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理化学科三类课型差异导学模式研究的新思路

2019-09-10 05:31谭婷婷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1期
关键词:实践

谭婷婷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之第四章《教师》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为此,我校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把以导学案为载体,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研究的重点,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关键词:初中数理化;差异导向;实践

我校在“十二五”课题《基于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导学模式研究》和《整体推进差异教学研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眼于以导学案为载体,立足学情,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研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展了有关《初中数理化学科三类课型差异导学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

一.我们的实践与做法

1.分层模式下,实行班内差异指导

我校逐渐形成了“常规教学的差异运行机制”:一是差异备课。要求教师根据大纲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在备课中拟出A、B两类教学要求,以A类要求为基础,兼顾B类要求,在确保及格率的基础上提高优秀率。二是差异上课。课堂授课着眼于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堂辅导兼顾优、差两头,力争让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努力为学困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三是差异作业。教师拟出A、B两类作业题和练习题,A类题为基本要求,全体学生必做;B类题为较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做。

2.初中理科新授课的教学中实行差异导学模式

(1)以导学案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提问——讨论-—归纳—-练习的导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

(2)以探究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不是所有知识都适合利用导学案进行导学的,对一些学生感兴趣,探究性较强的内容就可以采用以探究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以动手操作为刺激源,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帮助理解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

3.在导学案的设计环节实施三类课型遵循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1)新授课

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③展示成果、汇报交流。④归纳总结、提升拓展。⑤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2)复习课:

①问题驱动、自主学习。②重点难点、合作探究。③知识梳理、点拨归纳。④典例评析、深化提高。⑤变式巩固、拓展完善。

(3)习题讲评课:

①统计错误频率。②对错误原因、类型进行分析和反思。③确定讲评的内容。④确定评讲策略。⑤讲评习题。⑥再次反馈,巩固提高。

二.通过以上实践,实现新突破

1.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

数理化三类学科差异导学案实施以来,我们明显的感觉到班级内各层次的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有了明显的改变。在使用“导学案”之前,而导学案实施之后,为学生们的学习搭好了“支架”,慢慢得提高了他们在学习上的自我效能感。

2.学生的学习行为大大改善

学生的学习行为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在调查问卷的结果中反映出来的学生们的学习行为很多是有缺陷的,然而,在使用导学案之后,这些现象有所改善:由于预习设置的学习任务大部分是容易上手的问题,可操作性强。

3.课堂教学结构明显改善

导学案实施之后,确实有效地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满堂灌”、“满堂讲”的情况。从学生的参与状态看,改变了被动的局面,即使是学困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大大增强,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使得课堂真的活跃起来。

三.管理与评价

(一)现状和问题

第一,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角色不准确。差异性教学需要个性差异性教学模式,个性差异表现在被教育者主体的彰显性,而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扬。

第二,单一性的分层次教育和教学。分层次教学是根据被教育者的基础、能力而进行的教育管理革新,但由于教育经验不足,分层教育和教学只能是简单意义上的进行,并没有真正深入,就失去了差异化的意义。

第三,物理环境的缺憾。主要表现在大班的教育模式,特别是在农村表现较为突出,学生人数多,直接或间接经验相异,难以了解差异性,受时空的限制,难以确保被教育者知识的深广度,被教育者主动性受限。

(二)分析原因

上述问题的存在,从背后深层次寻找原因,可归为两大类,一是思想观念的问题,二是实际操作的问题。教育管理理念存在问题是指对被教育者的能力开发重视不足,在实际教学管理中,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被教育者自身的需求和能力的培养,没有把被教育者作为一个能动的人来看待。

(三)改进措施

1.在目标决策方面

我校领导大力支持,制定相应的目标,以差异性教学计划作为教学目标决策,制定差异性教学计划,对教学管理的目标、方法、计划、对策、评价进行多元化的管理,对被教育者进行诊断(背景、基础、能力、兴趣和需求等)→制定教学内容和目标(中、长和短期目标)→组织教学(建立科學合适的教学形式、方法和内容)→教学评价和反馈(构建评估方法)。

2.在组织制度的革新方面

我校坚持管理主体的开放性,允许家长、社会人员和专家的参与和指导,合理调整学校、家长、教师和社会人员共同参与和协作。真正构建差异性的教学组织和管理体系,明确岗位和职责,重新划分和调整行政机构和管理职能,从制度和机制上切实保障。

3.教师方面

要教师转换角色,转变对被教育者的认识,提高诊断能力,科学全面地了解被教育者,善于发展其优点和强项。坚持更新教育观念,建立以人为本的差异化教学管理机制,教育者要真正去适应被教育者;树立多元化人才理念,以差异性的教学管理和自身的素质提高相结合。

总之,我校课题实验一直在市教科院、区教科所的组织、管理下进行研究,并及时落实了课题组的有关工作部署。虽在差异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教育教学中的许多差异问题有待于我们去研究。

参考文献

[1]  谷栋.例谈学生个体差异在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中的体现[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1(12):197-197.

[2]  张萌.基于初中化学课程的循环——差异教学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实践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