设施的完善建设,尤其是区域内、村与村之间交通道路的合理规划。目前,九龙镇下辖28个行政村,共有超过330个经济合作社。从2013年开始,为了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基于广州市委的财政支持,全镇加快了区域内行政村庄规划编制。

具体来看,九龙镇各村庄关于生态道路建设,秉持着系统性、经济性、可持续性的发展运作。首先,依托区域内农业资源,包括森林资源、山水资源。在发展区域内旅游景观的前提下,完善道路交通,提升区域内外空间功能布局的合理性以及空间相距的通达度。其次,合理布局区域内不同生产生活空间。例如,区域内的中小学、社区医院、工业区、水利设施、客运站等,整体规划均围绕着道路交通工程的实施。目前,镇区到28个行政村均确立了主干路网,即村村通公路。

2.2 宁波东钱湖下水村“美丽乡村”生态道路建设的实践

区域内改造之前,村内交通主干道直接与环湖东路交汇。总体来看,主干道交通网较为单一,与周边地区商贸往来、客运等空间通达性非常大。与此同时,该地区近年来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旅游服务业也成为了当地居民的一大收入来源 。然而,当游客规模不断增加时,区域内交通承载力差的问题不断凸显。区域内主干道单一,小街道错综复杂,指引性差,游客分辨识别性也较差。再者,很大一部分民用通道比较狭窄,且多为半水泥、半泥土路。尤其是遇到恶劣雨雪天气,安全隐患极高。

如上所述,基于上述发展困境,近几年下水村也加快了生态规划之路。在设计层面上,首先,要满足当地居民的基本出行,以安全性、舒适度为主来设计,即解决当地居民的基本出行需求。其次,重新编制道路网络。在改进优化层面,立足先前主要发展矛盾点、限制点,即区域内的旅游服务产业。通俗理解,即旨在解决当地旅游服务业带来的交通压力。故此,以服务区作为中心圆点,在原有主干道的架构上,以此为中心,向周边片区延伸扩展,将单向主干道改造成3-4主通道。如此一来,较好的缓冲了因高峰期带来的人流冲击,并且也加强了村内道路的导视。最后,在多通向干道通道度提升的前提下,将原有错综复杂的乡间小道赋予功能优化。充分发挥出区域内旅游特色资源,根据下水村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游客路线。例如,有古港摄影、有果园采摘、有休闲垂钓、有文化活动体验等。大小路口均增设指引牌。

3 基于九龙镇和下水村的经验总结

首先,明确美丽乡村规划思路。具体而言,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转型过渡,将重心从物质建设规划尽快转移到综合发展规划上来。各地应在既有物质、产业经济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加快生态文(下转页)

(上接页)明、精神文明建设。一般来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通过完善区域内道路交通网络等配套服务设施,才能反哺助推生态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继而真正意义上加快实现新农村、新型村镇社区建设。

其次,以宜居、富民、和谐作为改革的重点。简言之,即功能空间的整合布局。美丽乡村建设的依附点是周边新型城市,围绕着城乡一体化来寻求城乡空间的衔接协同点。故此,关于区域内道路系统规划、配套设施规划,需要与周边城区形成联动效应。包括对外交通、对内交通、城际交通、通村公路等。

最后,扎实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区域内建设形态、基础条件、人口规模和素质等,分阶段分层级推进。根据各乡村实际情况,统筹推进道路硬化。如此一来,才能进一步围绕着改善农村生活社区的生存环境做适时调整,即污水处理问题、厕所改造问题、生活垃圾回收问题,后续可能还会涉及到合村并点的规划问题。总之,道路统筹规划均必不可少,实属重中之重,尤其是对于积极发展农村生态新产业,更是作用显现。例如,新设施、新技术、新科技进村入户,乡村生态旅游品牌打造等。

参考文献:

[1] 张姗.美丽乡村建设国外经验及其启示[J].农业科学研究,2018(01).

[2] 杨加猛,季小霞.基于“两山”理论的江苏美丽乡村建设思路[J].林业经济,2018(08).

[3] 余毅敏.美丽乡村建设难点与突破点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7(08).

[4] 朱建江.城乡一体化要求下的上海美丽乡村建设研究[J].科学发展,2017(01).

[5] 熊识铭.浅谈城乡统筹背景下新农村道路的规划设计[J].江西建材,2017(15).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引领作用研究
关于南京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的对策建议
衡水市桃城区完成“美丽乡村”规范建档工作
贵州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如何打造
实施“十个全覆盖”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2016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开幕
绿色建筑在美丽乡村中的运用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