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龙
摘 要:学习,讲究“身临其境”。只有当学习的内容被置于相应的场景或氛围中,才会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其更为深层次地理解和体会学习内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不仅可以一改传统课堂沉闷呆板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优化化学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面,本文就对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方法作以分析探z们应当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化学的学科特点来巧妙创设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有效情境,以使化学课堂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从而达成理想中的教学预期。
一、立足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点燃学习兴趣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有了问题,才会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进而才能为教师教学内容的讲授提供可能。基于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之初立足现实生活来向学生提出富有启迪和思考价值的问题,以此来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接下来教学内容的讲授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盐类的水解》一节时,我先是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出示了蜜蜂蜇人的图片,并对学生说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被蜜蜂蛰伤后应该怎么处理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问题一经提出便引发了学生的积极讨论,有的学生说应该先用大量的自来水清洗伤口,有的学生说应该先把蜜蜂留在体内的毒刺拔出来,还有的学生说应该先在伤口处涂一些肥皂水……待学生自由发表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我先是充分肯定了学生积极思考的精神,并追问道:“刚刚我听到有的同学说应该先在伤口处涂一些肥皂水,大家知道这一做法背后隐藏着什么化学知识吗?”如此,通过在课堂教学之初立足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既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又点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便为接下来教学内容的讲授奠定了基础。
二、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突破教学难点
化学是一个十分广博和复杂的知识体系,正是由于化学极具时空性、微观性、运动性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特点,仅凭教师一味地口头讲授难以深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认识,这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鉴于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借助信息技术来创设直观情境,将化学知识变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难点内容、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的目的。
由于“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历来都是学生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于是,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决定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例如,在讲授到“离子晶体微粒间作用力大小与熔沸点高低的关系”时,我运用信息技术模拟了离子晶体中的离子克服离子键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以及分子晶体中的分子又是如何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而成为单个分子的过程。通过直观显示克服离子键的束缚要比克服分子键的束缚困难的多,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离子晶体要比分子晶体沸点高的原因。如此,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内容,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
三、基于合作学习,创设探究情境,提升核心素养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中,通常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则始终扮演着“听者”与“接受者”的角色,这便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成了教师与学生各自的单向活动过程,进而不利于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也不利于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对此,教师应将课堂的主动权还于学生,并通过探究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
在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时,我向学生问道:“同学们,你知道厨房里用的餐具为什么不能用坚硬的东西清洗吗?”待学生简要阐述了自己的猜想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设计分组实验来观察并对比打磨过的铝片和未经打磨的铝片与盐酸溶液反应的现象有何不同。在这一过程中,我会在行间巡视,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和点拨,以便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扫清障碍。如此,通过引导学生合作學习,不仅在最大限度上保障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而且还提升了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总而言之,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要想促使传统课堂长期以来低效的现状得以及时扭转,就必须要尽早走出“教教材”的误区,同时认真领会新课改精神,积极适应教改要求,并对有效情境的创设方法进行不断地探索与寻求,以获取高质量、高效化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蒲慧明.谈高中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途径[J].甘肃教育,2017(05):118.
[2] 余淑华.情境教学策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8):160-161.