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
春节前,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一行到河北省张家口市和北京市延庆区考察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办进展。在考察结束时,巴赫点赞了“中国效率”,并对北京冬奥会的筹办以及成功举办表示出了信心。
的确,中国筹办冬奥会三年多来,国内冰雪运动的转变与跨越式发展令人瞠目。冬奥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正在落地生根;平昌周期尚有三分之一项目未开展,如今已实现了全项目建队,并制定出备战方略、时间表,完成了冬奥会备战的整体规划;大眾的参与热情被极大地激发,越来越多的人走上冰场、雪场,成为体验者、参与者,让“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不再遥远。中国正在兑现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冬奥盛会的庄严承诺,书写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
2008年以来,首钢见证了中国与奥林匹克两次牵手,也完成了自身的华丽转身。冬奥会的筹办过程,让这片沉寂许久的工业遗迹焕发出新的生机──曾用来存储炼铁原料的筒仓料仓经过改造升级,变作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原有的精煤车间被切分成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及冰球四块冰上场地,作为国家冬季项目新的训练中心,迎来了冰上项目各支国家集训队;原首钢园区内的电力厂冷却塔,将变身为单板滑雪大跳台比赛场地,成为首都的新地标。首钢园区的转型凝聚起国人的奥运情结,也彰显出筹办冬奥会的中国智慧。
巴赫将这样的转型称为“奇迹”,他曾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到,“北京将曾经的一个钢铁厂改建成冬奥组委办公地和冬奥训练场馆,非常不可思议。看看首钢园区,就可以知道奥运会给北京带来的积极影响。这将是一个令人惊艳的城市规划和发展的范例”。
北京冬奥会计划使用24个竞赛和非竞赛场馆,其中包括多个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期的比赛场馆。这些场馆将经过改造升级,继续服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切实践行冬奥会筹办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将在2022年承办北京冬奥会冰壶项目的比赛。届时,比赛大厅中部将打造出4条标准冰壶赛道,实现冰水转换。为了掌握相关技术,制作符合冰壶比赛标准的冰面,“水立方”特别组建科研团队,完成对冰壶场地转换、环境除湿、体育照明、建筑声学等关键技术难题的攻坚克难。“场地转换共需20多道工序。先将泳池抽水,搭上钢架,在上面铺设支撑板、布管,铺上保温层和防水层,之后一层层地浇水、喷漆,还要在形成的冰面上喷洒细小的冰颗粒”。北京国家游泳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奇勇表示,经过反复测试,“水立方”已可实现在一个月内完成拆装,实现冰水转换。据了解,“水立方”的冬奥工程预计将于2020年7月完成永久设施改造任务。
“北京赛区有八成以上的冬奥场馆都是我们的奥运遗产。冬奥会后,这些场馆的再利用将继续拓展,特别是新增了冰面和制冰系统的竞赛或训练场馆,拥有更加广阔的赛后利用前景”,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总体规划处副处长桂琳表示,北京冬奥会一直注重践行可持续理念,不仅是绿色环保,还注重场馆赛后利用,与当地发展长期目标契合,“将对场馆赛后利用的考量前移到设计规划阶段,也是为破解体育场馆赛后利用这一世界性难题探索解决方案”。
在北京冬奥组委一份任务总表上,筹办工作的总体计划被分解成51个业务领域、3123项具体任务,全部扎实推进、稳步落实:2017年底,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公布;去年5月底,《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人才行动计划》出炉,明确了开发培养11支人才队伍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截至去年底,北京冬奥组委已签约8家官方合作伙伴,市场开发不断取得新成果……
为了补上冰雪赛事专业人才的短板,北京冬奥组委建立了特聘专家制度,与国际奥委会等相关国际组织密切合作,在场馆规划、赛道设计、竞赛组织、雪务工作等领域引进14位外国专家,指导解决了很多关键性技术难点问题。平昌冬奥会前后,北京冬奥组委还先后派出254人赴一线学习,其中在平昌工作时间最长的达137天。
北京冬奥组委人力资源部部长闫成表示,办好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必须树立“大人才观”,以全球视野发现和遴选人才,引进与培养并重,“建成一支专业化、国际化的人才队伍,保障成功办赛,为冰雪项目及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建立丰厚的人才储备”。
目前,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正处于专项计划阶段,今年10月转入测试就绪阶段。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表示,2019年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承上启下、攻坚突破的关键之年,也是系列测试赛前的集中建设年。北京冬奥组委将深入推进场馆建设、赛事组织、赛会服务、宣传推广等筹办工作实战化、精细化。
按照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要求,在冬奥会举办前约10至24个月期间,所有比赛分项都要举办测试赛。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已确定19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赛历赛事,包括15个冬奥会项目和4个冬残奥会项目的测试赛。届时,相关部门将在专项测试竞赛场地、重要非竞赛场馆和重要业务领域,内容包括场馆运行、服务接待、赛事运行等诸多方面,发现并解决问题,为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打下坚实基础。
2020年2月在延庆举办的高山滑雪世界杯将成为首场测试赛。据延庆赛区负责人介绍,测试赛预计使用一条赛道,按照国际雪联要求,无论是海拔落差,还是赛道标准,都要符合冬奥会高山滑雪比赛的要求。在赛道山脚下的大本营,将修建相应的运动员村和酒店,服务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媒体新闻中心、网络等设施也将达到国际一流标准。
张家口赛区今年将严格把握开工、竣工验收、测试三个节点,抓紧筹备2021年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世锦赛,确保云顶滑雪公园、跳台滑雪场、越野滑雪场、冬季两项中心达到测试赛条件。据张家口市市长武卫东介绍,依照北京冬奥组委的要求,赛会保障工作已全面启动。以测试赛为龙头,张家口市已开展住宿、餐饮、医疗、安保、交通、志愿者6项服务保障规划编制和工作方案制定,全面启动了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城市志愿者招募,交通枢纽和滑雪场馆均在有序推进中,建设进度超过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预期。
与此同时,张家口的“零度以下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期,累积签约冰雪项目25个,总投资约96亿元,规划建设了集冰雪装备制造、销售展示、休闲体验等为一体的冰雪产业基地。2017-2018年雪季,张家口共接待游客284.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3亿元人民币。根据规划,到2025年,张家口将累计建成滑雪场30个,雪道600条共500余公里,滑冰馆3个,冰雪特色小镇20个,全年接待能力将达到2000万人次。
把筹办工作与区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冬奥筹办促进协同发展,以协同发展保障冬奥筹办,是北京冬奥会从筹办之初就已确定的“蓝图”。
京張高铁、延崇高速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构建起京张地区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服务冬奥赛时的交通,也将更加方便两地群众的往来。
区域间的沟通合作进一步深化:持续改善地区生态环境,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带动延庆、张家口地区就业;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冬奥会筹办成果将广泛惠及民众,留下丰厚的冬奥遗产。
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评价认为,北京冬奥会在筹办中不仅充分利用场馆,还把长期的、可持续性的方案纳入不同项目中。这些成就将使北京、河北乃至中国更多地区长期受益。
中国冰雪运动底子薄、基础差,在平昌冬奥会周期,有三分之一的小项还没有开展。实现北京冬奥会“参赛也要出彩”的目标,中国冰雪要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道路。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倪会忠表示,平昌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有49个小项缺席,这是重点发力的对象。“平昌冬奥会后,我们针对这些项目逐一分析研究,量身制定争夺奥运资格的路线图、时间表,经过赛季初的储备和调整,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明显提升。”
2018年9月,《2022年北京冬奥会参赛实施纲要》出台,“2018扩面、2019固点、2020精兵、2021冲刺”的备战方略,成为中国冰雪的指导性原则。2018年冬季项目扩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赛艇、水上、小球、社体等部门组建跨项队伍,补充到冬季项目的人才储备中。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副主任孙远富表示,目前已建立的31支冰雪项目国家集训队覆盖了北京冬奥会全部109个小项,运动员和教练团队约4000人,与冬奥会平昌周期同比增幅约7倍。全项目建队、全项目备战的格局已经形成。
科技手段已渗透到训练备战的诸多环节,以科技作保障、以科技换时间,全面提升冰雪运动科学化训练水平,成为冬奥会北京周期备战的一大亮点,也是冬季项目补足短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环。训练不再像以前那样凭感觉、凭经验,每天训练的时间、强度、有氧和无氧的比例、对身体产生的效果以及训练后的恢复等,都会通过数据监测一目了然。
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副主任洪平介绍说,冠军模型为各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所谓冠军模型,就是借助科技装备分析世界优秀冰雪运动员的运动数据,为我国运动员的选拔和训练提供借鉴,明确目标。洪平表示,冬奥会北京周期的备战思路从原来单纯强调大运动量训练,到现在更注重追求科学高效,要根据不同运动员的身体实际,有针对性地调整运动量和运动计划。过去一年,冬运中心从多个方面开展了保障工作,搭建国家队综合医疗康复保障服务体系、构建运动营养综合保障体系、配备心理咨询服务保障团队等,为队伍训练护航。
体育科研的开放与合作持续深入推进。目前,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已经与国内外多所高校、高水平研究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合作,约150家单位积极参与其中。
国际合作也逐步升温,在中芬冬季运动年,冬运中心与芬兰沃卡蒂奥林匹克运动中心合作,多支国家集训队在此训练,向芬兰取经。多支雪上项目国家集训队在德国、奥地利、新西兰等地得到了当地的支持。按照冬运中心制定的追雪计划,雪上项目国家集训队将利用全球冰雪资源,弥补国内场地设施短板,全年追着雪跑,保证训练量。
绝大多数队伍在新周期都聘请了外教。据统计,2014年时外籍教练仅为12人。截至2018年年底,各支冰雪国家集训队聘请了加拿大、美国、挪威、奥地利、芬兰等国家的80多名教练。目前,各队中外教练员人数接近2比1。外教的水平和档次也大幅提升,近半数曾培养出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国际知名度很高。
备战举措全面升级,效果也已初步显现,北京周期的第一个冰雪赛季捷报频传。2019年花滑四大洲赛,因伤阔别赛场10个月之久的隋文静/韩聪再获金牌,宣告强势回归。在平昌冬奥会上获得银牌后,隋文静被确诊为右脚疲劳性骨折,这对组合退出了当年的世锦赛。新赛季的大部分国际赛事都没有参加。来自教练、科研团队的支持,以及国际著名编舞教练劳瑞·妮可的指点,帮他们在恢复训练和节目编排阶段都站上了高起点。此次摘金是两人第五次拿到四大洲赛冠军,也是第三次在伤病后崛起。
名将武大靖在短道速滑世界杯分站赛中以创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冠。冬季两项、跳台滑雪、钢架雪车等曾经的弱势项目也取得不同程度的突破和进步。
“相约2022年北京冬奥会,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不能耽误”。中国冰雪人牢记备战要求,补短板、强弱项、迎难而上,任重道远。
随着冬奥会进入北京时间,大众冰雪运动再掀新热潮。据统计,2017-2018年雪季,国内冰雪旅游人数达1.97亿人次。在新的雪季,更多冰雪赛事活动及鼓励措施落地,预计这一数字将再创新高。
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常务副主任丁东表示,新周期的冰雪活动逐步向四季拓展,“冬运中心将广泛开展赛事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建设更多场地设施,推动各地建立冰雪运动协会组织,经常性开展科学指导,在青少年中加速推广冰雪运动,不断推进冰雪运动生活化,为北京冬奥会营造良好氛围”。
全国大众冰雪季将更多的冰雪赛事活动送到百姓身边。全民冰雪公开课、大众冰雪评级、青少年滑雪冬令营等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冰雪主题品牌活动和群众性冰雪赛事,为大众关注和参与提供了便利。一些评级赛、俱乐部赛等群众性冰雪赛事和百城速度滑冰、轮滑马拉松赛及百场越野滑雪、滑轮挑战赛,在全国掀起冰雪运动的新热潮。今年大众冰雪季的启动仪式第一次走出北方,跨过长江,来到上海,不仅为上海普及冰雪运动注入新动力,也将对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在太舞集团市场中心总经理聂宁宁看来,从上个雪季开始,到太舞滑雪小镇体验滑雪的南方客人明显增多,已占全部客流的30%以上。
推广冰雪运动,青少年是主要群体。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意识到冰雪运动真正扎根,关键在于吸引年轻人。近两个雪季,太舞推出面向青少年的滑雪夏令营,每期爆满。聂宁宁说:“我们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做一些活动安排,加上政策支持,报名参加冬令营的孩子特别多。”2018年,冰雪运动进校园被列入教育部工作要点。河北崇礼的多家雪场与附近高校达成合作意向,定期免费为学生开设冰雪课程。
一系列标准和规范出台,也为大众参与保驾护航。这个雪季,大众冰雪技术等级评定、裁判员培训班、赛事组织管理人员培训班等同步上线。丁东说:“我们除了要为大众参与冰雪运动搭建更多的活动平台,还要做一些基础性工作,比如推动各地建立冰雪运动协会组织,经常性开展科学指导,全面推广冰雪文化等,努力构建起中国特色的大众冰雪运动公共服务体系。”
(新体育 2019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