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璐
摘要:从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出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对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新的探索,将古代文学传统的“教”为主向新型的重“学”为主教学模式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组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使古代文学课程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建构主义 古代文学 教学模式
在信息化爆炸的当今时代,课程体系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我们要转变观念,不能只是对现有“教学”做简单的改革,应在思想和方法上有一定超前性,充分吸收现代教育思想,重新整合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容,改革或创立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一、当前高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模式
师范类高职高专《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中文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它是一门传统学科,课程内容丰富,从先秦到清代,历史时间跨度长,作家、作品数量繁多。近些年,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教学课时也随之减少。我校汉语专业古代文学课程由原来的153学时压缩到现在的90学时,教学内容面临取舍,还要保证教学质量,这无疑是一个教学难题。作为传统性较强的一门古老学科,《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大多还沿用着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填鸭式”一味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教与学的墨守成规,不仅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还会使学生失去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达到学习的主动建构,而又能够较好地解决课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给予我们思考和借鉴。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探索《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课程教学新模式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
(一)教学内容的重组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中国古代文学这一传统学科的庞大知识体系进行新的建构,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重新整合教学内容,采取模块化教学模式,把古代文学的内容按照题材和实际情况分为诗歌、词曲、散文、戏剧、小说五个模块,学生作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深入文本研读,针对一种文体进行纵向系统的知识整合。比如说诗歌篇,从先秦诗经开始,到汉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诗歌,再到唐诗、宋诗、明清诗歌。将诗歌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更好地比较不同时期诗歌的特点。同时,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还可以将本民族民间口传歌谣相比较,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感受语言文化之美。
鉴于课堂学习时间的有限性,也结合各个历史朝代的文学主流特点,每个模块内容在保障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同时突出教学重点,与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内容相对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说诗歌教学着重和小学课本关联性强的唐代诗歌教学,词曲模块突出宋词的教学等。
(二)教学方法的革新
古代文学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则提倡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起着组织和帮助的作用。此外,教学媒体也成为了知识建构者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一种工具。如,微课、视频。一些新兴的教学平台也成为了学生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如,蓝墨云班课,课前教师在平台上发布教学资源,自主学习任务单,课上进行教学活动、头脑风暴、课后作业的提交和评价。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改变古代文学教学的典型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不仅有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现式学习、研讨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还针对古代文学五个模块、不同文体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根据不同的主题,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诗歌篇的诵读法、戏曲篇的表演法、小说篇的研讨法等。同时,这些方法的使用也强化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当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古代文学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特点进行教学策略的改变,要把握一个核心,即突出学生自身对文本的阅读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学生只有主动深入文本去探究,才能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模式是一个稳定的结构形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目标指引下学习,突出其主体性、参与性、实践性,真正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使其真正地掌握学习能力,最终形成个人的知识建构。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项目,《2017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课题编号:17FYY00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胡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策略启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第24卷第12期,2004年9月。
[2]项裕荣.新环境下基于“建构主义”的古代文学教学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作者單位: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