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辉
摘要:舞蹈艺术是视觉与听觉的双重艺术。舞蹈作品的表现与音乐息息相关,许多舞蹈的创作是依据音乐特点产生的。音乐中的情绪、旋律、结构等将直接作用于舞蹈作品的形成。
关键词:音乐 舞蹈 关系 密切
一、舞蹈与音乐并存
舞蹈和音乐的关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优美的音乐用音符来创作听觉的艺术,舞蹈则是将肢体的动作进行衔接来创作舞台视觉的形象。音乐和舞蹈二者相互之间总是形影不离,一首优美的音乐可以使舞蹈的表现力更加强劲,使舞蹈的情感更加丰富,不仅从情感方面提升舞蹈的内涵,更是在思想方面给舞蹈更大的拓展空间。所以,音乐不仅能给舞蹈以长度、节奏和速度,也能使情感予以表达,心灵予以倾诉。当然,一支好的舞蹈剧目也能够让音乐的思想和内涵更上一层楼,更加立体地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音乐的旋律作为一种情感,在节奏上和时间上,成为组成舞蹈作品的一个十分重要机体。音乐是舞蹈作品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个小伙伴 ,伴随着舞蹈的内容和动作情感的流动而发展,是形成舞蹈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可以调节观众的情绪,增强台上演员的动作感染力,提升舞台的画面,烘托气氛,架构舞蹈形象的作用。音乐因为震动的发音方式产生旋律,间接或直接地去影响舞蹈的创作。因此,好多舞蹈的编导会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曲式、和声、调性以及高、低、长、短、缓、急的音乐特性,对舞蹈中进行相应的编创,从而使音乐的旋律和舞蹈动作为舞蹈内容服务,使舞蹈和音乐相得益彰,让舞蹈作品更加完整。
二、使用对应音乐进行舞蹈创作
音乐对一个优秀舞蹈作品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舞蹈艺术创作者通过寻找合适的音乐来配合自己的舞蹈创作费尽了心思,然而这些音乐也要根据舞蹈编导的偏好来进行合理选择。有些舞蹈编导依托结构和风格性不太明确的音乐或者结构完整且形象突出的音乐,有些编导依托与作曲家合作来定制音乐,还有些舞蹈编导则选择经典的音乐进行舞蹈创作,采取舞蹈结构与音乐对位的方式。
例如,《说唱俑》作品中的第一段音乐,以缓慢的旋律进行舞蹈的开篇,让观众看到历史中尘封俑人形象。第二段音乐中,欢快的乐曲、轻盈的旋律展现出汉代乐舞人的生活和市井的嬉戏。第三段音乐中,音乐放缓,让观众感受到历史的沧桑,音乐的变化将时空快速转化,使观众的情绪跟着音乐进行时空的转折。
该作品表现了汉代说唱艺人的生活状态,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几千年前就有灿烂的文化形式。
大幕一拉开,便出现一个人俑的造型伫立在舞台中间,一束光从头打到脚,仿佛是陈列在博物馆的文物。在音乐伴奏下,一个泥塑的古代说唱俑逐渐动起来。脖子开始一点点地扭动,嘴角微微颤动,他的手也有了知觉。演员随着音乐节奏开始扭动,身体像木偶一样出现了顿挫的感觉,渗透出一种古朴的气质和凝重的历史感。
中段表现说唱艺人的演艺场景。时而翻滚跳跃,时而击鼓而歌,时而低头沉思。舞者的表演让观众随着舞动的节奏和情绪,跳进跳出。舞蹈采用了中国古典舞的语汇和创作手法,借古朴泥塑的形象,表现了古代说唱艺人在民间舞台演绎的情景。在舞蹈编排当中,带有泥塑固有棱角顿挫感,其视觉形象贯穿始终,从而将中国古代说唱艺人的特有形象鲜明而准确地带入观众的视野,不仅拉开了俑的艺术造型,展示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感,同时营造出艺术作品的历史深厚感。但这里,编导处处不忘的是说唱俑活起来,他们变得有血有肉,呼之欲出。
在作品尾段,悠扬的音乐再次响起,舞俑形象的舞中一人无奈地回到了现实。他要蜷缩着身体,步履蹒跚地离开热闹的人群,他双手颤抖地拿起身边小鼓。在这里,直立和蜷缩所造成的情感冲击是非常强烈的。身体的直立代表着他年轻的时光,代表着他舞蹈的青春和辉煌,代表他昔日的欢喜和愉悦。在这直立中,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命追求;而蜷缩却意味着岁月无情地将他抛下,昔日的辉煌都离他远去,只有那不减的激情,却怎能抵抗身体的衰老。编导借古喻今用说唱俑的形象,完美地诠释了现实生活中一些老艺人的生活,此处该作品又一次升华了情感高度,让观者久久不能忘怀。
在作品中,舞者隨着音乐由远而近,由轻到重,音乐节奏的不断升华,情绪也不断高涨,在一招一式干净利落的动作间转换得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并且,把技术与人物情感融合得合情合理。
结语
一部完整的舞蹈作品,音乐和舞蹈是同步并进的。舞蹈借助音乐表达舞者情感;音乐直接刺激人体动作,并通过人体动作产生直接的感情体验。两者具有共同揭示主题、抒发情感的魅力,同时在审美体验中起着强化、增色的互补作用。
参考文献:
[1]桑田, 彭小哲.浅谈音乐与舞蹈在创作中的相互作用[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3):71-72.
[2]王静.论音乐在舞蹈创作中的关系及作用[J].大众文艺,2009(13):33-34.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