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一
如果要说以酒为代表的城市,成都必然是在其列。作为我国两大慢城之一,成都的生活节奏一直被作为这座城市的代言词。这里有搓麻将的碰撞声、掏耳朵的吆喝声、清新酣甜的茶香……当然也有着淡淡的酒香。成都作为我国重要的酒文化之地。如今拥有着堪比上海北京的酒吧数量,比较出名的三大圈就是九眼桥一条街、兰桂坊一条街、少陵路一条街。而这来源于这座城市对酒的长远记忆,早在清末时,成都就建有烧房496家,各有其独特的酿造勾兑技术,大都浓香醇郁。其高下区别唯在醇、香、厚的程度,各家的勾兑技巧各自保密,使得各家的风味大有不同。600年延续不断的酿酒历史,让成都水井坊被誉为“中国白酒第一坊”,是为我国重要的酒文化传承中心。
作为四川乃至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枢纽,成都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而如何将成都融入四川省“川酒振兴”发展计划的宏伟蓝图中,与其他产区进一步协同发展,共同助推川酒振兴,成为酒业各界人士都极为关心的问题。
3月6日,成都市酒业协会第一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成都水井坊·黉馆举行,来自成都市酒类行业上游、下游的产业链相关企业代表100多人参加了此次大会。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上,新当选成都市酒业协会会长王墙表示:“为了进一步提升成都产区价值,协会将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开拓创新,现已制定了成都产区的发展战略为:推进‘五个一’工程:重塑一个美酒产区,打造一瓶百亿好酒,成立一个产业金融体系,建设一座国际级酒城,打造一个千亿级新产区。”
立足资源优势,重塑美酒产区
与大多数人对成都酒业的印象有所区别的是,成都产区在全国的九个板块中过去一直处于领导地位。上个世纪80年代时,成都产区更是以邛崃、崇州等原酒企业为代表,创造了酒业中的高峰,在全国的原酒产出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因在后来的发展浪潮中,品牌上的发力不足,被其他产区相继赶超,以至于如今再提起川酒,人们更多联想的是泸州、宜宾、绵竹等地。“这是我们的遗憾,在名酒纷纷独占一格的时候,成都却缺少这样的代表性产品,这也造成了成都产区在原来的竞争格局当中失去了优势,在四川的四大产区里面显得较弱。”尽管当下成都酒业情形不容乐观,但王墙依旧认为成都作为一个独立的产区,在四川、在全国领域中仍然蕴含着巨大的潜能。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成都是四川乃至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枢纽,且是糖酒会的永久主办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正如高山出好茶,酿酒也需要有严格的自然地理条件:充足优质的水,肥沃的土壤和温和的气候。而四川盆地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汽,成都平原绵竹糯米、大米,以及川南丘陵赤水河流域的米红粱,都成为酿造各类名酒不可或缺的特殊原料,这形成了成都酿酒生产所具有的独到优势。且倚靠曾经辉煌的酒业史,成都曾经建立起完整的酒业产业链,促使了成都拥有着异于其他城市的先天禀赋。“因此,行业里都认为成都是一个被低估的产区。”对于一处出色的产区而言,最重要的便是酿酒技术。而成都作为酿酒技术人才汇聚中心,拥有多个国家级的酿酒大师,不仅囊括了各类资深专家,更培育了众多青年以作后备力量。多所酒类科研、教育机构,以及产业链整合公司和全国一流的创意设计机构,使得成都在酿造技艺、勾调技术上得到了很好的指导。
另一方面,成都近年来一直打造双创城市,在全国的创意行业中处于中心地位。与全国创业中心深圳精于生产不同,成都更偏重于原创战略,即从产品的源头到流通领域,全部进行自发创意设计与打造。以至于成都在拥有很强的包容性的同时,能搭建起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条,并积极寻找创新板块,基于渠道变革未来。
“成都的活力需要被激发,而且随着酒行业的调整,随着时代的前进,酿酒品牌已经进入下半场的角逐。”王墙表示,当下酒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品牌、名牌酒也越来越集中,在这种背景下,未来成都要实现一个怎样的产区才是关键所在。只有建立一个大的生态体系,基于未来,在互联网、在流通领域、在创新板块,不断挖掘突破,才是让成都成为振兴川酒的中坚力量的最好方式。
个性化消费,创新突围
随着全国酒业的调整,许多名酒品牌开始忽略区域差异,掠夺其他地区的市场空间,这使得许多中小型酒企业的生存更为艰难。“虽然去年的数据显示四川整个酒行业的白酒份额在不断上升,但这样的产值增长其实是来自名酒掠夺其他企业原来的份额,所以整个行业的现状还是不容乐观。”但王墙认为,名酒集中发力,也意味着对于中小型酒企业而言,将有着更多的创新机会,这些机会就藏在未来的消费群体中。
在研究酒业趋势的时候,人们通常把中国酒行业划分成两大方向。其中一个便被称为强者恒强。譬如知名的国酒茅台不断壮大,甚至在未来五年也将继续扩大版图,向全球化进发。“在这样的背景下,若想再创造一个新的白酒品牌,创造那么大的产业体量,严格上讲,是不太现实的。这样的格局现在已经基本形成,没有大资本、大投入、大技术很难改变。当90%的市场份额被占,剩下的空间便是其他酒企业发挥自身所长,大展身手的地方。”
未来,对中小企业而言,应该是从个性化消费入手,寻找创新的机会。譬如在中国酒类产品的消费者人群中,女性一直是被忽视的群体,尽管像五粮液等知名品牌开展过支线的女性品牌,但并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最后并未取得较好的市场反响。而如今成都本土品牌冰青就正是针对女性群体,利用青梅等酿造专利技术,开发了多款小而美的果酒产品,上线不到三年,产值就已上亿。“我们应当给予酒产品一些新的明确的定位,像经典白酒一类一直是上了年纪的人士在桌席上的必备社交礼仪,而年轻人的社交用酒至今还没形成大的趋势。”王墙认为酒类产品不应是局限在过去社會文化的框架里,而应对标年轻人,给予产品更大的文化意义。但这样的产品在市面上并不是没有酒企业在尝试,相反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正加入到该行列中,这对产品的质量与创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酒庄文化,酿活未来
酒是产品,也是载体。在接受专访的过程中,王墙反复强调这句话。在他看来,要把生产酒做到极致,就是把酒发展成为一种酒文化。“未来要做到小而美,才能塑造经典,这不仅包括产品,也包括了酒企的产业形态。譬如,国外经典的红酒庄倚靠自身经典的口感与精致的酒庄环境,吸引着许多人慕名前去,进而开发出旅游等新业态。”王墙表示,中国的酒文化区别于国外,有着独特而鲜明的历史背景,通过打造小而美的酒庄,在创造丰足的收益的同时,将自身的酒文化被后人传承和记忆,将能使得酒庄变成酒企业应对个性消费趋势最好的载体。
而成都一直以来便是常登上各大社交软件的网红旅游之地,知名景点与自然风光众多,有着天然的城市条件。如今,这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酒产区已经不只满足于酿酒。“通过打造酒庄,拉长酒业产业链,让游客在体验中了解川酒文化,将能提升产业的层次。”王墙表示。而这一想法已成为成都酒业从业者的共识。酒类流通企业成都同信源负责人表示,“成都是全国酒类流通的桥头堡,在商业模式上有很多创新企业。未来的成都酒产业不只是酒,而是建立在全产业链条上的产业。我们把消费者请到企业酒庄来,让酒与旅游结合起来,让享用酒成为一种文化享受。”
如今,在邛崃等地已经率先开始了这样的尝试,致力于将成都打造成中国白酒酒庄。在年初时,其酒庄便以丰富多彩的田园娱乐设施刷屏抖音,游客量一时间爆满。事实上,这种改变是酒企在自身原来基础上所实现的升级换代,挑战与机遇并存。若未能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盲目尝试,则会被行业所淘汰,但一旦升级成功,就能完成文化品牌产品的整体塑造,与其他产业进行融合,开拓出更大的市场。不过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成都如今的酒庄规模和数量都还有限,但这里拥有独特的川西平原风情,会吸引越来越多世界各地的酒类爱好者,有着更为宽广的前景。
“未来,我们成都市酒业协会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通过塑造产区、对产区进行形象推广、提升专业度,开展行业培训工作、发挥平台功能,实现同业链接、为中小企业进行资本导入、促进跨界合作等方式,帮助成都产区建设成集生产、流通、营销、金融、创意为一体的世界级烈酒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