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强
1.针对出血原因止血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有胃癌、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消化性溃疡,尤其是消化性溃疡中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虽然无论哪种病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都需要进行紧急止血治疗,以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但不同病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不同,故治疗方法也存在差异。目前临床常根据病因将上消化道出血分为胃酸相关出血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其中胃酸相关出血常见于急性胃粘膜病变和消化性溃疡,治疗首选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以抑制胃酸分泌,避免出血进一步加重,再配合去甲肾上腺素、止血芳酸、维生素K1和云南白药等常规止血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治疗首选奥曲肽、生长抑素和以垂体后叶素为代表的血管升压素、以普萘洛尔为代表的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以降低曲张静脉和门静脉压力,进而降低大出血风险,再配合常规止血、保肝、抗病毒治疗。
2.根据出血严重程度止血
上消化道出血有轻重之分,一般从出血量、出血部位和出血活动性三方面判断,其中出血量主要通过呕血、黑便、头晕、冷汗、心慌、脉搏增快、收缩压下降等临床表现和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等实验室指标来评估;出血部位中食管、胃底出血最严重,常引起休克和并发症,胃、十二指肠球部及以下出血相对较轻;出血活动性一般通过出血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联合内镜检查、选择性动脉造影判断是否存在继續出血和再出血,并根据出血症状消失、生命体征恢复正常、48h内未再出血和黑便症状明显好转等指标判定出血停止。上消化道出血的轻重不同,则病人的危险程度也存在差异,故对治疗方法的及时性和彻底性有不同的要求,其中轻者可通过药物治疗使出血逐渐停止,重者则需要在胃镜下对胃酸相关出血病人的出血部位进行止血药物喷洒、注射和电凝、结扎、缝合、上夹治疗,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的出血静脉进行硬化剂注射和套扎治疗。
3.消除诱因预防再出血
以目前的医疗技术,为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止血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防止再出血,因为除了止血治疗自身存在的再出血风险外,过硬、过热、刺激性食物和非甾体类抗炎药、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用力排便、剧烈咳嗽等也会诱发再出血。因此,预防再出血的重点在于治疗期间及围手术期的生活、用药和饮食护理干预,尤其是饮食方面,要注意监督青壮年和老年人等缺乏自我饮食管理意识、能力和(或)自制能力较差的病人。
4 评判标准。
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级别。每种级别均有自身的检测特征。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一星期后,主要的症状基本消失,大便的潜血实验呈现阴性,并且该现象持续3天以上,病人的出出血症状基本得到控制,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改善,该患者的治疗情况为治愈:患者的大便潜血实验表现为弱阴性,出血症状已基本得到控制,症状得到缓解,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该患者的治疗情况为显效:患者的大便潜血实验表现为普阳性转弱阴性,出血症状有改善状况,该患者的治疗情况为有效:患者在治疗一星期后,症状基本没有改善,失血现象没有改善,这种情况为无效。
综上所述,上消化道出血应该进行及时治疗,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提升治疗的疗效和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