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鑫 徐宝鸿
摘 要:我国教育事业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高校在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影响着教学模式,并提出要以新时代背景为教学方向,对音乐表演专业人才进行职业化培养。从而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局限性,培养更多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音乐人才。
关键词: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我国快速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受重视。但是,当前我国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培养的质量。如何创新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发展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我国音乐表演专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我国教育行业的现代化和多元化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在这一大环境下,素质教育不断推进,人才强国的战略也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多种类型人才并存的局面更是促进了我国各领域的深入发展,这也促使了我国高校艺考的开展如火如荼,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对文体事业的发展特别重视,这也激发了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渐走向艺考这条路,各大高校内部也逐渐开设了与音乐相关的课程,为我国输送了更多高质量的音乐人才。音乐表演专业作为一种具有较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舞台表现力、扎实的音乐基本功底以及优美的嗓音,甚至要求学生精通某一门乐器,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后续的音乐学习。但是这些高校为了创设音乐专业而忽略了创设的初衷,从而致使内部课程设置与实际国家要求的音乐人才脱节,再加上当前一些艺考的学生基本功并不扎实,更多的是为了考上大学而选择音乐这一学科,上了大学也会出现综合能力较弱等情况。除此之外,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音乐人才分配的不平均,越来越多的音乐毕业生更加倾向去一线城市就业,忽略了乡镇内的就业机会,更是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
2 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
2.1科学化改革专业课程,注重契合人才培养需求
高校应科学化改革音乐专业课程,确保音乐专业课程机制,既符合人才培养需求,又契合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促进高校音乐专业朝着纵深方向发展。具体而言,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课程之间的联系。在课程设置中,应增强和其他专业课程、其他领域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在深入掌握企业实际需要的状况下科学扩展专业口径,对音乐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加以调整,特别是要重新配置与规划音乐专业实践课与专业知识课的比例,适度提高实践课程所占比例。二是,突出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最后应当变革实践教学方式,院校应当和用人单位进行深入合作,合理编制实践课程教学计划,确保对音乐专业学生发挥知道功能,和与时俱进的专业教材相融合,让学生在掌握牢固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实践水平和能力。
2.2开设相关的音乐实践活动
音乐人才职业化培养,需要音乐学生具有更多的实践能力。因此对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高校应该加强对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视,积极开展音乐实践活动。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比如开展音乐社团,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到音乐表演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课外实践,例如社会表演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学生对音乐理解程度不断加深,能够使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不断提高。音乐比赛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舞台实践能力,音乐表演专业的人才职业化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在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竞争中,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将自身的职业能力全面地表现出来。
2.3师资建设方面
加强高校内部的师资建设是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学创新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由于当前我国高校扩招逐渐普遍的现象,再加上民办高校随之增多,高校之间的竞争力也逐渐加大,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的竞争力,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音乐专业人才,各大高校聘用了更多具有高素质的音乐教师前来授课,希望通过加强师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虽然很多高校的音乐教师的确具备较为扎实的基本功和科研能力,但是实际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授课的重心也只是更加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实践方面的学习。长此以往,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虽得到了提升,但是学生的实践能力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舞台剧、音乐剧表演的过程更是体现了这种能力的欠缺。因此,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特别是聘用更多具有社会经验的音乐教师前来授课,着重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教师还可以创设校内小型演出和音乐剧表演,通过现场舞台表现力来引导学生逐渐提升自身的舞台表现力以及音乐的综合运用能力。
2.4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素养
首先,作为专业音乐表演人才,必须具有对艺术永不止步的追求和探索,要把对艺术的创新当作自己毕生的追求;其次,作为专业音乐表演人才,必须要有极强的敬业精神,将传承艺术精神作为自己的毕生责任。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通过德育教育教会学生创新与传承,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素养。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为我国更多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推送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在这一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音乐课程的创新力和推动力,要深化课程改革,针对音乐课程中存在的不足,建立健全创新型的音乐教学模式,促使更多的学生在新型的音乐课程学习下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从而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不断地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江琳.高等院校音樂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音乐创作,2018(03).
[2]汤洁.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表演专业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03).
[3]沈艳芳.音乐表演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天中学刊,2016(31).
[4]陈光芬.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课的整体教学之我见[J].艺术评鉴,2018(10)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