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金融安全 服务实体经济

2019-09-10 07:22:44蒋畅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集资宁波市金融风险

蒋畅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当前,互联网金融、民间金融的快速发展,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的风险隐患。新兴金融机构的崛起,现代金融产品的创新,也一定程度上带来了风险发生的可能。

面对量大面广、复杂多变的金融风险隐患,宁波市通过扎实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积极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有效化解区域金融风险、打造“天罗地网”监测防控系统等手段,有效提升政府部门风险化解的能力和水平,营造了宁波市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扎实部署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领域涉众型经济案件多发,以P2P网贷机构最为突出。此类案件涉及人数多、范围广、金额大,给维稳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新兴金融业态野蛮生长与宁波市民间金融活跃等背景交织下,宁波市P2P网贷机构数量在省内仅次于杭州市,且普遍存在自设资金池、收益率过高、涉嫌诱导性宣传、涉嫌自融自保等违规现象,风险防控工作面临较大压力。

为了全面把控行业重点企业情况,做到风险“心中有数”,宁波市从2016年初便开展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通过制定“1+7”工作方案、建立充实两批专家库成员、开展基层人员业务培训、完善机构一企一档、加大不合规机构挤压力度等举措,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在2018年下半年全国P2P网贷机构频繁暴雷的大环境下,全市未发生较大的、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在风险应对阶段,按照“柔性整治”工作方案,在处理好“整治与稳定”关系的基础上,坚持问题清单式管理,分层次、抓重点推进机构整治。动态跟踪企业清盘兑付情况,落实好“控人、控资金、控资产”工作,加强兑付统计,完善台账资料,建立清盘网贷机构兑付情况月报制,有效实现了机构数量和规模“双降”要求。

条块联动积极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风险

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事关广大群众财产安全、家庭幸福,事关经济发展大局和社会稳定。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投资理财成为一个家庭绕不过的话题。如何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劳动成果,避免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陷阱,成为一项重点工作。宁波市主要通过隐患排查、宣教普及、立案打击等多种方式,有效防范非法集资风险。

非法集资问题集中在基层、发生在基层,宁波市坚持网格巡查、乡镇排查处置工作机制,发挥基层靠近一线和群防群治的传统工作经验和优势,让非法集资行为暴露在群众雪亮的眼睛下,使非法集资无处生存。自2016年以来,宁波市按季度滚动开展非法集资风险排查,扎实推进现场检查、随机抽查、分类处置等工作,抓好高收益率机构、高风险预警机构、互联网金融重大风险隐患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目前各类企业数据库已达2.8万余家。

为了让全社会老百姓都自觉远离和抵制非法金融活动,近年来宁波市还持续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建立“集中宣传、区位宣传、覆盖宣传、特色宣传”为基本框架的宣传体系,利用法律政策解读、典型案例剖析、投资风险教育、专题展览等方式,推动防范非法金融宣传教育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进金融机构”的“七进”宣教活动,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风险防范意识。2018年,宁波市金融领域累计组织集中宣传1159次,开展“七进”活动5572次,参与人数超30万人,发放各类宣传品近100万份。

强化保障有效化解区域金融风险

前些年,宁波市银行不良率居高不下,影响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发展的动力。为此,宁波市出台不良核销补助政策文件, 财政出资1亿元对银行核销不良资产予以补贴鼓励,鼓励银行机构向上争取不良贷款核销资源和指标,运用清收、批量转让和司法诉讼等多种方式,加快核销力度。同时,引进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宁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挥地方资产公司的主力军作用。四年来,宁波市银行业通过转让、核销、追偿、上调等手段共处置不良资产超过1200亿元,不良贷款率由最高时的3.19%下降到2018年12月末的1.24%,为同期全国五个计划单列市最低。

此外,深化困难企业帮扶和“两链”风险化解措施。制定《关于加快困难企业帮扶和风险处置促进金融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企业风险监测预警和排查机制,实现企业帮扶名单制管理。落实宁波银行业债权人委员会管理办法,及时组建债权人委员会,加强银行间的信息共享、协商合作,主动化解企业风险,2018年帮扶困难企业59户次。2018年12月末,894户企业进入债委会名单,涉及银行用信6252亿元。特别是对债务总量大、影响大的重点民营企业,成立工作专班,召开专题协调会议,制定处置和债务化解方案等,推动相关企业债务风险处置平稳有序进行。

随着社会对失信行为的高度关注,宁波市对恶意逃废债的惩戒力度再度升级,通过沟通协调、约谈化解、会商处置、联合执法等长效工作机制,加大了被执行人的失信成本,进一步净化了宁波市信用环境。

创新举措打造“天罗地网”監测防控系统

每天,全市有6万余名网格员行走在社区和村庄,管理着邻里纠纷、家长里短,保一方平安。此外,这些网格员还承担了协助监管金融风险的职能。他们每半个月排摸一次,动态掌握网格上从事金融活动机构的经营情况,发现异常及时上报,为宁波市“最后一公里”金融安全装上“千里眼”“顺风耳”。

这是宁波市依托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创新排查手段,所建立的金融风险网格化排查机制。2016年,宁波市制定出台了针对从事金融活动机构的网格化监测排摸程序,科学设计并划分市、区县(市)、镇乡(街道)、村(社区)、网格员五个应用层级的工作职责,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五级地毯式排查网络,基本摸清全市底数,掌握了风险源头,取得明显成效。

其实,网格员并不“孤单”。宁波市在风险监管方面,注重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创新结合,与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中心、宁波大学等单位开展合作,研制开发了宁波市金融风险“天罗地网”监测防控系统,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互联网海量信息进行抓取、分析、研判,形成有效的可视化预警信息,监测范围覆盖全市30余万家工商注册机构。系统可实时监测各类金融风险波动情况,发出风险指数预警,协助开展风险处置与监管,提供信息统计考核。

大数据线上盯、测、报,网格员实地查、访、处,宁波为防范金融风险布下了“天罗地网”,动态监管着线上线下。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基层网格数12174个,配套网格长、网格员6万余名,目前累计采集类金融机构信息25677万余条,上报金融事件18763起,宣教普及人数超400万。

宁波市在打好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这场战役中,坚持企业帮扶、“两链”化解、不良处置、打逃处非齐抓,确保实体经济发展拥有稳定健康的金融环境。基于此,全市金融系统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线,不断加大信贷支持、推进企业上市挂牌、改善金融生态,提升产融结合程度,努力促进金融资源脱虚向实,支撑实体经济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宁波市金融办)

猜你喜欢
集资宁波市金融风险
太原:举报非法集资最高奖万元
今日农业(2020年18期)2020-10-27 01:29:32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大社会(2020年3期)2020-07-14 08:44:16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2:08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9:00
各式非法集资套路与反套路
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辽宁经济(2017年12期)2018-01-19 02:34:01
当心非法集资搭上网络传销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若干思考
山西农经(2016年3期)2016-02-28 14:23:54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