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红琳
当年在网上看到某省有一则小说征文,条件是90后作者。和一个作家朋友戏称,要冒充90后作者去参加那个征文。作为90后孩子的妈妈,我心里一直有“吉诺拉”和“苏黎诗”这两个女孩儿,本来最初的构思是一个中篇,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个短篇里涉及了那么多人物的原因。奔着这个目标,在短时间内,把“吉诺拉”的故事压了又压,缩了又缩,但想着读者群体应该是年轻人,为了好看又加进了“吉诺言”的故事。当然,最终没有冒充年轻作者去投稿。曾经看到过一幅画,一条小船上,妈妈奋力划动,孩子们坐在身边,他们的脸色木讷,呆板,看不出任何表情。对面爸爸的位置是空的,水面上却印着一个男人划浆的倒影。
现实中,不管是什么原因,孩子的成长,有多少是在父母完完全全的陪伴下?且不说那些意外,或死亡或离异等等造成的分离。即使是在完整的婚姻内,有多少父亲不只是孩子心中的一个倒影?这个倒影可以是父亲挣下的一处房产,也可以是每月的一笔生活费,更可能是“苏黎诗”以坐台为名要挟来的一张信用卡。而那些母亲们在孩子整个成长期,点点滴滴、繁琐庸常的付出往往被暴戾地忽略。
小说最初是想写单亲妈妈的艰辛与不易,但有关这类话题太多了,如此写下去,一不小心就会成为网上随处可寻的一則烂俗新闻。烂也好,俗也罢,毕竟关注孩子,就是关注未来。我曾在另一个短篇《地中海蓝》里虚构过一个故事,一个三流作家,在地铁上教训一群出口成脏的“苏黎诗”,结果反被警察带走。这些“苏黎诗”们在现实中,未必没有父亲。当然,我也不是想谈什么“养不教,父之过”这种酸腐之调。
有人戏称,未来也可能会取消婚姻家庭这种模式,听起来是笑谈。台湾有位博士也说过,人类的所有罪恶都源于家庭,初听不禁愕然。不过看过《美丽新世界》后,在恐怖之余,你会觉得不无道理。
当然我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万字左右的作品,没有表达那么深刻的内涵,不过作为母亲,这也确实是我思考过的问题。当初正读王小波的作品,故起名为《钻石时代》。
20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